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自尊的影响

2015-12-21刘慧兰张香云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保定0710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复发性总分团体

张 欣 贺 方 史 玲 刘慧兰 张香云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保定 071000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自尊的影响

张 欣 贺 方 史 玲 刘慧兰 张香云△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保定 071000

目的 研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服用舍曲林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实验组并用为期8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缺陷感量表(FI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结束后患者抑郁情绪均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更明显,SD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而自尊水平提高,实验组在缺陷感量表的总量表分值和分量表中自尊、社交自信和学习能力分值增加更为显著(P<0.01)。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合并抗抑郁药可更好提高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自尊水平,更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复发性抑郁障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自尊;缺陷感量表

抑郁症患者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和自我认同社会对其自身的固有偏见,转而内化为指向自身的主观偏见和负性认知体验,形成低自尊水平和社会回避行为进而导致消极求治和较差的治疗依从性[1-3]。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自尊水平、认知歪曲等因素有关。自尊是人们对自身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的评价[4],是自我概念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分,是人格特征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概念。自尊的总体健康水平决定了心理的坚强或脆弱以及心理的承受力、自控力、觉察力等[5-6]。而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由于反复发作,自尊水平更为低下,易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复发性抑郁障碍一直以来是一种治疗相对困难的抑郁类型,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仍复发率较高。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G-CBT)是指在团体情景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患者的认知歪曲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各个领域,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复发性抑郁患者过程中自尊水平提升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2012-06—2012-12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ICD-10复发性抑郁障碍的标准诊断;(2)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3)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4)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患者和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曾使用足量足疗程舍曲林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2)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3)入组检查时实验室指标高于正常上限1.5倍;(4)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5)妊娠、哺乳期妇女或可能妊娠者;(6)有自杀行为及强烈自杀观念者。入组68例,随机分为舍曲林合并团体认知行为组和舍曲林治疗组,舍曲林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03±5.00)岁;平均病程(7.34±4.02)a。合并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63±4.51)岁;平均病程(6.70±4.17)a。2组文化、年龄、性别、病程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缺陷感量表(F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研究对象均服用舍曲林胶囊药物治疗,治疗第1天50mg/d,第7天加量100mg/d,用量直至研究结束。睡眠障碍者可临时予以劳拉西泮1~2mg对症治疗。

1.3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实验组同时进行8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每周1次,由经过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培训的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负责,每组10 ~12例患者,每次固定治疗3h。具体操作如下:第1周,介绍团体治疗规则和治疗理念并布置家庭作业;第2周,成员相互介绍并进行社交活动,在交流中让患者体会其他患者的痛苦,并学习认知行为治疗理念,布置作业;第3周,检查患者的作业完成情况,教会患者如何识别自动思维,并让患者意识到低估自身资源,学会如何寻找资源并加以利用;第4周,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建立对抗思维并行为实验,布置家庭作业;第5周,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诱导患者寻找核心信念,发现核心信念,布置家庭作业;第6周,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使患者学会改变不合理信念,提升自尊;第7周: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让患者的家人感受患者的变化并给予鼓励;第8周:维持现有状态,预防复发。

1.4 测查方法和安全性评估

1.4.1 抑郁自评量表[7](SDS):由Zung于1965年编制,共20个条目,分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各条目累积分/80。0.5以下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分别在治疗前后由患者独立进行测评。

1.4.2 缺陷感量表[8](FIS):由Janis和Field于1959年编制,经Fleming等与1984年最终修订,共36项,分为5个分量表,分别为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和体能因子,采用7级评分,由0(从来没有)到6(总是如此),总分0~216分,是目前国外测量自尊应用最广泛的量表之一。分值越高自尊感越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9],分别在治疗前后由医生统一讲解后由患者独立自主完成答卷,当场收回。

1.4.3 安全性评估:药物安全性是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1例失访,1例出现躁狂症状更改诊断而脱落,对照组1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换药而脱落,统计分析中予以剔除。共完成65例,实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

2.1 2组治疗前后SDS总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SDS总分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SDS总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32 56.35±6.31 41.34±5.69对照组 33 55.94±5.17 47.17±4.43 t值0.147 -3.041 P值 >0.05 <0.05

2.2 2组治疗前后FIS总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FIS总分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FIS总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32 78±19.05 122±23.53对照组 33 76±20.94 101±19.31 t值0.106 4.223 P值 >0.05 <0.01

2.3 2组治疗前后FIS分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4。

表3 2组治疗前FIS分量表评分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FIS分量表评分比较(±s)

项目 实验组(n=32)对照组(n=33)t值 P值自尊 11.08±5.62 11.56±4.87-0.139>0.05社交自信29.27±12.03 28.65±11.78 0.147>0.05学习能力13.25±4.45 12.89±5.04 0.324>0.05外貌 12.33±3.03 12.04±2.79 0.119>0.05体能 12.11±3.65 11.09±3.07 0.247>0.05

表4 2组治疗后FIS分量表评分(±s)

表4 2组治疗后FIS分量表评分(±s)

项目 实验组(n=32)对照组(n=33)t值 P值自尊 26.32±5.62 20.56±4.36 3.364<0.01社交自信39.58±12.03 33.67±9.37 4.023<0.01学习能力26.54±4.65 19.24±4.07 5.139<0.01外貌 15.33±6.23 14.67±5.67 0.413>0.05体能 14.11±4.38 13.90±3.96 0.142>0.05

2.4 不良反应 完成实验的65例患者经TESS评分,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25.00%),对照组9例(27.2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恶心,3例视物模糊,2例口干,1例失眠。对照组3例恶心,2例视物模糊,2例口干,2例失眠。实验组1例出现躁狂症状,对照组1例出现严重恶心呕吐而退出实验。

3 讨论

自尊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家庭环境、教养方式、成长经历以及遗传等多因素相关[10],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较低水平的自尊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发生灾难事件或面临挫折的时候,个体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倾向。Beck认为抑郁症的患者大多具有负性信念,这些信念影响着患者的自我认识。在一些生活事件的诱发下,患者的负性信念被激活,从而形成自我否定、怀疑的消极认知图式,导致自我评价下降,产生抑郁情绪[11],同时对加重患者的自卑,影响患者的自尊水平。抑郁症状越重,自尊水平越低,自尊能够预测抑郁的发生[12]。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正性情感,提高患者的自尊感,本研究提示,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自尊水平较低,药物治疗的同时如能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既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也可提升患者的自尊水平。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抑郁症状减轻后患者的自尊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但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一组改善更为明显。同时实验组在缺陷感量表的5个分量表中,患者的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地改善。考虑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成员在团体治疗中积极参与,使患者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在一个安全、信赖的环境里,患者可以最大程度放开自己,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并感觉被他人需要和接纳,不再有原来的孤独无助的感觉,成员之间增加了交往的机会。患者开始探索与他人相处的社交技巧,从而提升了患者的自尊,社交自信和学习能力。

本研究是一个初步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的问题,同时本研究仅仅考虑短期内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自尊感均有显著改善。但对于远期的疗效缺乏研究,希望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得以弥补。

[1]Brohan E,Gauci D,Sartorius N,et al.Self-stigma,empowerment and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 or depression in 13European countries:he GAMIANEurope study[J].J Affect Disord,2011,129(1/3):56-63.

[2]Brown C,Conner KO,Grote N,et al.Depression stigma,race,and treatment seeking behavior and attitudes[J].J C.2005,62(4):4ommunity Phychol,2010,38(3):350-368.

[3]Livingston JD,Boyd JE.Correlates andconsequences of internalized stigma for peopleliving with mental ill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oc Sci Med,2010,71(12):2 150-2 161.

[4]Bemichon Tiffing Cook,Kathleen E,Brown Jonathon D.Seeking self evaluative feedback The interactive role of global selfesteam and specific self views[J].Joum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2003,84(1):194-204.

[5]Cast Alicia D,Burke,Peter J.A theory of self-esteem[J].Social Forces,2002,80(3):1 041-1 068.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318-320.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194-195.

[8]蔡溢,许明智,谌红献,等.缺陷感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20-21.

[9]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555.

[10]Leucht S,Wada M,Kurz A.Are negative cognition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or also an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tiaits?[J].Nervenarzt,1997,68(7):563-568.

[11]蔡华俭.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580-581.

[12]汤臻,吴天诚,李鸣.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6):398-399.

[13]蔡溢,刘素贞,许明智,等.医科大学生自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414-416.

(收稿2014-09-28)

Comparative study on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ertralina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depression

Zhang Xin,He Fang,Shi Ling,Liu Huilan,Zhang Xiangyun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Baoding071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in improving self-respec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depression.Methods A total of 68patients with recurrent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8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G-CBT combined with sertralina(experimental group,n=34)or with sertralina only(control group,n=34).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the feeling of inadequacy scale(FIS)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Both two groups had improvement for depressed mood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the scores of SDS wa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While both groups had improvement for self-respect,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FIS and in the scores increased on self-respect,social self-confidence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subscale(P<0.01).ConclusionG-CBT combined with antidepressant can mor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level of self-respec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symptom of depression.

Recurrent depression;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Self-respect;Feelings of inadequacy scale

R749.4+1

A

1673-5110(2015)15-0005-03

猜你喜欢

复发性总分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