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 建设美丽深圳深圳市园林建设35周年

2015-12-19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资料来源陈卫国

风景园林 2015年8期
关键词:绿道深圳市深圳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资料来源 陈卫国/图)

本刊讯 2015年8月,深圳迎来35岁生日。这座年轻而神奇的城市,面积只有1 991km2,GDP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同时还是空气主要质量指标全部达标的8个城市之一,在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环境质量独占鳌头,35年来,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家级及国际级城市环境美誉的青春城市。深圳是如何做到的,主要基于以下5方面:

1 生态优先,超前规划落到实地

生态优先,作为一种科学的规划思路,在深圳市的第一个总体规划——《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5-2000)》中就已确立。2004年,深圳在进行《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时,提出规划建设8处区域绿地和16条城市大型绿廊,为“网状组团式”城市发展模式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2005年,深圳在国内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将市域面积的近50%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构筑起城市生态安全新格局。2011年,深圳建立城市绿线管理制度,使“生态优先”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发芽。

2 绿化建设,持续投入突显生态效益

早在1994年,深圳就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4年,深圳市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发布了《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宣言》,并以此为契机, 开展了以全面提升城市生态质量为核心内容的10年大行动。

从2005年开始,深圳以“公园建设年”为抓手,着力发展郊野(森林)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目前公园总数已达889个,“公园之城”初具规模。2011年,深圳以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园林绿化提升行动。2012年7月,深圳市召开了建市以来规格最高的全市绿化工作会议,提出“生态化、人文化、均衡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2014年,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的决定》。从2011年至2014年,全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共投入136亿元,开展了“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

3 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

2006年《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深圳第一个成为循环经济立法的城市。随后,又先后出台了有关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生产、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关法规和规章, 全方位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多年来,深圳在城市绿地中积极推广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和“月光化”生态照明,减少了城市光污染;投资3 000多万元,建成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中心,促进枯枝落叶的循环利用;对城市弃置地进行了100%恢复利用,在原建筑垃圾填埋场和采石场上,建成了大沙河公园、仙桐体育公园和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等公园绿地,既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又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

作为全国7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深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压力巨大。为此,深圳着力实施鹏城水更清行动计划。通过多年的努力,原特区内主要河流基本实现水清、岸绿。

2010年,深圳成为住建部批准的国内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生态城市健康状况排名:深圳第一。

4 生物保育,注重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一座城市的物种保育水平,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素质。建市短短35年,深圳就拥有一座开园32年、国内排名靠前的植物园——仙湖植物园。

2017年,深圳将和中国植物学会共同主办植物学界全球顶极盛会——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届时,全球近5 000名植物学家将汇聚深圳,共同研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质创新、绿色发展等主题。

深圳还开展了一系列资源保护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生物物种资源编目》、《深圳市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规划》等,并对全市现存的1 608株古树名木进行了统一编号和建档,利用GPS地理信息系统对所有古树进行动态管理。

5 宜居宜业,倾力打造幸福深圳

生态是城市之基,宜居乃城市之本。让生活更舒适、出行更便捷、环境更友好、社会更和谐是城市发展的最高追求。其中,仅在绿道网建设上,深圳就建成了2 400km长的绿道,省立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串联成网,每平方公里拥有绿道超过1km,市民出行更便利,更低碳、更绿色。

猜你喜欢

绿道深圳市深圳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