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化设计高职院校辅导员专家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5-12-21齐莹
齐莹
摘要:本文通过思政系列职称引领,分阶段层次化设计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心、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优化辅导员结构,重视梯队建设,加强辅导员准入、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建设,走职业化发展之路,探索职称路线和专家导向的管理方式,使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更加明晰,呈现出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层次化设计;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28-02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高校将辅导员定义为: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从定义上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传播文化精神为使命,最高要求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可见是从导师化、专家化的立场提出的。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对专职辅导员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支持并鼓励一批骨干教师进修相关的业务,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使其发展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这对高校高水平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对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困境
辅导员自身工作角色的困境、使命的困境和自身发展的困境。辅导员多从事着琐碎单调的日常工作,处于担任管理员、服务员、后勤人员和行政人员多种角色的尴尬处境,事务繁忙,没有工作激情,效率不高,大大影响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降低了辅导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失去了激情,对前途没有信心,人员队伍稳定性差、流动大,造成责任心不强,工作应付,从而影响学生的教育、学校的声誉。
辅导员真正参与教学工作不够,作用也不明显。作为教育者参与教学实践,辅导员应指导学生进行事务管理,由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去探索具体事务。当前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仅停留在表面上,对学生的了解不深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掌握,更不能总结出高职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工作。
当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的测评考核更多地反映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方面,无法真正起到鼓励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目的。
二、基于专家化设计辅导员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初级阶段:通过定期轮岗,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一支不太稳定、流动较大,缺乏职业化的一支队伍,所以需要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
辅导员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引导性,以班级為点,以年级为面,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带动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教育,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在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方面,如:新生入学教育、行为规范、奖学金评定、贫困生资助、团学干部培养、宿舍区建设、毕业生离校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及组织学生开展有益活动等。专职辅导员要树立好学风,培养和增强的学生班级意识。通过具体实践和深入研究探讨,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及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变化,辅导员要更多地做好习惯养成、行为指导。要想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辅导员应思考如何科学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寻求方法;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生存发展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等。
(二)中级阶段——通过专项积累,进行定向分流阶段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事务的加重,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更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召集者、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教育者以及学生日常事务的分析者和处理者。中级阶段辅导员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能力特长在某些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专门对学生某个方向进行辅导,为专家化、专业化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寻找工作方向(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自我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顶岗实习指导、规范管理、文化修养、活动策划教育、健康咨询、心理教育方面、学业指导)。
在此阶段,辅导员结合中级、副高级思政职称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理论研究,以及对学生培养教育规律的分析。
(三)高级阶段——专项建设,实现专家化、专业化
进入高级阶段,辅导员在工作中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发展,工作针对性强,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高,服务可以涉及学业指导、营养健康、恋爱婚姻、求职创业、企业管理等未来的职业问题,进而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解答。通过对学生事务的服务,主要表现为个体指导咨询或是专题讲学,改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又是教师对外沟通的桥梁。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工作室的对外服务,获取经验,积累资金,把有创业才能和创业激情的教师和学生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选拔有实力的老师进行实战模拟或训练。
在此阶段,辅导员结合高级思政职称的要求,按专业分门别类研究和进行专题书籍的写作。借鉴咨询服务的理念,培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崇高事业归属感,真正成为学生人生导师。
建立跟踪服务制,辅导员严格审核校友以及创业人员的计划书之后,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扶。学生创立的企业走向正轨之后,辅导员要及时对企业的运营进行跟踪服务,使在校教育与培训发展、终生学习有效衔接,促使教育体系的完善。
三、建设措施
(一)建立招聘择优机制,选拔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担任辅导员
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选拔时,坚持从业务素质、政治觉悟素质、工作作风和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考察和选拔,以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入职前,学校要对辅导员进行详细规范的职业培训,集中学习有关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坚定辅导员的立场和正确态度,树立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使命艰巨的意识,为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敬業精神、较强工作能力、深厚学术素养的职业辅导员队伍奠定基础。
(二)加大培训力度和发展的平台,将辅导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专家
辅导员专业上的成长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长期积累的过程。加强辅导员培训,帮助辅导员在专业上成长。推进职业化发展,使学生问题能得到较为专业的答复和解决。定期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交流,从思想政治、角色培训、技能和业务培训方面进行培训与指导,倡导辅导员通过案例分析找寻工作的规律性;通过工作论坛促进学校之间对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进行交流,促使辅导员在所选专业方面健康发展。这在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树立辅导员的职业化观念。
另外,学院应结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将其培养为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激励他们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认证,力争将辅导员培养成学生工作专家。
(三)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流动体系、奖惩制度,激发工作激情
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以辅导员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为依据,增加辅导员参加研究性学习、培训、科研活动的内容以及学术活动在考核中的比例,通过考核达到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目的,引导辅导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督促辅导员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学校根据辅导员工作的能力、水平和表现,对辅导员以初、中、高3个级别进行评聘。在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依据德、能、绩、效的标准,完善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规律相适应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体系。
通过表彰优秀辅导员、组织辅导员外出参观考察,让辅导员在工作中享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要充分理解和支持那些想转岗的辅导员,并尽力为其提供转岗的机会。
(四)成立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减少事务性工作,加大研究性工作
学校或院系应成立管理学生事务的服务中心,辅导员依然是主要的管理者,给学生提供集中的服务。勤工俭学的学生和学生志愿者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适当配以职工。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包括入学报到、勤工助学管理、宿舍区管理、贷款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及毕业离校工作等。这样,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将辅导员分离出来,而且部分辅导员还可能成为政策制定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专家。
激励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行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以及发展的交流和研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时,提高辅导员的政治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制定有效的德育措施和方法。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界定,职业化发展和角色定位是相辅相成的,要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准确定义,划分辅导员的专业工作,实现辅导员的专家化和职业化,走职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夏祖英.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机制略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
[2]张才君.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3]裴文英,王改清.构建专家化辅导员队伍—提高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之关键[J].文教资料,2012,(03).
[4]伍安春,柏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4,(S4).
[5]夏祖英,丁振国,卢文忠.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机制略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
[6]崔益虎.专家化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江苏高教,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