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研究∗
2015-12-21韩尚洁
韩尚洁 高 明 段 卉
(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01)
不同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研究∗
韩尚洁 高 明 段 卉
(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01)
运用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选择不同运动项目实验前后大学生心理韧性各个维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有差异,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的表现最为明显。篮球运动对人际协助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健美操运动在积极认知方面影响显著,太极拳练习在情绪控制维度上的结果影响非常显著。
太极拳;篮球;健美操;心理韧性;大学生
近年来,心理韧性(Resilience)研究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1]。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运用自己具有的各种积极心理资源,通过与个体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事件或困境的积极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适应结果,即个体处于逆境仍能保持发展和适应良好。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始于美国,自20世纪70~80年代开始[2]。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国外无论在概念、理论模型还是研究方法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3]。在国内研究中,有学者还将Resilience翻译为“心理弹性”[4]、“压弹”[5]和“复原力”[6]等,香港学者译为“抗逆力”,另还被翻译为“回复力”、“克服力”、“弹力性”、“强韧性”等[7][8]。研究者们还试图从不同的维度去测量心理韧性,并编制出侧重点不同的测量量表。
在我国,除了有少数学者对心理韧性与认知、人格、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外,大部分学者只是对心理韧性进行了文献综述,公开发表实证方面的文章也屈指可数[9]。而许多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形成的过程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各种内外部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认为学生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学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韧性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面对和处理各种压力和困境的能力,在其承受的各种压力日渐上升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健身体,陶冶情操。在体育活动中,紧张的情绪得以释放,运动带来的乐趣缓解了人们工作、学习中的压力,一些集体运动项目还可以使人们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以及塑造人格。进行心理韧性干预是心理韧性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关于干预的研究才刚刚开始[10]。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体育锻炼(课程)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而针对具体体育项目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参加体育锻炼与衡量心理韧性维度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
1.1 实验对象和分组
本研究计划对参与不同大学体育选项课的2014级学生心理韧性各项指标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实施干预前的心理测量数据与干预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将选取不同选项课(太极拳、篮球、健美操)的山西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年龄20-22岁,分为六个自然班,每个选项课分为两个班。
1.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由5个维度、27个子项目构成,量表中反向计分的项目有12项,分析结果时,将对反向计分的项目进行分数转换。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2个维度构成“支持力”因素。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控制3个维度构成“个人力”因素,根据被试者对自己的评价分五级评分,总分越高表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2~0.851,重测信度为0.862[11]。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资料室、期刊网(CNKI)查阅有关运动训练学、心理学、太极拳、篮球、健美操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关于本研究的信息,确定研究对象、方法和手段。
2.2 调查法
本研究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试,为避免其它因素影响,问卷当场测试当场收回。采用团体实测的方式收集数据,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问卷共计19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7.9%。
2.3 实验法
采取班级授课的模式对同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比较,时间为一学期共十六周。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者每周在相同的时间(上午10点)、地点进行练习,对照组与实验组由同一位教师指导,授课时间为90分钟。为了尽量排除其它变量的影响,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除实验教学内容外,不安排课后锻炼计划,并在期末进行统一考核评分。实验前对六个不同项目的班级进行同质性检验,确保无显著差异,再进行实验。
2.4 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法运用了百分比、平均数等常规统计和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过程中使用Excel、Spss17.0等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从中寻求相互关系,作为最后的分析性描述的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项目大学生心理韧性调查现状
表1 太极拳组、篮球组、健美操组PSPP水平同质性检验
实验前,对三个组别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的调查(见表1),由同质性检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心理韧性总分及各个维度上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
3.2 实验前后大学生在不同项目中的心里韧性测试结果分析
表2 太极拳组实验前后心理韧性测试结果
对太极拳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在心理韧性各个维度上的调查由表2可以看出,目标专注项目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相比较接近显著,这是因为太极拳具有其特有的手型、身法、路线以及发力方式,无论是单独每一式的学习还是从头到尾一整套的练习,都需要集中精力,将注意力放在动作的完成和太极拳神韵的表达上,并且在练习时要求放松、安静、自然,这就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提高大学生专注力。在情绪控制维度上的试验后的结果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其原因是太极拳寻求中庸之道,含蓄内敛,动作快慢相随,将精、气、神融为一体,这种风格的拳术练习能使大学生提高自身素养,与自然、社会和谐相融,从而对大学生情绪的表达和控制方面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在积极认知这一维度上,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得分相比较,结果显著(p≤0.05),原因在于太极拳是探讨阴阳、虚实变化与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的拳术,通过适当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寻、学习,从而在日常学习、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领域提高相应的认知力。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实验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在所有评价项目的总分方面,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结果显著(p≤0.05)。
表3 篮球组实验前后心理韧性测试结果
对篮球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在心理韧性各个维度上的调查由表3可以看出,目标专注项目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接近显著。篮球运动要求练习者专注于球场的各个方位、队员、动作并根据场上情况适时把握时机,并运用相应的战术。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大学生的专注力随之得到一定的改善。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实验后结果显著(p≤0.05)。篮球属于同场对抗项群的运动,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肢体上的摩擦和情绪上的失控,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关系到队员正常水平的发挥和整场比赛战术的运用和落实。篮球组实验过程中,在每次课上有意识的安排适当时间的篮球比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控力。积极认知维度上的得分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接近显著,其原因是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深受热爱的体育运动,它技术多样,战术丰富,场面精彩激烈,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感。在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实验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人际协助项目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结果进行比较,接近显著(p≤0.01),分析原因是由于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团队精神、集体合作的观念在篮球运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组织比赛过程中,紧张的身体对抗,不断变化的战术要求队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传球,进行战术配合,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对大学生人际协作方面将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总分上,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结果显著(p≤0.05)。
表4 健美操组实验前后心理韧性测试结果(n=66)
在健美操这一项目上,大学生实验前后在心理韧性各个维度上的调查由表4可以看出。目标专注项目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接近显著(p≤0.05),健美操练习要求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这就要求练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对大学生的目标专注力有一定的改善。情绪控制维度的试验后结果显著(p≤0.05),这主要是由于健美操这一运动具有其特殊性,可以通过改变动作的力度,增加运动负荷,变换音乐的节奏、旋律及风格等,让练习者体验不同的情感,同时也排解不良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练习者的情绪控制力。在积极认知维度上的得分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较为显著(p≤0.05)。在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实验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人际协助项目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接近显著,这是由于健美操运动要求团队协作,在教学训练中,同学之间的接触程度密切,随时会和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同学结为组合共同完成一套动作,这样就扩展了交往范围,并且学会了互相协作与帮助,体验了被助和助人的快乐,对大学生人际协作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项目的总分在实验后数值与实验前比较结果显著(p≤0.05)。
4 结论
4.1 从运动项目来看,参加太极拳练习的大学生在情绪控制(p≤0.01)、积极认知两个方面有着显著提高;在人际关系和人际协助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参加篮球练习对大学生在情绪控制方面有显著影响,在人际协助方面也有很大程度(p≤0.01)的提高,良好的同伴关系等对于心理韧性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健美操练习会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方面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人际协助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4.2 太极拳、篮球、健美操这三个项目对目标专注方面均有所改善,太极拳对大学生情绪控制方面的影响非常显著,优于篮球和健美操项目,太极拳与健美操对大学生积极认知方面有良好的影响,只有篮球项目对大学生人际协助方面有显著的影响。太极拳、篮球、健美操三个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各个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结果总分有着显著性影响。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干预,将有助于大学生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并积极发展特质性因素,储备心理能量,提高心理韧性水平。
5 建议
心理韧性是可以改变且可行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加强体育锻炼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韧性的有效方法,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因此,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可作为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韧性能力的一种手段,使其有能力承载更多的学习和社会带来的压力,同时对心理韧性低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重视和关注,使其产生对外界多变的环境积极适应的能力。
[1]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 2008,31(4):995-998.
[2]刘 丹,石国兴.郑新红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J].心理学探新,2010,30(4):12-17.
[3]潘运,杨桂芳.国外心理韧性的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81(2):7-12.
[4]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10(7):314-318.
[5]王艳军.岳博士系列访谈(一)人格完善新概念:你压弹得起吗? [J].校园心理, 2005, (10):12-17.
[6]阳毅,欧阳娜.国外关于复原力的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14(5):539-541.
[7]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3):149-152.
[8]于肖楠,张建新.韧性—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9]周碧岚.离异女性复原力的建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2):21-31
[10]江瑞辰.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8(1):60-68.
[11]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0.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ports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Resilience
HAN Shang-jie, etal.
(P.E. Department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Shanxi, China)
Using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is paper measured all dimensions of resil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hoosing different sports ev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ports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toughness, the goal focuse, emotional control of them are the most obvious. Basketball practice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terpersonal assistance, aerobics exercise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cognition, Taijiquan exercise has very significant imfluence on the dimension of emotional control results.
Taijiquan; basketball; aerobics; resilience; college students
山西省教育“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GH-13024;2013年度山西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2201333。
韩尚洁(1981-),山西临汾人,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