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最新研究前沿 布局未来新兴热点
——《2014研究前沿》报告解读
2015-12-20卢超汤天波王冰
文 卢超、汤天波、王冰
把握最新研究前沿 布局未来新兴热点
——《2014研究前沿》报告解读
文 卢超、汤天波、王冰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联合发布《2014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出2014年排名最前的100个“热点前沿”和44个“新兴前沿”,全面描绘了当前全球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前沿热点与未来趋势,我们对报告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
“研究前沿”由一组高被引的核心论文和一组共同引用核心论文的施引论文组成。《2014研究前沿》报告以共被引分析方法为基础,基于汤森路透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中9700多个研究前沿,遴选出排名最前的100个“热点前沿”和44个“新兴前沿”,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10个大学科领域。其中,“热点前沿”以核心文献的引用率和时效性为依据,首先按照被引频次排序,再结合出版年度进行识别,旨在反映研究前沿的影响力和活跃性;“新兴前沿”是近两年出现的“最年轻”的研究前沿(论文平均发表年均在2012年7月份之后),代表一个学科领域中快速发展的专业研究方向。“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对科研管理人员选择研究方向、政府布局科研计划项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 年十大学科领域的“热点前沿”大幅变化
报告发现,与2013年相比,2014年十大学科领域的“热点前沿”呈现出大幅度的变化,同时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新兴前沿”,反映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2013、2014“热点前沿”的重合度较低。各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变化较大,除了“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前沿中有一半连续两年保持一致外,其他领域研究前沿的重合度都比较低。尤其是,“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以及“经济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四大领域在近两年的研究中,各自仅有一项保持了前沿连续性(表1)。
各领域的“重点研究前沿”仍以美国、欧洲为主。“重点研究前沿”在“热点前沿”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该前沿的受关注度和施引年度,可以有效反映该前沿的引文影响力的广泛性和及时性。从2013、2014“重点研究前沿”来看,美国均占据了一半以上,在诸多领域的科研方面持续领跑全球。2013十大领域的“重点研究前沿”中,中国和日本各占据一席,欧洲只有丹麦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拔得头筹;而2014十大领域的“重点研究前沿”中,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以微弱优势领先,而欧洲的英国、比利时和西班牙却分别在三项“重点研究前沿”中独占鳌头(表2)。
表1 2013、2014“热点前沿”的共同领域
表2 2013、2014“重点研究前沿”活跃情况的分布
“新兴前沿”在十大领域中呈不均匀分布。组成研究前沿的基础文献即核心论文的时效性是遴选“新兴前沿”优先考虑的因素,但并没有限定学科。因此,44个“新兴前沿”在十大学科领域中的分布并不均匀。例如,“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选出了14个“新兴前沿”,占到“新兴前沿”总量的近1/3;而“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则为空白。其他八个领域中,“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和“物理”领域均占了较大的比重;“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分别只占1项;“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占据2项(图1)。
表3 2013、2014“重点研究前沿”活跃情况的分布
我国“重点研究前沿”产出减少、“新兴前沿”表现出色
总体看来,我国在“热点前沿”的发展情况、“新兴前沿”的活跃情况方面均有较为积极的表现,但也暴露出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缺乏、同一领域的科研基地分散等问题(表3)。
一方面,我国“重点研究前沿”的贡献较少,但施引论文数有所增加。2013十大领域“重点研究前沿”中,中国在“物理”“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文献产出均名列前茅,尤其是物理领域的“掺碱金属的铁硒超导体”研究在全球领先;而2014十大领域“重点研究前沿”中,中国核心文献产出排名靠前的仅分布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和“化学与材料科学”两个领域。与此相反,施引论文方面,中国在五个领域均有显著表现(“化学与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物理”“生物科学”“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2014“重点研究前沿”的跟踪情况相比2013年有了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在“新兴前沿”方面表现相对出色。遴选出的九大学科领域的代表性“新兴前沿”中,中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高能量转换效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以及“物理”领域的“搜寻轻的顶夸克超对称伙伴(STOP)”两个方面的研究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在“重点研究前沿”方面的分布。此外,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也一直引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卢超就职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作者汤天波就职于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作者王冰就职于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