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2015-12-21王兴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16期
关键词:结构件装夹薄壁

王兴超 刘 一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43)

随着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航空发动机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轻量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航空发动机中大量采用薄壁、整体类零件,该类零件具有形状结构复杂、加工余量大、刚性低、精度要求高、加工工艺性差的特点,在其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问题,已严重阻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本文对如何更好地控制薄壁零件加工变形作如下分析。

1 影响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1.1 影响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因素

影响零件变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设备刚度与精度、毛坯余量、装夹与支撑方式、切削参数与走刀路径、零件内部残余应力等。其中对加工变形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有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加工过程的切削力、工装夹具的装夹力。加工路径的不同会影响到整体结构件内原有残余应力的释放顺序,造成整体结构件的不同刚度特点发生变化,导致零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随着整体结构件加工过程的进行,毛坯材料被逐渐切除,工件的刚度也随之不断减小,加上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使得整体结构件内产生新的残余应力。据统计,至少有20%的加工误差是由装夹及定位造成的。影响加工变形的最主要因素是毛坯残余应力,约占变形的70%~80%。由于薄壁结构件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量高,甚至能达到90%。

1.2 加工变形控制方法

针对零件加工变形的主要因素,可采取毛料精化、刀具结构优化、装夹方式和工装结构改进、切削走刀路径优化以及残余应力均化等措施控制零件加工变形。

2 控制变形措施应用实例

2.1 某薄壁零件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该零件为大型薄壁筒体结构,由前后安装边、筒体、安装座焊接而成,壁厚1mm,轴向尺寸539mm,直径尺寸Ф1098mm,材料为钛合金,属于难加工材料。技术要求:端面平面度与平行度0.01mm,径向跳动0.3mm,安装边上孔位置度 Ф0.1mm,径向安装座孔位置度Ф0.2mm。

2.2 改进前零件加工工艺

该零件主要加工部位为前后安装边、外型面安装座、前后端面孔及安装座上孔。工艺路线为:集件→焊接前后安装边→热处理→化学铣切→车前安装边→铣端面及钻镗孔→镗前安装边上孔→车后安装边→铣端面及钻镗孔→镗后安装边上的孔。

2.3 存在问题

(1)壳体毛料为焊接结构,焊后及机加后零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放置后因应力释放导致的变形也较大,造成零件精度较差,影响组件装配精度;(2)安装座端面平面度及平行度0.01mm,受后续安装座端面及孔铣、钻、镗工序影响,零件径向跳动量发生变化,导致零件该部位尺寸及技术条件不合格,影响生产进度和装配质量。

2.4 工艺改进措施

2.4.1 毛料结构优化。由于零件壁厚薄,焊后变形大,故整个零件毛坯由焊接结构调整为整体锻件结构。改进前,各座子中心位置跳动量平均为0.24mm,改进后各座子中心位置平均跳动量为0.15,座子相对位置精度提高50%。有效避免焊后因内部应力释放引起的变形问题,提高了零件结构尺寸精度与各安装座间的相对位置精度。

2.4.2 工艺路线优化。零件原加工工艺采用车前后安装边、铣削安装座端面、钻孔分开加工,零件存在多次定位装夹,造成零件尺寸精度低,技术条件难以保证。改进后采用车、铣、钻、镗合并加工。在铣端面及钻镗孔工序中将技术要求高的安装座放在最后加工,零件变形减小,尺寸及技术条件易于保证。

2.4.3 装夹与支撑技术应用。该零件加工时壁薄、刚性差,加工时易产生振颤、让刀及加工变形;为了减小壳体变形量,在夹具设计中采用径向可调辅助支撑提高零件径向刚性,从而增强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根据零件的结构在夹具设计上辅助支撑采用6个扇形块,辅助支撑底部与底座连接处采用T型槽形式可实现快速换装,以减小零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振颤,从而控制零件的加工变形。

2.4.4 数控程序与走刀路径优化。在数控加工过程中,考虑到机床Y轴精度有0.06mm漂移误差,故在加工端面孔时,由以往在Y轴正向钻加工起始孔,调整为在X轴正向钻加工起始孔,避免了因机床精度影响零件加工精度问题。精密安装座深度尺寸公差为4+0.050mm,粗糙度0.8μm,平行度及平面度为0.01mm。改进前,数控程序采用顺序加工,未考虑后续加工其它安装座时对该处尺寸及形位公差的影响。改进后,将此安装座按排在最后加工,并分为9个工步:①粗铣端面;②粗铣上孔;③粗铣下孔;④开槽;⑤粗铣轮廓;⑥精铣上孔;⑦精铣下孔;⑧精铣轮廓;⑨精铣端面。

2.4.5 优化检测方法。因零件结构尺寸大,改进前,零件加工完成后采用卡尺测量直径尺寸,操作者不便检测,且存在检测误差大的现象。改进后,采用在线测量技术,极大方便了检测精度与效率。

2.5 零件技术指标保证情况

零件安装座端面平行度、平面度由改进前的0.02mm、0.012mm均提高到0.01mm,孔位置度由改进前的Ф0.16mm提高到Ф0.03mm。

结语

针对薄壁零件加工变形问题,采取工艺路线与走刀路径优化、辅助支撑等措施,改善了零件加工过程中受力不均衡的状态,加工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采用铣车复合加工技术将工序合并,较传统加工方式,加工工序由6道减少到2道,提高加工效率40%,相对位置精度及表面质量显著提高。同时,采用在线测量技术,提高了检测效率与产品质量。经实际验证此次攻关改进措施切实有效、可行,对其他同类薄壁零件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康小明,孙杰,苏财茂,等.飞机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产生和对策[J].中国机械工程,2004(13):12-15.

[2]王文理.大型整体钛合金框的数控加工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0(24):65-67.

[3]唐亚彬.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结构件装夹薄壁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变压器结构件过热的研究和处理
基于机器视觉提高移动机器人装夹精度的应用研究
KWSP为Uniti One提供碳纤维复材底盘结构件
一种航空薄壁结构件的加工应用
钛合金结构件变进给工艺分析
柔性高效装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品种变批量数控生产中快速装夹应用技术
一种薄壁件的加工工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