走,辞官创业去!
2015-12-21周群锋
周群锋
40岁的顾建伟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北大70后才子、无锡最年轻的处级干部、裸辞副区长、无锡创业教父……面对这些头衔,他说自己只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做了一道选择题。
他辞官后投身到创业孵化器领域,位于无锡新区软件园的“3W咖啡”在不久前应运而生。咖啡馆前面有一个池塘,颇有江南情调。
顾建伟坦言,远离官场带给他非常快乐的一点,就是有更多时间去接触年轻人。12月3日下午,他要到东南大学无锡分校跟200多个大学生村官交流,“我想跟他们谈谈创新创业跟村官的关系。”
5个月前,他辞去无锡市北塘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职务,成为无锡创客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现在,我们有签约服务项目20多个,覆盖O2O电子商务、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等领域。”
近年来,官员辞职下海日渐频繁。很多官员辞职后去比较成熟的大企业做高管,而像顾建伟一样辞官后走上创业道路的,现在也变得越来越多。
“再不折腾就来不及了”
1975年6月,顾建伟出生在无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岁时,他考上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1998年北大毕业后,顾建伟回到无锡,成为崇安区学前街街道办当了一名办事员。因为文笔出众,一年后成为崇安区政府办公室秘书,后来转战滨湖区、南长区。2012年,37岁的他成了北塘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是区领导中最年轻的一位。北塘是无锡3个中心城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较发达。
正当仕途顺风顺水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同事和亲朋好友费解的举动——辞官创业。2015年2月,顾建伟向组织提交了辞职报告。
在辞职报告中他写道:“创业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在参加工作之初,我就希望在一线尽可能地多体验、多学习、多感悟,多年的积累让我觉得是时候了,再不折腾就来不及了。”
“我今年40岁了,如果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我还有20年工作时间。四十不惑,我希望换个工作,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辞职的想法一出来,就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的妻子是老师,说服起来相对容易,但父母都是农民,很难理解儿子的这个决定。“我跟他们说,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后,父母选择相信我。”
辞职后,顾建伟跟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创客公司,专注于对物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创业者的扶持,为其提供资源、咨询、增值等服务,他出任CEO。合伙人各有所长,有互联网科技行业的,有技术专家,有投资基金的,有传统产业的企业家。团队大约有20人,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
顾建伟称,目前,他的公司已举办多场创业大赛与路演活动,每周四晚的“3W创客沙龙”更成为当地创业圈的知名品牌。
在这个500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一对一的桌椅,环境优雅,可以喝咖啡,可以开会洽谈,也可以展示产品或创意。室内的几面黑板墙上,用粉笔写着马云、雷军、扎克伯格等中外大咖的名言。
辞官创业至今,在顾建伟看来,自己的工作内容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以前我分管招商引资、企业服务、投融资等,现在离开仕途,还是做招商引资、投融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
“创业即人生,如果你不想面对,请不要开始。”顾建伟多次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也激励其他创业者。
采访中,无锡的创业环境被他多次谈起。无锡当地媒体近日报道,“十三五”期间,无锡全市将累计安排总额不低于200亿元的现代产业发展资金。“虽然企业做大做强并不依靠政府,但是有地方政府这样的支持,我们就更有信心。”
在顾建伟看来,纯粹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优势已不复存在。“新一轮创业创新环境,开始向传统产业高度密集的成都、无锡等二线城市转移。”
官员辞职创业,其仕途经历积累的人脉资源会如何发挥作用,引人关注。
一位辞官创业者告诉记者,曾经的公务员经历除了让自己在人际圈子方面获益颇多外,对政府政策制定的逻辑也更为敏锐。“以前从政时参与了很多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因此,在创业初期,我就能够预估到政府会给哪些领域提供创业支持。这是从政带给我的敏感性。”
另一位辞官进入农业领域的创业者表示,在体制内十几年,是自己积累沉淀最多的时候。“没有当时日日夜夜的思考,以及不辞辛苦地跑基层、乡村,也不可能胸有成竹地进入这个领域。”
顾建伟说,以前自己做副区长时分管过招商工作,这和现在的工作有点关系。但他认为,太注重过去的资源优势,有时反而是一种羁绊。“全国各地分管招商工作的官员那么多,也不见得大家都因此辞职创业。”
他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适合创业,主要是看这个人是不是能够真正把自己的过去清空。“如果他没有做好从零开始准备,我们很难理解这个项目能真成功。”
他认为,如果自己现在还在仕途中,也许会走得很好。“但是,那条路已经不属于我。很多人认为那段经历是我的财富,但很可能已经没有了意义。”
能进能出
分析人士认为,官员辞职创业,除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外,反腐的持续高压态势也是一个因素。
十一届民盟中央委员会社会委员会委员、“裸体做官”一词首创者周蓬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做官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一职业的“含金量”锐减。这让一些仕途中人萌生了辞官创业的想法。
此外,很多地方对公务员辞职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官员辞职创业:
2015年4月,湖南下发《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允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有专长、有经验的人员,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辞职自主创业。扶持和鼓励的措施包括贷款将会有优惠、会有导师讲课、各级政府将建立扶持资金等。
2014年4月,河北保定出台文件,鼓励公务员创业:自主离职创业人员5年内保留原身份停发工资,工资晋升、职称评定不受影响。5年内愿意回单位的,由原工作单位重新安排工作。
2013年7月,安徽省下发文件,对经组织批准辞去公职到民营企业创业的事业单位人员,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3年基本工资的补偿金。对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公务员,本人申请提前退休进行创业的,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进行创业。
在多种因素推动下,主动走出体制的创业者开始多起来:
2015年8月,37岁的浙江丽水遂昌县副县长叶照辉辞职,做起了农业电商;
2015年7月, 70后的上海某区县发改委副主任顾斌,结束长达12年的体制内生活,辞职做起了创客,目前身份是“复客中国”众创空间CEO;
2015年6月,80后湖南临澧县副县长刘涛,辞官回乡通过流转租赁了100多亩土地,建起了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他在微信里说:“走出体制,生命体验从此不同。”
从公开报道的案例看,这个群体大多数年纪在40岁上下,级别为县处级或副厅级。
分析认为,这个群体辞官创业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再往上走的难度很大,二是年龄尚年轻,可以出去闯一闯。
一位受访时政评论员认为,随着各方面环境的变化,“学而优则仕”已不再是许多人的最佳选择。“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时候,辞官创业者就会越来越多。”
对待官员辞职创业现象,舆论普遍持积极评价的态度。
时事评论员范德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必对官员辞职创业过分解读,更不必将他们创业与辞官硬性联系。“如果我们以平常心看待官场,那么所谓的辞官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寻找一条更适合他们的人生之路。
周蓬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这种现象真能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新常态,那将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对官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健康机制会起到促进作用。“从近期辞职创业的几名官员简历分析,他们个人素质都不错,应该属于想做事、能做事这一类。他们相信在官场上奋斗,不如在商场上打拼更能施展个人抱负、体现个人价值,因此才会选择辞官创业。”
警惕“期权效应”
官员辞职创业,还面临着一些有关其将任内资源变现的质疑。
2010年,时年37岁的湖北襄阳某区人大财政预算工委原主任詹海雁辞职创业,办起了一家以肉牛饲养和牛肉制品经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4年时间,他花光了1.5亿元巨资,创业遭遇重创。尽管他表示所花的钱是父亲在房地产市场赚来了,但这一说法还是很难平息质疑。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但从现实来看,这一规定执行得并不严格。
周蓬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要特别警惕一种缘于职务“期权效应”的辞官创业。“他们事先将自己的权力巧妙地转换成个人日后创业的资本。即当官时对所辖某企业或其关联企业予以特殊关照,让这些企业获得额外利益,该官员暂时不图回报,一段时间后,该官员‘摇身一变而成为这家企业的高管,或让他们成为自己所谓‘创业的‘投资者。”
财经评论员周俊生撰文指出,公务员毕竟是拥有公权力的人,需要对他们的辞职经商制定更严格的规范,这既是保证公权力廉洁的需要,也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如果缺少这方面的制度约束,辞职经商甚至会成为一些公务员腐败的捷径。”
在这一点上,顾建伟的观点是,官员辞职从事别的工作,在将来应该正常化,不应该引起太多的关注,这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为此,要建立一个通畅的从体制内向体制外流动的机制,以确保这种流动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