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2015-12-21胡发刚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价格体系调控农产品

胡发刚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论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胡发刚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农产品市场直接关系到我国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对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和我国目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引导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民定价的话语权;构建大型公益性农产品交易平台;构建农产品的“三元”定价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三元”价格体系;调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我国的CPI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根据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的数据,2009年11月份以来我国CPI都是正增长,2011年,增幅达到7%以上[1]。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典型的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如网络出现的流行语,先是“蒜你狠”,接着“姜你军”“豆你玩”,后有“柿不可挡”,分别形容大蒜、生姜、绿豆、西红柿等的价格过高。体现了城镇特别是大城市低收入居民对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抱怨。在消费者抱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农民又在抱怨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太高,抱怨种一年的地还不如出去打三四个月的工,不少地方出现了土地抛荒现象。与此相反,也出现过一些农产品价格暴跌的情况,比如,2011年日本核辐射事件后,菠菜出现了价格暴跌,几分钱一斤都无人问津。再如,曾经出现过的2007年海南“毒”香蕉、2008年“广元蛆虫橘子”等价格暴跌的事件。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都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同时又能够使得农产品价格变动趋于合理,达到城乡居民可接受的范围,这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深入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探讨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合理的、可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价格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

农产品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生产及流通成本的提高,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根据马克思的价格理论,成本是影响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农产品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2],人工成本不断提升。在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农产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人工成本占据很大的比重。我国农民外出就业机会较少,对人工成本的计算一直比较模糊。而随着外出务工农民的增多,人们对农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的计算越来越重视。笔者于2014年初对山东省临沂市5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调研访谈。在临沂市当地个体或民营企业上班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天80元左右,外出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访谈的主要是“砸铅”农民工),一个月最低收入在8 500元左右,收入高的一个月能够达到15 000元左右。而从事相关农业生产,收入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并且还要承担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等风险。同时,最近几年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也在不断上涨。通过对中国农资网公布的2009-2014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我国农资价格呈明显上升趋势[3]。这些都导致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流通成本主要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的加工成本、储藏成本、运输成本等。很多农产品具有不易长期储存、物流成本较高等特点,这也导致了农产品成本的提高。

1.2农产品的供给与价格呈反比例关系

马克思的价格价值波动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供求理论都认为,产品的供求关系是影响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供给主要包括本期产量、前期库存以及进口等。一般来说,农产品价格与供给呈反比例关系,即随着供给的增加,价格一般会降低,反之则会增加。随着农产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得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按照市场规律,供给的增加一般会导致价格下降。然而,农产品的生产不仅受到技术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和自然灾害、扶持性政策、库存等。国际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分析认为,气候和自然灾害是导致近几年全球农产品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4]。政策支持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供给。比如,我国实施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补贴,使得我国基本粮食产量得到提高,但耕地的减少也制约了农产品产量。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1.3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价格结构性变化

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价格与需求成正比例关系,即随着需求的增加,农产品价格会不断提高,反之则会降低。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不断提高,人们要求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这导致了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比如,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在最近几年迅速增加,对深加工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结构性变化。如有机、绿色及深加工农产品价格提高了很多,而传统的、未经深加工的农产品价格无明显优势。

1.4政府的价格调控能够稳定农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保障。农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不仅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转,还会影响到政治及社会的稳定。因此,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政府都对农产品进行宏观价格调控。比如,我国在不同时期分别制定了农产品市场指导价、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农产品收购保障价等相关的价格调控政策,促进了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同时,政府在特定时期会通过战略储备方式进行收购,或者投放战略储备农副产品来调控农产品价格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如前几年猪肉价格过高时,国家就投放了部分战略储备以稳定价格。近两年,猪肉价格快速下跌,国家又增加了猪肉的战略储备,从市场上收购过多的供应,也起到了稳定价格的效果。

1.5其他社会因素会导致农产品不合理波动

农产品价格还受到谣言及各种投机行为的影响。2007年海南香蕉滞销,价格暴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谣传海南香蕉有致癌物残留。另外,2008年广元的砂糖橘也出现过滞销情况,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谣传砂糖橘内有蛆虫,是“蛆橘”。2011年菠菜的价格暴跌,据传是因为日本核辐射,在菠菜中发现了辐射物。2009年大蒜的价格暴涨,是传言大蒜可以预防甲流,并将其功能扩大化。并且在大蒜价格暴涨时,出现了很多囤积投机行为。山东兰陵县是全国大蒜主要产区及批发中心,大蒜价格暴涨时,全县大蒜行业几乎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都“炒作大蒜”,从投机中盈利,造成了大蒜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2 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价格的两种形成机制分析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市场作用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政府的调控价格形成机制两种类型。

2.1.1市场作用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及产品价格方面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根据前面的分析,农产品价格受到生产及流通成本、供给、需求等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了其价格基础。经过深加工,农产品的价值得以提升,其价格也在此环节增加。在流通过程中,农产品通过仓储、运输等活动,实现或增加了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其价格也在此过程中增加。农产品的流通一般要经过各级批发商和零售商,他们依据市场规律、供求和农产品价格的关系,通过一定的营销和谈判手段,考虑竞争因素,在前面各项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经营利润,形成农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或市场价格。市场作用下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可以用图1表示。

2.1.2政府的调控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但是政府对价格的调控仍然在很多行业发挥作用。对于农产品价格的调控,主要是从直接控制、制定相关法规、限价调控以及价格补贴等方面实现。直接控制是较严格的控制方式,主要针对一些特殊农产品实施。这类农产品往往由政府统一收购,然后再进入流通领域。销售价格一般也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指导价,如烟叶等。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针对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价格法》《农产品成本调查管理办法》等,都有关于农产品价格的相关条文。在某些特定时期,政府会对农产品实行限价政策,限价主要从两个方向:最高价和最低价。在某些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过快时,政府为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稳定,往往会照会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龙头企业,在了解涨价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最高限价。在价格暴跌时,往往会制定最低收购价等。政府为鼓励生产、销售某些农产品,也经常实行价格补贴。政府的价格补贴有些是例行的、长期性的,有些是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或间断性实施。比如,我国对于基本粮食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的生产实施补贴,并且每年都实施。在猪肉价格过快上涨时,我国政府适时进行生猪养殖补贴。

图1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在各种政府调控手段的综合作用下,一些农产品形成了政府调控价格。当然,即使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价格形成中,政府的调控也在影响其价格的形成。因此,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两种机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2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2.2.1农民在价格形成过程中无话语权

我国农产品生产往往较分散,并且绝大多数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由于中间商规模化及专业化经营,并掌握了更多的市场及营销知识和更多的市场信息。因此,在价格形成过程中,中间商实际上控制着生产方话语权,而农民没有话语权,其获利所占农产品最终价格的比重也较低。

2.2.2流通企业规模较小导致竞争无序,使得农产品价格混乱

在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及超市,并且农贸市场占据绝大部分。而在发达国家,农产品80%以上通过超市及农产品店流通、销售[5]。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贸市场经营费用较低,而超市销售却至少要17%的增值税。然而,在农贸市场,存在大量的小商贩,其规模大多比较小,经营不规范,从而导致竞争无序,农产品价格混乱。

2.2.3政府调控价格未能充分体现农产品实际价格水平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带有滞后性,并且很多调控政策出台后多年无变化。然而,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变化随时都在发生,这导致很多调控政策不能够真实反映客观情况。比如,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尽管出台了没几年,但是已经表现出了不适应性,主要是补贴额度相对于通货膨胀、工资上涨等已显得太低。再比如,农产品的政府收购价,政府往往更多地考虑农民的基本生产成本,较少考虑市场供求情况、流通加工企业、农产品进出口等综合因素。因此,政府对农产品的调控价格很难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

2.2.4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尽管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涉及到农产品价格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很多法律法规都是综合性的,只是在相关条目提及农产品,而不是专门的农产品价格法规。同时,缺乏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加工、储存、运输、批发及销售等的法规。这些都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缺乏法律保障,从而也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

2.2.5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缺乏农产品公益性信息平台,并且农民缺乏应用信息化的技能。农民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严重缺乏信息,而农产品的中间商具有信息优势,这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不合理及利益分配不均情况。

3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

3.1引导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民定价的话语权

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及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有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方式及出借、出租等自由度。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使得农村土地空闲增多。政府应引导并鼓励农产品生产规模化,鼓励农村土地在农民间合理流转,逐渐将分散的农户变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商。引导特色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新需求。给予从事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的农户或企业相应的补助,并给予流转土地的农民相应的法律保障。在农产品销售时,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终端零售商洽谈,实现产销一体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在定价中的话语权。

3.2构建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及交易平台

由于农民分散地通过中间商销售农产品,价格较混乱,中间商之间的竞争无序,政府应该构建大型的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及交易平台,并实施中间商准入资质制度[6],采用标准化的交易方式及流程,促进规范与公平交易。平台构建应以政府为主导,半市场化运作,即由政府构建并监督指导,行业协会协调参与,并聘请或成立专业化的市场管理机构进行运作实施。这样,农产品中间商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农户销售农产品也将更加便捷,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也会更加规范、合理。

3.3构建农产品的“三元”定价体系

尽管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及价格形成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且老百姓对政府的依赖预期仍较高,同时,结合国外的相关经验[4],我国农产品价格体系可以构建以政府指导调控、农产品生产销售合作组织形成价格预期、市场最终形成价格的“三元”定价体系,其中政府指导制定最高限价与最低保护价。如果超过最高限价时,政府通过抛售储备等平抑农产品价格;当低于保护价时,政府进行保护性收购,确保农产品生产者的基本利益。构建并完善农产品生产销售合作组织,该组织可根据政府指导价,结合对市场供求的调研预测及自身成本利润预期,形成农产品价格预期。市场根据实际的供求关系,形成市场价格,并反过来调节农产品的供求。“三元”定价体系需要重视调研预测的作用。

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或地区,其农产品市场相关政策的发布、运行等多以立法的形式来进行。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农产品及价格等相关法律法规还非常少,很多领域的立法还是空白。如专门针对农产品价格的政府监管还没有具体的法规及方案,农产品遭受灾害及“谷贱伤农”的情况出现时也缺乏相关的保险法律法规。因此,政府应该颁发或完善针对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为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提供法律依据及保障。如制定特定农产品——糖、棉花、四大主粮等价格保护法,制定鼓励新型农业生产销售合作组织的相关法规,完善农产品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险法规等。同时,加大对农产品价格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加强相关法律颁布后的执行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惩发布虚假信息、操纵价格等行为。

3.5加大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将逐步完善。我国各级政府应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主动构建专业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政府与市场共同构建、合作运营,发挥政府公信力优势及市场化优势。加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逐步消除信息孤岛,降低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应加强农村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提升农民应用信息的技能。

4 结 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及市民生活消费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产品价格应该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充分考虑农民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合理诉求,最终形成合理的价格。

参考文献:

[1]尹阳.2015年2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4%[EB/OL].[2015-04-10].http://news.xinhua08.com/zt/jjsj/201503

[2]田俊荣.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人口红利拐点已现[N].人民日报,2013-01-28(17)

[3]杨林.复合肥价格稳中小涨,需求陆续释放[EB/OL].[2015-04-10].http://www.ampcn.com

[4]国际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2006/2007数据统计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10

[5]田娟,周子元.试论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资产评估,2008(11):23-26

[6]张岑晟.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9):72-74

(责任编辑:周博)

作者简介:胡发刚(1983-),山东临沂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管理,县域经济。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优秀青年人才 “安徽省县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协调发展机理与实证的研究”(2013XQRW04);宿州学院特色教研室项目“市场营销教研室”(szxytjys201303);宿州学院特色专业项目“市场营销特色专业”(szxytszy201003);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皖北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SK2013B512)。

收稿日期:2015-03-10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5)10-0008-04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5.10.003

猜你喜欢

价格体系调控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关于“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的分析和讨论
九安电子血压仪促销策略研究
中日医药品价格体系比较研究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