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

2015-12-20周玉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皂甙左旋苯磺酸

张 娟 周玉林

江苏淮安市淮安医院 淮安 223200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

张 娟 周玉林

江苏淮安市淮安医院 淮安 223200

目的 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方法 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2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口服,1次/d,静滴B-七叶皂甙钠20mg,1次/d。2组均于发病后24h、7d、14d复查头颅CT,以了解血肿周围水肿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发病后24h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较研究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增大均最为明显。14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较7d时缩小,但研究组缩小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可有效控制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提高治疗效果。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B-七叶皂甙钠;血肿周围水肿;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而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的原因是血肿本身以及周围水肿,其中脑水肿的形成是最主要原因。所以脑水肿的良好控制对减少病死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研究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07—2012-07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1例,均经头颅CT证实,初次发病,基底节出血量≤30 mL,小脑出血≤10mL,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42~69岁。研究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41~71岁。排除标准:原发性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混合性卒中。2组性别、年龄、出血面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接受治疗前发病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1次/d;B-七叶皂甙钠20mg静滴,1次/d,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4h、7d、14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周围水肿量。采用多田公式T=π/6×A ×B×C计算,A为血肿最大层面最大直径,B为血肿最大层面与A垂直的直径,C为血肿出现的层数,水肿量=(出血量+水肿量)—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发病后24h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较研究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增大均最为明显。14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较7 d时缩小,但研究组缩小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变化情况±s,cm3)

表1 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变化情况±s,cm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24h 7d 14d研究组62 5.0±1.5 13.6±1.6 11.4±1.6对照组 59 5.2±1.5 16.1±1.6*13.2±1.6*

3 讨论

脑出血后6~8h,由于缺血、血红蛋白和凝血酶等细胞毒性物质释放,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细胞内离子平衡破坏,引起细胞毒性水肿。出血后4~12h血脑屏障开始破坏,血浆成分进入细胞间液,引起血管源性水肿。出血后血肿降解形成的渗透性物质和缺血产生的代谢产物积聚,导致组织间液渗透压增加,促进或加重脑水肿形成[1],且不能完全被早期清除血肿所阻止[2]。20%甘露醇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水肿以及控制颅高压,但临床上在血肿部分吸收的情况下仍存在明显的水肿以及占位效应。

Mayer等[3]对2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SPECT检查发现,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阶段,脑出血的血肿体积无变化,而平均水肿体积增加36%。血流缺损量(FDV)容积平均下降55%,且头颅CT水肿区多与SPECT灌注缺损区相对应,证实病变周围缺血是造成脑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该区域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因此,如能及时有效改善血肿周围的血流,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多项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及发展还与凝血酶的毒性作用、炎症反应等有关[4]。

B-七叶皂甙钠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Rg1和Rb1,其能促进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a的分泌,扩张微动脉、微静脉,显著降低红细胞比积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使血液黏度下降,清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许宏伟等[5]研究发现,脑血肿周围早期存在MMP-2/9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出血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且实验研究发现B-七叶皂甙钠可抑制MMP-2/9表达上调。

近年研究发现,AQP4在脑出血后各种水肿形成机制中都有重要作用[6]。范建虎等[7]研究表明氨氯地平除通过降压途径减轻血肿周围水肿以外,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阻滞颅内血管Ca2+通道,调节Ca2+流入血管平滑肌内,逆转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且对灌注不足部位血流量的增加高于正常部位,从而改善血肿周围部分的微循环。同时可减少脑细胞外Ca2+进入脑细胞内,降低钙超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脑血流量下降的状况。同时使水肿组织中的AQP4蛋白表达下降,从而控制血肿周围水肿面积,促进水肿面积减小。但具体如何使AQP4蛋白表达下降,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使用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新一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与氨氯地平相比,去掉了其右旋体,减轻了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报道[8-9]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平稳调控卒中急性期血压,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消除或稳定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本研究采用B-七叶皂甙钠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从多渠道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6-767.

[2] Mendelow AD.Mechanisms of ischemic brain damaqe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qe[J].Stroke,1993,24(12supp 1):Ⅱ15-Ⅱ17.

[3] Mayer SA,Lignelli A,Fink ME,et al.Perilesional blood flow and edema formation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PECT study[J].Stroke,1998,29(9):1 791-1 798.

[4] 张军,林杰,张国华.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307-309.

[5] 许宏伟,杨期东,肖波,等.七叶皂甙钠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MMP-2/9表达上调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2):158-160.

[6] 周圣军,蔺志清,张作洪,等.AQP4在高血压脑出血周围水肿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8):470.

[7] 范建虎,吴钢,胡志坚,等.SHR大鼠脑出血急性期氨氯地平血压干预和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4):342.

[8] 吕志华,刘玲玉,陈斌,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调控卒中后血压的临床优势[J].医药导报,2007,26(5):514-515.

[9] 崔万福,陈雪莲.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与血脂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杂志,2010,33(2):93.

(收稿2014-06-12)

R743.34

B

1673-5110(2015)07-0108-02

猜你喜欢

皂甙左旋苯磺酸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左旋的柳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左旋的柳
左旋肉碱不是减肥药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左旋肉碱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大豆皂甙对糖尿病大鼠心、肝、肾组织细胞酶活性作用的影响
茎叶人参皂甙和维生素E对百草枯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