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微信传播样式的创新
——以“高校社团的信息化构建”为例

2015-12-21李睿晨

科技传播 2015年19期
关键词:社团公众微信

李睿晨,李 洋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新媒体时代微信传播样式的创新
——以“高校社团的信息化构建”为例

李睿晨,李 洋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当前,新媒体发展呈现迅猛之势,其中,微信作为当前新媒体的佼佼者,其传播样式也逐渐被更多用户所接受。社团是高校学生的自发性组织,是构成高校特色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微信在各大高校学生中的使用比例也不断提高,因而微信与社团的有效结合已成为当前社团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吉林大学学生社团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例,从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着手,结合微信传播效果及传播功能的挖掘,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进行信息化构建研究。

微信传播样式;高校社团;信息化构建

目前,社团的发展不断呈现新高度,而新媒体作为一项有力的助推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社团发展的各个方面缺乏专业化和信息化手段,活动传播效果受限,但是发展潜力巨大。在新媒体时代,微信的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在社团发展之中,社团与微信的结合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社团微信公众号的注册与应用,而这一方式将对社团的“信息化构建”形成重要影响。

1 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社团发展模式及传播效果

在当前的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社团发展模式逐渐有所转变,这不仅是为了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之前,社团发展模式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这样的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欠。以吉林大学社团的发展状况研究来看,高校社团学生工作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工作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并缺乏新意

很多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缺乏更高级的领导者,工作方式仅仅是简单的笔录或是口头传播,活动信息获知范围极小,推广力度不够。这种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使社团工作进行缓慢,又难以整改。

1.2 高校社团工作体系层级过多造成信息失准和延时

传统媒体环境下,社团的相关资讯依托宣传栏、学校网站、口头传达等方式进行传递,这些媒介具有很强的延时性。而社团普通成员主要以大一学生为主,社团领导人主要以大二学生为主,大三学生几乎不再参加社团。高校社团以建立“金字塔式”多层管理的组织结构为主,在传统媒介环境下,社团学生体系层级过多,反馈相对延迟。

1.3 学生工作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学生工作的开展需要特定的场所,比如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等,即使是受空间限制较小的互联网同样需要专门的接入终端。因而造成了开展学生工作的时间较为固定。

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种发展模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师生交流不畅 ,使高校学生工作陷入学生工作者积极组织引导,工作对象消极应对,表面热闹却无实质进展的境地,存在着较大的社团发展壁垒。因而,社团发展亟待整改。

2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公众号”对社团“信息化构建”的影响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的联结方式、行动的规模与形态。媒介起到一种中介作用,而中介正是媒介最基础的本质,这种中介处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现实之间,媒介和人体的器官、中枢连接起来,并向外扩展,形成对“人的延伸”。而微信的一个突出的传播模式便是实现“人的延伸”,这种传播效果将对社团实现信息化构建提供重要支撑。

社团的信息化构建,离不开信息化的本质。所谓信息化,是指应用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科技进行产业改造,开发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信息化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对高校社团管理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自媒体平台,它是微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团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思维创造空间,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样式。同时,“微信公众号”契合了现代技术下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的新变化,更有益于当下高校社团的总体进步与发展。这种进步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信特殊的传播特征形成了社团发展的新方向,拓宽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渠道。

微信的传播特征其实就是把传播模式由“漫谈式”过渡到“对话式”。“微信公众号”则是以个人微信账号为基础,通过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的关注平台。作为运营者,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视频等全方位沟通,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的交流模式。就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征来看,其为社团与新媒体结合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2)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大众传播方式更为灵活,为社团工作带来新变化。

订阅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媒体或者个人订阅号产生订阅的行为。在社团工作方面,订阅号的出现为社团工作带来便利。学生们可以通过后台程序进行编辑与推送,原有的传统工作模式被打破,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适应了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3)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方式更利于社团微信公众号内容的传播。

朋友圈是一个半封闭的社交平台,它也承载了一定的大众传播功能。而在微信朋友圈中,赞、评论、转发等都是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方式,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通常可以直接分享到朋友圏,若想转发个人账号发布的内容,只能依赖于手工“复制-粘贴”。这些互动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反馈行为。

4)弥补社团资源获取不足、改善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的状况。

社团发展的传统模式中,社团资源获取不足,活动内容千篇一律,学生不愿参与。在新媒体时代,社团成员可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社团活动内容外的文章、视频等,例如发布励志性的文章来激励同学们积极向上。社团成员利用新媒体的能力与日俱增,不再需要多名的社团老师帮助寻找可用资源,只需定好选题,社团成员组好文章,老师负责审核,便能将社团微信号运营良好。

这些发展契机都有利于社团走向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情况下,创新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式则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社团的个体整改,更是一次社团利用现代科技的一次革命。因此,创新社团学生工作的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新高校社团学生工作队伍的教育理念,提髙媒介素养。

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其本质特征是双向沟通和去中心化。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对大众传媒进行认识、使用和批判三个部分。因而提高对信息捕捉的能力是社团成员需要集中提高的能力之一。

2)提升高校社团学生工作队伍的创新能力。

微信的发展对高校社团学生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微信环境中大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空前提高,价值观念复杂化,传统的学生工作内容和方法再不创新,难以适应微信环境的发展。

3)打造一支社团微信公共平台运营队伍。

这支队伍肩负着社团汇总资讯、学生意见反馈等任务,任务的性质决定了这支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对信息敏感,具有信息收集、编辑能力等。

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于刚开始进行微信公众号运营不久的社团来说并不容易,这需要学校与社团的共同努力,微信公众号对社团发展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如何做到更好地运营则是每一个高校社团需要仔细揣摩的课题。社团的信息化构建已刻不容缓,微信因其自身特有的分众传播的属性,实现了虚拟空间上的“人以群分”,承担着校园亚文化群体构建、融合的功能。这种方式也将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使其走上新媒体的发展道路。

[1]黄鸣奋.互联网与信息化艺术社团管理[J].理论学刊,2007,7.

[2]马爱华.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专业化——信息化发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14,6.

[3]蔡常山.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新闻转播,2015,5

[4]邹建国.基于B_S与C_S架构的高校社团管理系统[J].现代计算机,2013,7.

[5]郑钰博.微信朋友圈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认知与行动[J].新闻传播,2015,2.

G2

A

1674-6708(2015)148-0106-02

猜你喜欢

社团公众微信
缤纷社团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微信
K-BOT拼插社团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