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2015-12-20薛芳芳赵婷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敏亚组半胱氨酸

薛芳芳 赵婷婷

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荆门 448000

·脑梗死专题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薛芳芳 赵婷婷

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荆门 44800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180例为脑梗死组,以梗死灶大小为依据,分为大面积亚组、中面积亚组以及小面积亚组。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为依据分为重度亚组、中度亚组以及轻度亚组;选择1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监测及对比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亚组患者血清的含量大于中面积亚组,中面积亚组的含量大于小面积亚组(P<0.05)。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重度亚组患者血清的含量大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的含量大于轻度亚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时对其发生、发展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且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脑血管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目前研究的焦点仍然是对预后的改善以及对治疗的加强[1]。本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对急性脑梗死发生过程中所有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4—2014-01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经MR以及CT检查确诊,排除外伤及近期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严重肝肾疾病、近期感染、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等患者[2]。男114例,女66例;年龄42~80岁,平均(59.1± 5.7)岁;病程3~69h。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大面积亚组72例,中面积亚组48例,小面积亚组60例。以相关评分标准分为重度亚组76例,中度亚组38例以及轻度亚组66例。另选择180例同期我院体检身体健康者,男104例,女76例;年龄43~81岁,平均(58.1±4.9)岁。未发现脑、肺、肝、心等疾病。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测方法 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置-20℃冰箱保存;采用循环酶法针检查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D-二聚体,严格按说明书操作[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2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各项指标比较 相对于健康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更高(P <0.05)。见表1。

表1 2组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比较 ±s)

表1 2组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比较 ±s)

组 别 n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D-180 10.29±2.09 2.18±1.23 137.89±52.29脑梗死组 180 17.31±3.21 10.29±4.26 562.28±271.19 t值二聚体含量健康对照组24.588 1 24.539 2 20.625 8 P值 <0.05 <0.05 <0.05

2.2 不同梗死灶患者各指标比较 大面积亚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大于中面积亚组,中面积亚组大于小面积亚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梗死灶患者各指标比较 ±s)

表2 不同梗死灶患者各指标比较 ±s)

注:与小面积亚组比较,*P<0.05;与中面积亚组比较,※P<0.05;与小面积亚组比较,·P<0.05

组 别 n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含量小面积亚组60 7.09±2.19 5.28±1.27 190.89±52.31中面积亚组48 14.08±1.98*7.29±1.26*299.28±57.01*大面积亚组72 23.26±3.09·※13.49±3.13·※786.09±88.19·※

2.3 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组各指标比较 重度亚组患者血清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大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大于轻度亚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组各指标比较 (±s)

表3 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组各指标比较 (±s)

注:与轻度亚组,*P<0.05;与轻度亚组比较,※P<0.05;与中度亚组比较,·P<0.05

二聚体含量轻度亚组组别 n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D-66 11.20±2.49 5.18±1.03 159.89±28.08中度亚组38 14.21±3.21* 7.29±2.41*286.99±40.19*重度亚组76 22.27±7.31※·14.19±7.61※·785.19±87.48※·

3 讨论

作为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残率及发病率高的特点,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4]。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还具有浓度依赖性、独立性特点。作为一种含硫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同时还是半胱氨酸以及蛋氨酸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中间因素,且人体中含量极少,但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以及脑卒中患者却有极高的含量。

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促进单核细胞对组织因子的释放是其主要表现,从而导致失衡的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在炎症发生情况下,D-二聚体激活补体系统对血管内膜造成一定损伤,最终造成动脉粥样硬化;D-二聚体还会导致不断增加的血管通透性,造成平滑肌硬化增生,最终导致不断扩大的动脉硬化斑块,同时还会促进白细胞中蛋白酶的释放,导致破裂的血栓纤维帽,从而有效促进血栓形成[5]。此外,内皮细胞还会在高敏C反应蛋白的有效作用下产生纤溶酶原抑制物,导致动脉内皮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最终出现血栓症状。体内呈高凝状态是脑梗死患者的显著特点,继发纤溶亢进以及血栓形成非常明显。继发性纤溶的增强可在D-二聚体中得到明显反映,所以,D-二聚体可作为反映纤溶以及凝血情况的有效指标,在对疾病诊治过程中也作为患者体内纤溶亢进以及高凝状态的可靠标准,因此,D-二聚体在诊断血栓性疾病以及高凝状态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病死率、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卒中部位的大小与D-二聚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6]。本文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脑梗死患者梗死灶面积越大,病情程度越严重,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越高,显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当中的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7-8]。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愈加剧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损伤以缺血区梗死范围也会因过强的炎性反应而不断加重[9-10]。

综上,针对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血症患者,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开展科学合理的监控以及治疗,从而有效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1] 吴志红,孙玉然,连晓芳,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19):311.

[2] 农少云,黄翠波,韦永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钙、镁离子水平的变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1(3):144-146.

[3] 张娟,何晋涛,李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0,30(3):156-160.

[4] 刘秀丽,冯吉芳,闫海燕,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6):460-461.

[5] 孟艳梅,刘庆.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8(3):670-671.

[6] 孙寄,彭小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2,38(8):616-618.

[7] 夏豫,周瑾,李春林,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3,11(9):260.

[8] Dominguez-Rodriguez A,Samimi-Fard S,Abreu-Gonzalez P,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admission myeloperoxida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ogenic shock[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8,101(11):1 537-1 540.

[9] 浦岩柏,宋本华,张聪睿,等.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23(6):1 572-1 575.

[10] 何霞,朱苹,吴芳.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9):716-718.

(收稿2014-04-18)

R743.33

B

1673-5110(2015)07-0080-02

猜你喜欢

高敏亚组半胱氨酸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代表中国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