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荷泗地区放射性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及远景评价

2015-12-20汤谨晖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7期
关键词:黑云母岩性花岗岩

汤谨晖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河源517001)

广东荷泗地区放射性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及远景评价

汤谨晖*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河源517001)

通过收集区域地质构造、矿化特征等地质资料,测量荷泗地区放射性元素含量,统计不同岩性放射性元素含量背景参数,了解异常分布规律,圈定多级异常晕的形态及规模,并结合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成果,对找矿远景区进行评价,为工作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放射性元素含量;异常晕;远景区

荷泗地区位于华夏地块中央的加里东闽赣粤古隆起西部边缘陆壳板块内,是粤北部赣南加里东褶皱带与粤中印支褶皱带的交接过渡地带,也是武夷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通过测量荷泗地区内U、Th、K含量,并计算其比值,了解它们的分布规律,结合地质构造、矿化特征和其它物化探异常,对找矿远景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 矿区地质特征

荷泗地区位于鸡骨岽岩体中心部位,区内出露地层简单,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见图1。

图1 荷泗地区地质略图

1.1地层

区内地层较为简单,主要出露有震旦系(Z)及第四系冲积层(Qal4)。震旦系主要出露于工作区北部、东部,南部有少量出露,区内分布面积约10km2,主要岩性为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板岩、千枚岩,夹石英砾岩、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与泥盆系中统老虎坳组等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与燕山二期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部及北部的河谷及山沟等低洼地段,主要由砂、泥、基岩碎屑、砾石、卵石等组成,一般厚度0.5~4m。

1.2构造

区内构造较发育,主要集中在德马塘岩体内及其内外接触带附近。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含矿构造Ⅰ号带、Ⅱ号带、Ⅲ号以及中基性岩脉、花岗斑岩脉构成。构造的发育程度与晚期岩体关系密切。东部以近东西向中基性岩脉为主,西部以北西向的花岗斑岩脉为主,中部近东西向和北西向的硅化破碎带及石英脉较为发育。中基性岩脉是本区的主要构造成分,成矿期的热液活动在该地段较强,致使富集成工业矿体。

1.3岩浆岩

区内大面积出露岩浆岩,主要有鸡骨岽岩体[γ52(3)]和德马塘岩体[γ53(2)]。鸡骨岽岩体是一个近东西向展布的小岩基,侵入震旦系的浅变质岩系中,面积约140km2,侵入时代为燕山早期;德马塘岩体位于鸡骨岽岩体内部,为一似纺锤状小岩株,侵入时代为燕山晚期。岩体内部脉岩分布较广,可分为浅色酸性脉岩和暗色中基性脉岩2类。

2 岩性放射性元素含量背景参数特征

工作区内主要岩性背景参数统计是将野外测量的各项数据,经计算机计算出U、Th、K的各种参数,分别标注到地质图上,再用数理统计方法按不同岩性分别统计其U、Th、K元素含量的背景平均值()、标准偏差(S0)和变异系数(Cv)等参数特征,统计见下列公式:

式中:Xi——第i个测点的某道的测量值;

n——样本数。

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工作区主要岩性放射性元素含量背景参数特征表

区内伽马异常发育,异常呈近东西向或北西向展布,受构造控制明显。部分异常晕圈前人已进行了工程验证,发现了较好的铀工业矿体;放射性水化学成果显示,鸡骨岽岩体内水化学异常发育,发现铀氡异常60余处,以铀氡异常或单铀异常为主,异常具有成片出现的特点,前人已在荷泗地区南部、东部发现工业矿体。

3 放射性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与地质条件关系

3.1含量分布特征与地质控制因素

U、Th、K含量较高位置主要分布在岩浆活动频繁、蚀变较强、构造发育地段。区域分布上主要受Ⅰ号带、Ⅱ号带、Ⅲ号带、Ⅳ号带、Ⅴ号带、F4、F12等构造或断裂和中基性脉岩、花岗斑岩脉等因素联合控制,U、Th、K含量区域分布主要特征为呈东西向展布,与区内主要构造或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3.2含量异常晕分布规律与岩体关系

U、Th、K含量异常区域基本分布均在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主要受该岩性、Ⅰ号带-Ⅷ号带以及F11~F15、F24等断裂构造控制。异常区域内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其次有硅化、云英岩化,钠长石化,一般蚀变较强烈的地方U或Th或K含量基本都偏高,因此为找矿提供一定的线索。

3.3含量低背景区与地质构造关系

据U、Th、K含量背景参数特征统计和等值线图展示,U、Th含量低背景区域主要分布在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且该岩性区域内构造、断裂以及花岗斑岩脉和中基性岩脉较少,只有Ⅱ号带的延伸部位经过。对矿点进行基本测量和检查测量,均未查出异常区域,因此认为本区铀矿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关系不密切。

K含量低背景区域主要分布在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但受Ⅰ号带和多个矿点所影响,在Ⅰ号带附近有异常,因此K含量低背景区域与岩性、构造和矿点关系很密切。

4 成果综合解释及远景评价

利用地面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成果,并综合前人区域伽马总量测量及放射性水化学资料进行综合解释,荷泗地区推断的成果远景区划分有:U远景区6个,编号U-1~U-6;Th远景区5个,编号Th-1~Th-5;K远景区2个,编号K-1~K-2,对重点远景区分述如下。

4.1U含量远景区评价及成矿远景预测

研究区共圈出6个U异常远景区,一级远景区主要有U-1、U-2、U-5、U-6组成,二级远景区主要有U-3组成。其中:

U-1远景区位于Ⅷ号带、花岗碎裂岩带和石英脉上,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交汇部位,U含量一般(3~10.0)×10-6,最高含量达16.6×10-6。远景区呈东西向展布,长1.36km,宽500~680m,通过实地检查,为Ⅷ号带构造引起,可做后备找矿目标。

U-2远景区位于F11、F12、F13、F14、F15等构造群中,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U含量一般(4~9.0)× 10-6,最高含量达14.7×10-6。远景区呈东西向展布,长1.45km,宽958m,影响范围较大。前人在此地进行过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均显示有较好的前景,可进一步开展工作。

U-3远景区位于多个异常点和Ⅳ号构造带上,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U含量一般(2~10.0)× 10-6,最高含量达33.2×10-6。远景区呈东西向展布,长1.49km,宽555m。前人在此地进行过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和测氡,成果与本次测量成果吻合性很好,此处前人施工过钻孔,圈定小矿体,因此可进一步开展工作。

U-4远景区位于Ⅱ号构造带和F5断裂带上,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U含量一般(2~9.0)×10-6,最高含量达11.4×10-6。远景区呈东西向展布,长710m,宽228m,影响范围较小,数值较低。推断为Ⅱ号构造带引起,对找矿意义不大。

U-5、U-6远景区位于多个矿点、异常点和Ⅰ号构造带上,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U含量一般(3~9.0)×10-6,最高含量达43.1×10-6。远景区呈东西向展布,长1.30km,宽545m,影响范围较大,连续性好。前人在此地进行过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和测氡,成果与本次测量成果吻合性很好;此处前人施工过钻孔,圈定小矿体,该2处远景区受主要构造和矿点、异常点因素引起,找矿前景较好。

4.2Th含量远景区评价及成矿远景预测

研究区共圈出5个Th异常远景区,其中:

Th-1、Th-2、Th-3、Th-4远景主要位于断裂带和花岗岩脉上,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Th钍含量值一般,远景区基本呈东西向展布,实地检查,该异常基本由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引起,对找Th矿意义不大。Th-5远景区位于Ⅰ号构造带上,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远景区呈东西向展布,影响范围较大,连续性好。前人在此地进行过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和测氡,成果与本次测量成果吻合性很好,可能和U含量异常相关,推断对找Th矿前景较好。

4.3K含量远景区评价及成矿远景预测

工作区共圈出2个K异常远景区。远景区产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相变交汇部位,K含量一般1%~5%,最高含量达7.1%,远景区连续性差,底数值低,难于形成放射性K矿。远景区基本呈东西向展布,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引起。

5 结论及认识

(1)U、Th、K含量较高位置主要分布在岩浆活动频繁、蚀变较强、构造发育地段。区域分布上主要受Ⅰ号带、Ⅱ号带、Ⅲ号带、Ⅳ号带、V号带、F4、F12等构造或断裂和中基性脉岩、花岗斑岩脉等因素联合控制。

(2)U、Th、K含量远景区在Ⅰ号带和矿点、异常点基本重合,U、Th、K异常主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特别是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Ⅰ号带,三者在此处均有很好的反映。

(3)前人在此地进行过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均显示有较好的前景,可进一步开展工作。如U-2、U-5等远景区异常晕圈与前人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成果较为吻合,均显示为较高异常,很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表揭露及深部钻探等工作,达到找矿突破的目的。

[1] 吴信才.MAPGIS地理信息培训教材[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DZ/T 0205-1999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技术规程[S].

P619.1

A

1004-5716(2015)07-0132-03

2014-12-08

2014-12-19

汤谨晖(1982-),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查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黑云母岩性花岗岩
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花岗岩
黑云母的标型特征简述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类的Na2O和K2O含量变化特征
黑云母温压计在岩浆系统中的适用性研究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