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开方:山区县域须政策倾斜大力扶持

2015-12-20本刊编辑部

当代县域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山区县域精准

专家开方:山区县域须政策倾斜大力扶持

四川山区资源富聚,除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外,还有丰饶的物种,生物多样化,风光秀美,景色绮丽。然而,长期以来投入的不足,交通、用地等发展要素的制约,现行行政管理体系,权责失衡的财税体制,以及不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等,影响着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交通设施方面,地处边远的山区县长期缺乏便捷的外联内通的交通体系,富集的特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以四川省沐川县制浆产业为例,全县竹片潜在供应量为90万吨,由于受县内交通条件限制,每年实际供应量仅为30万吨。

经济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和地带差异,对山区而言,同样存在东西部间的差异,而中国西部的山区,是贫困中的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攻坚区域集中在西部,最终的难点就在西部山区。

通过对峨边、沐川、宝兴等县的深入了解发现,山区县域在“十三五”面临比较严峻的问题,很大的挑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这些县的产业结构,恰恰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果大力淘汰过剩产能,经济会更加困难,山区县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因而,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山区县域经济除了要破除发展瓶颈,切实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各类因素外,还要充分发挥其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构建适合区域功能定位的科学发展机制。

面对四川山区县域经济在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当代县域经济》特邀相关专家探讨,以期找到山区县域在最后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之策。

规模化壮大生物特色产业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陈国阶

“十三五”期间,四川山区县域经济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从而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呢?我认为,山区县域一定要在比较优势上下工夫。山区有很多优势,是平原地区所不具备的。

第一,对落后产能,不能一刀切地关停,而应争取政策优惠,尽量保留现有的工业企业。山区县的产业很多是煤炭、水泥、建材、钢铁、多晶硅等,目前,山区的工业占当地财政收入的70-80%,农业仅占很少比例,如果关掉这些企业,山区经济发展会更加落后,会影响到全面小康的建成。只要产品能找到出路,有市场,就不应过多干预,允许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优胜劣汰,落实到对产品质量的优化上去。

山区移民怡和新城全景图 图/唐健

经济危机催生新的技术,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落后产能的淘汰。目前,很多山区县也搞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很多在大山里面,远离居民区,对环境的污染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小。

第二,立足优势发展生物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大力进行生物产业的招商引资。山区资源富聚,环境很优美,绿色生物产业方兴未艾。如宝兴县的绿色产业,除了旅游业之外,工业方面有木头的精加工。金口河区也进了一些新厂,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

西部山区,生物的多样性赋予其发展生物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杜仲做中药,银杏从果到叶到皮,都可提取元素制成药品,红豆杉可提取抗癌成分制成抗癌药。不过,目前很多地方的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

在生物产业方面,四川的地奥集团正向山区挺进,100多人的企业,一年的产值就是20亿元。除提取植物中的有益成分外,山区的药材可制药酒,这里面的技术就是成功的关键。生物产业潜力无限,关键就是技术。利用生物资源,山区有很大的优势,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目前,金口河区种植的红豆杉就已上万亩。沐川县搞魔芋粉加工,很有规模,前途很大。这就是产品结构调整。

所以,对山区而言,从产业方面来看,发展生物工程有其独特优势,种植与加工基地结合起来优势大。再加上健康养老产业,山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第三,农业向规模化、加工业化方向发展。四川、贵州、云南的山区,农业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就是发展规模经济,养鸡、养猪,一座山一座山的开发,很少的人就可管理,甚至一家人就可以管理一座山。我曾经问过一个农户,通过规模化种养殖,家庭收入一年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规模化实际上也是培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不仅仅是培养农民企业家。

搞规模化养殖,当地农民或以承包方式经营,或以打工方式进入农业公司或专业合作社,这可以提高收入,实现小康。另外,山区的茶叶经济、反季节蔬菜等也已进入发展阶段,但还不普遍。

第四,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交通、物流。目前,很多山区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仅1-2亿元,其财力根本不能独力发展交通,这需要国家财政大力支持,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国家统筹的角度来考虑,要加大投放,单靠地方县域财政是难以达成的。目前,有的政策规定一个项目需要当地政府投入一部分配套资金,可是,对山区县而言,有限的财力连配套资金也提供不了,很多项目就只能眼睁睁地放弃。因而,山区的扶持发展应该统筹规划,不应一刀切地像平原、丘陵地区一样加很多限制条件,而应该降低条件进行扶持。

山区县最落后的还是商贸区,因为山区交通物流不畅,高速公路很多地方还没有通达,同时,居民的购买力较低,这都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交通、物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这些都是“十三五”期间需要着力的方向。

第五,实施精准扶贫。山区更多的是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异较大。贫困人口很多集中在山区,特别是西部深山区。如果仅看人均GDP、人均收入水平,从县级来看,到2020年达到小康水平没什么问题。所以,山区的全面小康,尤其需要精准扶贫,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精准地用到真正贫困的人身上。

第六,建立科学的回报补偿机制。很多山区县是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属于限制保护区域,这影响了山区的发展。几十年来,山区农民一直在付出,现在是该向山区进行回报的时候了。其一,在生态补偿方面,加大补偿力度,该补偿的一定要补偿到位。其二,国家对山区农业的补贴要加大。因为农业的效益很低,比如沐川县,一个壮实农民砍竹子出售,不算成本,一天仅能卖120元。而采茶,一个姑娘一天只能采60元。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而城里的物价却涨得很高。

第七,山区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面临较大压力,很多山区县城镇化的水平较低,目前约20%左右。为提高山区县的城镇化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其一,山区县的人口还应该减少,山区人口减少应是趋势,不过,在减少人口的同时,要大力引进人才,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到山区进行开发。同时,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可以腾出很多劳动力。山区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其二,要达到全面小康,对山区县的城镇化考核指标需要做一些调整。山区县的公共服务困难很大,劳动力缺乏,有不少老弱病残,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非常严重。如上学,很多山区孩子上课困难,特别是小学应该靠近居民点,方便解决饮水、通电、教育、卫生等难题。同时,居民点也应以场镇为基础来投入设施,不应贪多,防止出现新的“鬼村”。从以上方面而言,不解决公共服务问题,山区的全面小康比较难,靠当地政府的财力难以实现,需要国家财政大力支持。

让精准扶贫成为主攻方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克俊

四川山区农村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因病、因残、因灾返贫现象十分明显。四川山区地质灾害频繁,自然条件恶劣,是四川省扶贫攻坚的难点地区之一,也是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之一。

扶贫的另一个主攻方向是精准扶贫,就是要瞄准真正的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考评。

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从区域扶贫开发来看,山区扶贫开发主要解决的是山区发展条件,如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特色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区域扶贫开发可以使所有人都受益,其中包括处在贫困地区但不是贫困人口的那部分人群,但是如果只进行区域整体扶贫开发,可能只解决“大水漫灌”的问题,很难做到“精确滴灌”“精准发力”,往往造成分布在贫困地区中的真正贫困人口,其受益程度并不高。

山区要实现全面小康,除了需要精准扶贫外,还可以大力发展新村、扶持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等。其中,生态旅游是产业发展的一种,这是四川扶贫的亮点和最有特色之处。贫困山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具有很大优势,到基层调研的时候,发现有的山区县旅游业发展非常快,生态农业、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搞得有声有色。这个产业在未来增长是非常大的,每家农户都可以参与,非常广泛。

强化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

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教授 李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得不面对发展对自然利用要求的巨大压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四川山区生态文明的支撑体系。一是要发挥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二是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合理确定资源开发的顺序和开发方式。三是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优化整合各部门分别在四川山区实施的保护项目,及时调整保护目标和保护方式,提高保护项目的效率。第四,要建立一个长效的资金筹措和补偿机制,及时介入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避免保护行为的短期化。

在四川山区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不断减弱,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面临两难抉择的背景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性,是四川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山区县域精准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精准的打铁
山区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精准扶贫二首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