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旗帜永远在路上

2015-12-19苗长青岳建俊尹君

党史文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寨书记集体

苗长青+岳建俊+尹君

大寨,曾经是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国大地上农业学大寨运动曾风起云涌。期间,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获得极大改善,但学大寨活动中也留下一些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大寨这个老典型,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前些时候我们来到了这个曾经举世闻名的村庄,采访了它的当家人、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同志。

采访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改革开放前您是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您一度离开了大寨,请您谈一下情况。

郭凤莲:1980年,我不再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被调出去等待分配。组织上派人查大寨的账,查了很长时间,查来查去没有一点点问题。后来我离开了大寨,但是心还在大寨,那时候报纸上只要有大寨的报道,我就剪贴下来,仔细看。

我走了以后,大寨换了几任支部书记。最后一任书记是搞农业科技的,还是全国劳模,但是,比较因循守旧,创新观念不足,群众反映,大寨改革无变化,群众生活没提高,村容村貌老样子,集体经营散摊子。

采访人:您是哪一年又回到大寨的,为什么要再次担任大寨书记?

郭凤莲:1989年,一些村民找上级领导,找县委、找市委、找省委,要求我回来担任书记。

后来,李立功书记在北京开会的时候,见到李先念副总理,先念副总理问起大寨的情况。他提到,“那个郭凤莲同志去哪里了?”立功书记说郭凤莲调出去了,先念副总理说:“郭凤莲调出去干啥呀,应该让小郭回去,去主持大寨的工作,把大寨的改革开放搞起来。”后来,立功书记就派组织部长郑社奎来找我了解情况。我表达了对大寨担心的心情。

1990年,宋立英同志带上村里人到我办公室,劝我回大寨,在大寨下乡的县农工部刘部长,也一起劝我回村里。

到了1991年,好像是10月28号或者是29号,省委王茂林书记来了,召集县里的领导,开了一个会。随后,我接到县委通知去见了王书记。王书记见了我也没有透露让我回大寨,他问我在公路段工作怎么样,我说,公路段工作也熟悉啦,挺不错的,我担任那里的书记。我是1987年去公路段的,离开大寨后在晋中果树研究所工作了5年,公路段工作了5年,加上待分配的一年,总共是11年。

后来,到了11月3号,晋中公路分局的吴书记来找我谈话。告我说,省委下了通知,让我回大寨担任书记。我听了有些为难,说实在话,现在再回到大寨工作是有困难的。后来他说,这是组织安排,你一定要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安排。于是,我决定服从组织,回大寨。

第二天,县委傅书记找我谈话,要我回大寨。

把公路段的工作交接了以后,我就同傅书记一起回大寨报到了。

采访人:重回大寨,困难一定不少。当时大寨的干部、群众有什么反映?请您谈一下。

郭凤莲:我是1991年11月15日回来上任的,傅书记主持召开了一个全村党员大会,地点在村中那棵大柳树旁边那个二层楼上,大概有不到20个党员,老党员都参加了。回来的时候,有十几个老人在这街上等着我,一见就掉泪,说凤莲回来了,快回来吧。

到会议室后,傅书记就宣读了省委组织部的调令,征求大家意见。宋立英首先表了态,她说,我可是盼着凤莲回来,咱大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毛主席竖起的这面旗,这么多中央首长关注着的大寨不能垮了,我欢迎凤莲回来。几位支部委员都表了态。

宣布了以后,傅书记就走了,留下我主持继续开会。我就跟大伙说,现在我需要大伙给我当老师,当参谋,我对大寨这几年情况也不了解了,但咱们曾经在一起工作了几十年,对大寨是有感情的,大寨好坏跟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我需要大家配合我,把工作搞起来,要像陈永贵同志活着的时候一样,班子要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没有这个堡垒,大寨的路就蹚不出去。我认为咱还是要同心协力,发扬大寨这种集体精神,团结起来把大寨搞上去。我现在也不是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回大寨讨饭来了,我也不愿意让大寨人捧着银碗讨饭吃。陈永贵在的时候经常讲,我们不能捧着银碗讨饭吃。金盆破了,分量还在。这都是陈永贵留下来的话,咱们现在要像老书记一样,一起奋力拼搏,把大寨改革开放搞好。

我讲了以后,觉得大伙的情绪逐步好转,当然,也有些人要看你的笑话,觉得住在大寨本村的人不行,那你郭凤莲就行?

我说,咱们谁也不要争,谁也不要抢,咱们要一心为大寨,大家要团结起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大寨还是要变的,变大变小肯定要变。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一心往工作上想,不要凑是非,大寨很快就起来了。大寨有基础,无论是人的思想基础、素质基础、道德基础、自然基础,大寨都有,一定不要把我们的传统给丢掉了。后来大家统一了意见,说“凤莲回来了,咱就一定围着你工作,你带上大寨人好好干吧”。

那天我给大伙开会开到晚上。这样角色就慢慢又融入进来了,后来经常回不了家,就住在大寨。当时没有吃饭的地方,没有食堂,就天天在群众家吃。到乡亲家里吃饭,顺便就把大寨情况了解了,感情也接拉近了。

采访人:您刚回到大寨时,大寨的经济情况怎样?

郭凤莲:当时的情况,集体账目干干净净了,一分钱都没有,而且欠了一大堆外债,还欠银行贷款,尤其是欠了30来万的税。税钱是当时开煤矿欠下的,我想偷税漏税是犯法行为,这税必须得给国家补上。过去的大寨,首先是爱国家,爱集体,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卖给国家余粮不少,农业税分文不欠。现在不同了,有了企业,就得交税,煤矿生产煤炭,不管怎样也得跟还税绑在一起,用卖煤的钱缴税。后来,税缴了,贷款也还了。

我想,要创业就要创资本,创财富,守住这七百多亩土地,能干个甚。当时石坝塌了几年都没人垒,路破破烂烂,车都上不去。我说,我在公路段修了5年路了,修路有了瘾啦。这就带着大家开始修路。

光修路挣不了钱,只能花钱。我就开始跑出去闯市场,上上下下找资金,找项目,白天晚上地跑。当时,大家不理解,说这郭凤莲是个兔子,天天往外跑。还有人说,郭凤莲天天办这厂,办那厂,这儿要俩钱,那儿贷俩款。我说,“不贷款就能发展起来吗?我个人也没那么多钱,不跑怎么办?”贷了国家几十万块钱款,办了羊毛衫厂,有人给它起了个外号,叫“要饭厂”,说郭凤莲是个要饭的。我说,“我能要下饭也不简单,你出去还要不下呢,我倒宁愿当这个要饭的,先当要饭的,然后再当做饭的,你们大家才能吃好饭。”

就这样,一边跑一边带上大家干。观念转变不容易,面对当时大寨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当时钱不是太重要的,关键还是要把大寨人的思想扭转过来。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

1992年上半年,中央领导同志田纪云、朱镕基先后来到大寨,这对我、对大寨全村的老百姓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田纪云副总理对我们说:“大寨要丢掉包袱,面向未来。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路子奔小康。第一,要用大农业的观点指导农业,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路子;第二,要用经济的观点指导农业,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视察结束的时候,我请田纪云副总理为大寨题词,他欣然写下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路子,齐心协力奔小康”。

朱镕基副总理到大寨调研时,我刚从江苏、上海、浙江考察回来。他对我说,凤莲同志,你不要被江浙环境看花了眼,我告诉你,那些地方跟你这里的条件不同,要注意这个问题。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你要立足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大寨经济。我觉得,首先你们要把农田基本建设搞好,这是吃饭的本钱。第二,根据条件,好好发展多种经营。第三,研究市场,搞加工业。朱镕基副总理强调,发展商品生产,要以内因为主,靠自己的力量来干,靠自身积累来发展。他说,典型从来不是树起来的,是干起来的,奋斗出来的。他还主张发展旅游业,说“搞好了比办几个工厂都赚钱”。

有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鼓励,我觉得大寨人该放开手脚抓经济了。于是,这年下半年,我带着大寨人走出去,去看了看省外发展了的农村。参观回来后,大家又思考,又议论,都觉得大寨不能再那样守旧下去了,观念也慢慢开始转变了。而后,我又带着村里的骨干去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在向新老朋友虚心请教的同时,也获得了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与江阴市南闸镇蝶美毛织印染厂达成联合办羊毛衫厂的协议。

当时,杨志明同志任省乡镇企业局局长,他说:“凤莲,我支持你,乡镇局先借给大寨20万,你把这羊毛衫厂干起来。”这样,又贷了些款,10月份,大寨羊毛衫厂就建成投产了。11月28日,我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大寨羊毛衫厂”新闻发布会。当年羊毛衫加工厂就为大寨创了收,从此,年年总要产生几十万块钱的利润,我就开始用这钱改造大寨,并给老年人发点养老金,又逐步偿还了借贷。

采访人:无工不富。我们知道,您很重视发展工业,除羊毛衫厂外,大寨还办了不少工矿企业。

郭凤莲:羊毛衫厂建起后不久,我们又与太原衬衫厂联营办了大寨针织制衣有限公司,也很成功。

后来,江苏华西村的吴仁宝书记建议我们办个水泥厂。 1994年,这就准备上马水泥厂了,当时,为了筹措上项目的资金,我马不停蹄地到处跑。有一次,我在青岛听说香港“中策投资”集团董事长黄鸿年在北京等着我洽谈这个项目,就连夜赶到北京见了黄鸿年先生。他非常感动,说:“就凭你这种铁姑娘精神,我也要给大寨投资。”这样,在黄鸿年先生的支持下,大寨水泥厂也办起来了。

再后来,大寨发运站也建起来了。当时效益很好,把山西的煤通过铁路运出去,一年赚不少钱。再加上煤矿,年产5万吨煤,年收入升为几个亿,做梦都没有想过大寨的经济有了今天。到了2009年,国家要求整合小煤矿,我们主动把大寨煤矿关了。

采访人:大寨的旅游业搞得很好,大寨是怎么发展旅游业的?

郭凤莲:1992年5月,朱镕基总理视察大寨时特别提议大寨要发展旅游业。从那时开始,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绿化虎头山,我带着一批年轻人栽树,买不起树苗就从大树林里移栽。首先退耕还林130亩地,那时候国家还没提出退耕还林,我说,这山坡上的条件,机器不能进地,又成了牛耕马拉还像话吗?咱干脆种了树吧。现在大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7%,1995年被山西省林业厅命名为“大寨森林公园”。1996年,大寨正式开始接待游客。现在,旅游成了大寨经济的新亮点,随着大寨的变化,一年比一年看好,我原来都不敢想来这么多人看大寨,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中央领导再一次来到这块土地上,近几年,每年都有二三十万人来大寨。旅游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老百姓办商店,搞饭店。现在,许多村民开了农家乐。全村200多户人家,从事旅游事业的就占了一半。老劳模宋立英也在自家院内开了纪念品商店。她原来不识字,现在也能签名售书。还有“铁姑娘”李圆眼,开办了“农家土炕饭店”,她把三间窑洞分别按照“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的家居特点布置,吸引了不少游人。

采访人:您重回大寨后,领导大寨人民二次创业。现在大寨是一个什么经济结构,经济规模有多大?

郭凤莲:如今的大寨,已经形成以旅游、建材、酿酒、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个支柱产业,走出了单一农业经济的困境。现在,集团公司拥有18个成员公司,拥有职工1200余人,2013年销售收入达到10.36亿。其中旅游业、乡村文化、农业科技等八大产业发展很快。大寨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也与日俱增,旗下有29大类190件注册商标,其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件,“山西省著名商标”3件。集团依靠这一信用品牌,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合作条件。同时,大寨也一步步从百万元、千万元村,上到了亿元村。我也没想到大寨能成为亿元村啊。

采访人:改革开放以来,兴办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摸爬滚打,您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转变,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郭凤莲:说实在的,开始创业的那几年确实难,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上下跑了20年,大寨初见了成效。我也感到欣慰。我曾经出面卖毛衣,卖大寨核桃露,去大连,去广州,都是亲自出去。北京申奥的时候,又拿出钱支持申奥,派上大寨人出去搞汽车拉力行,车上打着广告,十几辆车往俄罗斯走,一直穿过新疆,走到俄罗斯的边界。然后,凤凰卫视又在大寨搞了一个申奥歌会,现在那广场就叫申奥广场。这样,大寨再一次通过大寨的企业,大寨的产品,通过大寨的改革与发展,把自己宣传出去啦。

采访人:大寨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请您给我们谈一下大寨为村民做了哪些实事?

郭凤莲:近几年,依靠集体经济建了新村,老村还留下来。所有的大寨人, 280多户人家,全部住进了新家。老房子的所有权归老百姓,现在的新房子仍然是老百姓的。

我让老年人的养老金一年一年地往上涨,现在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上养老金啦,一个月200块钱,70岁以上的是300块钱。

除了养老金,大学生有补助。我们鼓励孩子们好好念书,每个大学生每年补一千五到两千,咱也不能说拿上钱就往孩子们身上堆,有点鼓励就行了。

旅游发展起来后,就让老百姓入股,家家入股,一户是两千块钱,当年分红就翻了倍。所以,现在随着旅游发展,老百姓年年要赚钱。汪洋副总理来了,坐下来拉家常,问宋立英:“宋大姐,你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她掐着指头一项一项算了算,一年可以收入到一万四千块钱,还不加个人经营的商店。一个老太太一年能拿到一万四千块钱,我都感到心里头热乎乎的。

采访人:在您的领导下大寨获得了重生。请您谈谈大寨现在的新体制。

郭凤莲:大寨的基层组织体系十分健全,党总支,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经济集团发展公司充满活力。

集团公司与村委会财务收支是分开的。村委会要给村民办什么事,要拿出计划,做预算,然后集团公司给村委会把钱打过去,村委会再把这部分钱给村民花好。

大寨有3个专业队,林业专业队、水利专业队、农机专业队,专门为群众服务,为集体服务。

改革开放初期就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在一直没有变。但农民的承包地由村集体的专业队负责维修。集体每年拿出30多万投入农业。耕田、播种、秸秆还田、水利灌溉、土地维修,全部是集体负责,老百姓不出钱。收了的粮食全是老百姓的,集体一点不留,目的是鼓励、支持农民种好田。

大寨有农业合作社、科技合作社、果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都是农民自行组织起来的,集体支持他们。合作社也发展得挺好。

大寨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有许多个体商店、饭店、旅馆,但没有大的私营企业。

采访人:大寨给村民修了新楼房,产权归村民还是村集体?

郭凤莲:修房子上,老百姓出资30%,集体承担70%。村民要是不住了,要给集体退回来,交给集体,集体负责置换,个人没有置换权,因为集体有70%的投入。今年又修了一批新房,每户140多平方米,大寨人每户拿出9万块钱就住进去了。一切都给解决了,气、电、水全部都进了家,道路绿化、美化都是集体的事。大寨人负担小,挣下钱都存在银行了。

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了。养老金这一块,除了国家给每人每月发50至60块外,大寨本村另外再给二三百块。此外,每人每年发1000块的零花钱,一家几口人一拿就好几千了。大寨人福利比较高,啥都有,免费的也多。

采访人:请您谈一下大寨党组织的情况。

郭凤莲:大寨村为党支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人员多了,党员发展也多了,我们成立了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我当了党总支书记。

年龄大了,以后要慢慢把队伍带出来,为了早一点培养青年一代,我大胆地放权,大胆地使用他们,让他们去干事,尽量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在咱还睁着眼的时候好好看着娃娃们成长。当初,陈永贵敢大胆地放权给我,那时我才20多岁啊,现在他们都三四十岁啦,还不该当这个家?45岁回了大寨,今年是68周岁了,你想想这人还有多少年活呢,还能再活68岁?

采访人:我们来到大寨后,看到整齐的街道,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乡亲们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一幅美丽乡村的景象,请您谈谈现在大寨人的新生活。

郭凤莲:大寨人的生活这些年变化确实很大。早上,咱们机关是八点上班,大寨的旅游公司也是八点准时到岗,中午是轮流值班。可不是过去的农民了,衣着打扮,家里摆设,都是一家赛一家。当然我也不比他们差,我得带好这个头,让大家都养成一种勤快的好习惯。

村里哪个地方整理得不好,我都会说他们。刚搬回来那时,垃圾到处倒,我一搬回来,就把整个街道的垃圾都清除了。人们就说,你看,书记回来了,你再倒?现在不乱倒了,街上很整洁。

年轻人出去打工的不少。有些娃娃们出去打工,是为了出去走走,开开眼界。几辈人都在大寨生活,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女孩出去找下对象就嫁走了,男孩出去体验体验,看看能不能找个对象留在外边。还有大学生在外边,我不建议大学生们都回来,孩子们愿意回来就回来,不愿回来就算了。大寨的年轻人出去了,我可以招工,还可以招大学生,也有大学生村官在大寨。娶进来的媳妇也是各地都有,安徽的、北京的、四川的、陕西的等等,很好啊。

外村外地来大寨打工、上学的很多。现在,临时住户超过了大寨本地住户。大寨本村人有500多人,除了外出的孩子们,在村里的大概有300多人。外来户有的陪着孩子过来念书,还有的在工厂做工。

采访人:在大寨,买车的家庭多不多?

郭凤莲:村里的车不少,基本家家都有,晚上街两旁全都是车,原来是骑摩托,现在换汽车了。以前起早贪黑,扛上铁锹,担上筐子,到地里劳动,不管多远都是两条腿,现在可不是了。去地里摘个豆角,都是孩子开上车,把母亲拉到地里去摘,摘完了再拉回去。

采访人:改革开放前,大寨是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这面旗帜继续迎风飘扬,大寨仍是一个先进典型。

郭凤莲:大寨也不是完美的,也有不足的地方。最近,大寨被评为山西省最美旅游先进村。来的人不少,但是,也有参观的人反映饭菜太贵,宰人宰得厉害,网上也有反映。咱们也尽量做老百姓的工作,他毕竟是百姓,他愿意多挣一分,这个心咱也得体会到,但是要逐步把工作做到,这不是老百姓的过错,是咱们没有把工作做到,一步一步地来吧。

从去年到今年,经济有点滑坡,不像前几年那么红火了,首先是煤炭运输这一块,原来是大寨的一块大收入。现在跟着大形势,山西在产业转型,大寨也在转型。比如,大寨以前办的水泥厂现在都转了,不能再污染、再冒烟了。转型是个艰难的过程,这几年挣的钱都投进去了,现在一步一步地转也很艰难。

集体经济虽然困难了,但是,集体的困难不能压在老百姓身上。集体不能空,还要满了老百姓。集体收入有点滑坡,但百姓的收入一分钱都不能减,还要逐步逐步往上提。

采访人:作为大寨的领头人,您总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获得了大寨人的尊敬,也再次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请您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和感受。

郭凤莲:我感到一步一步带领大寨人民走到了今天不容易,我不容易,大寨人跟着我也不容易,他们是我的后盾,我是拉马车的驾辕,我希望下一代的人拉上这个马车继续往前走,驾驭好。

这些年来,感到很辛苦,但大寨在发展,在变化,我感到很欣慰。大寨人的生活变啦,我的生活也变啦,但是我不挣大寨的工资。我是公务员,我回来手续没办回来,手续后来胡书记(指原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给办在省妇联,我就在省妇联领工资,工资够生活,花不了我就支持了社会。比如,有三个村子修公路,我有几个就给几个,给了六万块钱让他们修公路,咱整不了砖整个瓦也行。支援灾区,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大寨村举行捐献,我就往里入钱;大寨镇举行捐献,我也入钱;县里捐献,我也往里入钱。我是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活动结束以后,我跟另一名企业家,也是火炬手,一人捐了两万块钱。

去年,我又积攒下10万块钱,加上老伴的10万,动员两个儿子,一人20万,总共60万块,捐给了村委会,准备用这些钱改造学校,改造幼儿园。咱就是这,能奉献的时候奉献上点,但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宣传过。

我感到现在这生活够好了,那时候当铁姑娘队队长,一天挣的是五分工,三毛五分钱。现在一个月工资能拿到几千块钱,已经很满足了。我也不出去,我也用不了,来了客人,只要我自己有点钱,就自己出啦,不花集体的钱。

我自己也有不足,自己看不见,但百姓能看见。人常说,活上一辈也看不见自己的脊背。我想,看不见的东西很多。不管百姓反映什么,对你郭凤莲评价长、评价短,我都一点也不在乎。胸怀要宽一点,看问题要看得大一点。

作为大寨的领头人,我对大寨的将来考虑得是比较多的。我经常说,咱过着今天得想明天,干今天得谋明天,你必须这样才行。要创业,更要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我认为,要创造大寨更加美好的未来,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坚持,绝不能丢;同时,还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开拓创新。我相信,大寨会一年比一年好。大寨在发展的道路上将永不停步!

(责编 五一)

猜你喜欢

大寨书记集体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我为集体献一计
读书记
集书记
警犬集体过生日
过去的苹果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