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鲍扎到包豪斯
——美国建筑教育发展(一)

2015-12-19王辉WANGHui

世界建筑 2015年2期
关键词:包豪斯建筑学建筑师

王辉/WANG Hui

从鲍扎到包豪斯
——美国建筑教育发展(一)

王辉/WANG Hui

美国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鲍扎、包豪斯等重要建筑教育模式密切相关,文章试图以这几个重要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的兴衰更替为线索,对美国建筑教育发展各个阶段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鲍扎、包豪斯等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本土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建筑学,美国建筑教育,鲍扎,包豪斯

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20131089262)

2012年,在美国建筑院校协会(ACSA)成立100周年之际,该协会出版了一本关于美国建筑教育发展历史的书,书名为《建筑院校:北美三个世纪的建筑教育》(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该书系统地梳理了美国建筑教育200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其中将美国建筑教育发展历史分为了6个阶段:1860年之前是第1个阶段,“定义专业”的阶段;1860-1920年是第2个阶段,“理工模式与鲍扎模式在美国大学的斗争”的阶段;1920-1945年是第3个阶段,“挑战鲍扎统治地位”的阶段;1945-1968年是第4个阶段,“现代主义挂帅”的阶段;1968-1990年是第5个阶段,“纯真时代的终结:从政治激进到后现代主义”的阶段;1990年之后是第6个阶段,“未来即现在”的阶段。从这些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出,伴随着美国建筑教育的起源、发展与成熟,鲍扎、包豪斯等重要的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的兴衰更替以及它们的本土化演化是美国建筑教育历史的主旋律。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试图以几个重要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美国建筑教育演变的基本状况进行简要介绍。

1 从学徒制到鲍扎

1.1 学徒制

对于早期的建筑师而言,美国最初的建筑教育采用的是学徒制模式。所谓学徒制,就是由承担房屋设计和建造工作的手工业者以师徒相授方式进行技艺传承的传统建筑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想学习建筑师技能的年轻人通过在建筑工作室中获得设计经验。这种学徒制模式最早是在中世纪出现,于16世纪在英国变为了法规,并由专门的行业协会来控制。在美洲大陆并不存在行业协会,学徒们与工匠师傅签订固定期的合同,在学徒期满之后他们就可以成为熟练工匠并独立开业[1]10-11。当时,美国多数建筑师都是通过学徒制接受建筑设计训练,他们在工作室中由有经验的建筑师提供指导获得设计技能。

除了在学徒制的工作室学习以外,当时还有一些年轻人会通过一种夜校式的绘图学校学习基本的制图技能。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这些绘图学校的课程计划已经变得很复杂,涵盖内容也十分广泛[2]。另外,在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之前,建筑工具书以及旅游这两种自学方式对于年轻人理解与学习建筑设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学者提出,早期的美国建筑师十分渴望尽可能地仿效欧洲模式,他们所设计的建筑很大程度得益于当时出版的建筑书籍[3]。当时的一些建筑师如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就有着自己的建筑图书馆,他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在欧洲的旅行来认识与理解建筑。杰斐逊对于教育与建筑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推动了弗吉尼亚大学的建立,并亲自设计了校园的建筑风格,画出了被他称为“学术村”的总图布局。

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之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在18世纪晚期,职业教育的地点也逐渐从办公室转移到了大学。教育地点的这种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是通过在大学强调人文艺术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教育,有关建筑师职业的价值与内涵得到了强化与熏陶,这是学徒制或是其他自学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到1860年,大学建筑教育的基本元素已经成型,之前学徒制模式中的种种教育方式与自学的方式都在这些新机构里整合了起来。

当时的人们以一种更为实用和经验的态度来看待建筑,这也是与当时美国国家和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这种经验化的、注重实用的建筑观在学徒制这一教育模式中得到了体现。在建筑师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直接指导建筑实践的知识和技巧更为受欢迎,而相对抽象的建筑概念或理论并不太受重视。受这种十分理性的经验观影响,经济、适用甚至是美观都成为了可以传承的客观指标。当时,一本建筑师的工作手册是如此定义建筑学专业的:一种通过几何学准则获得的技能;通过这种技能它可以提供设计和树立各种结构的规则;建筑师的技能包括算术、几何学、水平测量和挖掘、草图和绘图,最后是“设计的科学”[4]36,326。该手册对于建筑师职业的定位则是:建筑师是建造过程的负责人,他设计建筑物模型或绘制图纸;其业务是考虑建造的整个方式并计算相关费用,还包括绘制图纸、估计必要的建设条件和监督施工过程[4]36。在这些定义中有关建筑形式美的说法基本没有出现,这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建筑学专业采取的实用态度。

作为最初的一种建筑设计教育模式,源自于英国、且带有实用色彩的学徒制为美国的建筑设计教育打上了浓厚的实践烙印。虽然在后来的100多年时间中,学徒制被更为正规的高等教育所取代,而且各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美国先后登场并扎根发展,但这种注重经验与实用的印迹似乎一直未曾消失。

1.2 大学专业培养

随着公共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学徒制这一较为传统的建筑设计教育模式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仍然是来自于欧洲的建筑教育模式。在19世纪中后期,两种相对成熟的欧洲建筑教育模式被引入美国并被加以推广,一是德国的理工学校模式,二是法国鲍扎模式。这两种建筑教育模式在欧洲都具有很高声誉,都是强调知识理性和专业规范化的结果。虽然,两者对于房子的美学和技术方面都强调但又各有侧重,一所相对强调科学技术,而另一所则侧重于工艺美术[1]。

185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成立,这是对于美国建筑教育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在这一时期另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在19世纪后期美国特色的大学模式的出现,这对美国建筑设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大学创立之初与宗教联系紧密,强调学生对宗教传统和精神戒律的学习[5]。内战之后,随着新科学精神的出现,同时伴随着对新统一的国家身份的追求,当时的知识分子希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带有美国特色的教育模式。美国历史学家劳伦斯·维塞(Laurence Veysey)研究了美国早期大学发展史,他将美国大学的兴起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了一起,并提出了大学形成的特定目标,包括作为为公共服务实践的准备,与德国理工大学相似的专门化纯科学研究,以及建立起公共品位以及传播自由、人文文化[6]。实际上,这些目标对建筑学教育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后来建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找到这些教育思想的影子。

另外一件对于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是1862年土地拨赠法案(Morrill Land Grant Act)的签署,众多大学因此获得了大量发展用地。这一事件的直接结果就是,颁发工程方面学位的学院在内战后大量增加,而短时间内工程学学生的数量也大量增加。在建筑教育领域,由于该法案强调支持建设工程专业背景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开设的建筑学专业就成为了工程专业的分支。

1870年代,美国的大学终于开始提供正式的建筑学教育。1865年,麻省理工学院最先开设了建筑学,随后一些学校相继开设建筑学课程,包括1868年的伊利诺伊大学以及1871年的康奈尔大学。在早期的这些大学中,较为流行的是德国教育机构所定义的理工学校模式,这也是与当时社会对于科技文明的追求相适应的。当时,一批德国建筑师从欧洲来到了美国,将德国的教育模式带到了美国大学[7]68。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这些学校重视建筑的建造,并强调学生对于相关科学技术的学习。在这一类型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的进程相对缓慢。以伊利诺伊大学为例,学生前3年学习各种基础课程,直到第4年才学习建筑设计[8]。这些学校的课程计划还受到俄罗斯职业训练模式的所影响,强调对于工具的使用,同时要求学生第一年在3种木工橱柜和模型制作工作室中学习,以获得建造知识以及材料特性[9]17-18。

这种受德国影响的教育模式结合了传统工匠式训练与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并在当时的大学体系中推广了建筑教育。但这一模式过于强调工程技术,将工程和建造放在艺术训练之上,设计只作为多门课程中的一项,这种思想显然与后来成为主流的鲍扎模式是不一样的。

1.3 鲍扎体系(the Ecole des Beaux Arts)

在19世纪,有建筑师认为工科院校强调数学、力学等工程知识要比传统美学知识更为重要,当然也会有人认为强调传统的鲍扎系统更适合建筑学教育。其中,理查德·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就是代表人物,他在巴黎接受了教育,并在从欧洲学习回来后于纽约创立了工作室。亨特培养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如创立了MIT建筑系的威廉·威尔(William R. Ware),后来威尔在MIT创立建筑学专业时倡导的就是鲍扎体系[10]10。在亨特等人的努力之下,到19世纪末期,鲍扎体系已经取代了德国的工科院校模式成为美国建筑教育的主导模式。

鲍扎建筑教育是指18世纪由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创立,强调建筑与古典艺术相结合,通过设计实践学习和设计范例阐述的方式,进行完整古典建筑样式设计和技法训练的建筑教育模式。受鲍扎建筑教育体系影响,当时的美国建筑院校将古典建筑视为学习典范,强调构图与渲染等设计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对于古典建筑类型的学习与运用,既学会了如何通过形式构图将建筑空间组织起来,同时也在理解如何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合理运用与处理各种建筑细节。

与德国模式不同,在法国鲍扎模式中学生一开始就接触设计,而且学生被要求每年参加相关的设计竞赛。1893年,鲍扎建筑师学会(Society of Beaux-Arts Architects)成立,之后该学会开始发布设计竞赛计划。鲍扎建筑师学会的成立对建筑院校接受鲍扎体系起了很大作用,全美国的建筑学专业学生都开始参与同样的建筑设计竞赛。这套竞赛系统培养了学生熟练生成具有古典逻辑的平面构图,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化设计的能力。另外,此时设计工作室在学院建筑设计教学中占据了主流,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图和指导也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式。

1890年,建筑师西奥菲勒·钱德勒(Theophilus P. Chandl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建筑系。钱德勒在法国接受了教育,后来宾大也成为了在美国继承并发展鲍扎教育模式的重镇,并在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在宾大建筑系教授约翰·哈伯森(John F. Harbeson)看来,鲍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以及纪念性布局和构图之上;鲍扎教给学生的是关于形式之美的品位,引导学生对古典建筑产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学习;另外,它还提升了当时的制图水平,并强化了设计竞赛在建筑教学中的作用[11]。哈伯森在1926年写作了一本名为《建筑设计研究》(Th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的书,系统反映了鲍扎体系的建筑教学方法。

到了20世纪初,随着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建筑学专业。据统计,从MIT成立建筑学专业到世纪之交,共有3250名学生接受了正式的建筑学教育[7]78-86。在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之前,鲍扎教育在追求古典样式的过程中隐含了对于建筑风格的开放态度。由于当时建筑功能的相对简化,在鲍扎体系下建筑形式的和谐成为了主要目标。古典建筑的各种元素被巧妙地使用,以最大可能地适应轴向组织和对称平面的建构,以此实现具有清晰逻辑的构图形式。另外,鲍扎的不断发展促成了建筑教育文化的改变,原来相对垂直的传统建筑教学模式开始变得扁平,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都在注重更为多样化的交流。与此同时,鲍扎体系带来的另一影响就是建筑教育与实践的联系不再紧密,形成了所谓与专业实践相对隔离、标准明晰的学院派文化。而就在鲍扎体系试图把建筑教育加以标准化的同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动和发展,新的“现代”建筑教育模式开始登上舞台。

1 18世纪的建筑师形象(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2 19世纪后期学生绘制的建造图纸(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

3 19世纪末的MIT绘图教室(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0])

4 20世纪初的宾大设计教室(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5 1914年宾大学生的获奖设计作品(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6 约瑟夫·哈德努特1940年的文章《Architecture and Modern Mind》(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2])

7 1937年芝加哥新包豪斯设计学院的6年教学框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2 现代化与包豪斯

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同时伴随着包豪斯建筑教育的引入,美国建筑教育又一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次变化发展的进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美国的建筑教育工作者针对包豪斯、现代化这些命题不断探索,试图形成立足美国本土、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建筑教育模式。

2.1 社会转型与现代化

20世纪初期,反传统的精神不断增长,在与现代主义的种种观念结合之后爆发出了巨大的变革力量。当时美国社会正面临转型,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之下,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终于登陆了美国大陆。

191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大会参会人员同意成立一个关于建筑教育的组织,美国建筑院校协会(ACSA)就此成立。当时美国共有27所建筑院校,后来包括哈佛大学、MIT、宾大等院校在内的10所院校成为主要成员。在早期的会议中,成员提出设立关于接受会员的基本课程要求,并试图规范建筑学教育的基本教学计划,希望以此消除成员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些基本要求后来就成为建筑院校的评估标准[9]19。

1920年代这段时间被称为美国的“咆哮的20年代”,在此期间发生了众多激动人心的事,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巨大力量,火车、小汽车与电话等新设备得以推广,而对于传统的反叛以及对现代性的期待使得实用的、简洁的审美观越来越受推崇。在这段时间,美国的建筑领域工作者与学生正在适应最新的科技发展,但由于还未能完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观接轨,于是他们呈现出了偏折衷主义的倾向。与此同时,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但现代主义的种种观念并未及时传递到美国。1925年,巴黎举办了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展览会,这对美国的建筑工作者产生了冲击,既传统又创新的装饰语言开始在美国广泛传播。

在193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建筑教育的因素不断出现,新的社会经济需求以及不断演化的技术都在呼唤着新的建筑教育模式。以大萧条为代表的社会危机对于传统建筑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冲击,人们都在追寻着更为实用的、以功能主义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教育模式能在美国生根发展的重要原因。到了1930年代,建筑学主要考虑古典形式构图的时代已经终结,时代需要建筑院校不仅培养工匠或设计者,同时还要为这个处于转型与变革阶段的现代社会培养综合的专业领袖。

当时的一些学校并未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抱有很大热情,而是一直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10]。1934年,约瑟夫·哈德努特(Joseph Hudnut)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他认为随着时代的改变,未来的建筑学教学计划应更多地从解决美国现实问题的要求来制定。1935年12月,他提议成立哈佛设计学院,这里的“设计”意味着应对包括结构材料、职业实践和社会需求等多种要求的工作,同时也意味着对于原有建筑、城市和景观专业的整合。哈德努特善于将自己的理念通过文字来阐释出来,他在1940年的文章《建筑与现代思维》(Architecture and Modern Mind)中提出,建筑一直被看作是表现的艺术,其中的形式要素是它的固有本质;但除了这一点,建筑的品质还体现在地域、技术及不断演变的文化之上,这些要素能多样化和不断更新建筑形式的复杂性;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建筑就会像博物馆中的标本一样,脱离了现实生活的需求[12]。

在时代变化的冲击之下,当时的建筑教育家已经预见到了社会转型对于建筑教育的巨大影响。于是,在下一阶段代表现代社会的思维与要素和传统建筑教育相融合,引发了美国建筑教育的再一次发展。

2.2 包豪斯在美国

1920年代,有关包豪斯的种种实验教学的新闻已经传到了美国,当时众多美国学生从那儿毕业或是在那儿学习课程。在社会大萧条的冲击之下,包豪斯所代表的反传统精神以及对于艺术和工业加以整合的思想在北美找到了沃土。

1937年,格罗皮乌斯成为哈佛GSD建筑系的负责人,他对基础的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格罗皮乌斯秉承着包豪斯的理念,希望在关注新时代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融合建筑的艺术与技术、形式与功能要素,同时制定新的建筑教育标准。他在强调建筑的技术特性需要经济节约之时,仍然会坚持对于建筑理想的追寻。他认为标准化并不是发展的阻碍,相反,标准化是发展的先决条件[13]。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格罗皮乌斯在1939年的一份声明中提出,建筑师的角色是“一位具有最广博知识的协调组织者,从关注生活的社会概念起始,能成功整合我们时代所有社会、形式和技术的问题形成有机的关系”;在他看来,现代社会建筑师角色定位需要对于建筑教育进行再组织,学生需要专门在构造工作室和建筑工地上训练,努力掌握相关工具和材料,并去理解作为整体的生活,而不是过分地被固化在没有生命力的图版与传统的幻影之中[14]。

包豪斯教育模式中的基础设计课程的特色对当时美国建筑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罗皮乌斯在1950年主持的设计基础课一周包括2小时的讲座和20小时的设计工作室学习,在工作室里,学生用他们从事一系列的二维和三维的相关训练,通过大量的材料和表达方式探寻形式、空间和感知之间的关系。这些设计题目往往建立在真实地段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分组对设计进行研究,并与各专业的教师一起工作[15]。在包豪斯建筑教育模式影响之下,人们在思考适合新时代的新建筑时,将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功能统一了起来。通过这些融合的尝试,有关社会责任、团队合作、形式探索和技术试验被统一在了一起。

实际上,包豪斯在美国的本土化发展也有着不同的路径,不同的人包括格罗皮乌斯、密斯、莫霍·伊纳吉(Moholy Nagy)在不同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在20世纪中期,由美国建筑师协会组织编写了一本名为《世纪中的建筑师》的研究报告,记录了包豪斯在美国的变迁记录。该书作者承认包豪斯对于扫除法式的折衷主义具有有益的影响,但认为包豪斯在美国并未形成与鲍扎相匹配的美学运动。同时,在总结了包豪斯的影响之后,报告表达了对于未来时代发展趋势的预测:“未来完全演化于科学和技术的建筑学”,这种趋势源自于“逐渐出现的对工程学的崇拜”[16]。这本报告的结论主张建筑教育应能整合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能力测试与学生筛选、职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职业实践、学院建筑质量、学院与建筑业的关系、研究生学习与学术研究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数据调查等各方面。在这些学者看来,建筑学专业和它的教育系统是不可分的,专业的发展应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紧密联系并互相促进。

二战之后,美国社会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大涨。同时,战后对技术发展研究与不断强化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大学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新型的多学科并重的美国综合型大学,这些变化都使得建筑教育必须要有所应对。包豪斯的强势介入一度削弱了当时众多美国建筑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本土的探索,但在上述种种因素冲击之下,美国的现代建筑教育或以包豪斯为模板,或以包豪斯为批判对象,在应对现代社会发展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

2.3 现代化的不同路径

包豪斯在美国建筑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这并不是当时美国建筑教育的唯一路径,众多美国的教育者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探索。比如赖特就在西塔里埃森的工作室里进行建筑教学,雇员与学生在他的工作室工作并直接向他学习。这种模式也是赖特向他的老师沙利文学习的,这种师徒相授的模式既是源自于传统学徒制,同时又与当时实用主义哲学所倡导的“通过做来学习”的教育思潮联系在了一起。

另外,在一些建筑院校尤其是坚持鲍扎体系的院校中,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教育模式的引入并不是很顺利。以宾大为例,作为坚持传统鲍扎体系的堡垒,直到1950年代才开始接受现代主义的教育模式。其他一些具有鲍扎传统的院校也并未直接采用包豪斯模式,而是在坚持与变革中缓慢前行。

在二战之后,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对于包豪斯体系的批判也日渐增多。在1940年代,曾经将格罗皮乌斯请入哈佛的哈德努特与格罗皮乌斯变得势同水火,这也提前预示了现代主义建筑观对文化、精神和情感需要不重视的失败。1945年,哈德努特第一次提出后现代的提法,他也强调建筑教育应重视建筑史和城市文化教学[17]。也有人提出,格罗皮乌斯的崇高理念和实际语境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了过于抽象与公式化的教学计划[18]。1940年代末期,普林斯顿大学召开了名为“为现代人建筑”的研讨会,会上有学者提出,感知是建立在主体的体验和价值观上的,并号召对于“纯形式”这一抽象逻辑进行再思考,并强调主观天性对于环境感知的重要性。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认为,由现代性引出的基本问题是思考和感知之间的背离,而“片面的专业化”则是“我们时代的基本毛病之一”。他曾在书中以 “平衡的人”为题,号召在自然和人工环境、过去和未来、普世化和专门化中寻求动态的平衡[19]。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一些坚持“新人文主义”的建筑教育家开始强调关注“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加州建筑师哈威尔·汉密尔顿·哈里斯(Harwell Hamilton Harris)受这种思想影响,他在德克萨斯州大学建立了建筑系。这所建筑院校汇聚了一堆年轻教师,后来他们被称为“德州游侠”,包括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柯林·罗(Colin Rowe)等人,他们试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寻求建筑的本质意义。柯林·罗写的《透明性》可以反映他们对于建筑本质问题的回答,虽然他们不久就从该学校离开,不过他们的这些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与此同时,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也在以他的建筑作品和思想宣示着对建筑本质的追求。

就在一些人试图不断追问建筑本质的同时,另一些人则暂时搁置了争议。他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借助于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并以此为手段来解决新的社会问题,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切入方式来寻求专业的再次发展。当时的美国建筑院校不光要为战后的更多人提供教育,还要参与到大量居住房屋的建设研究中,建筑院校纷纷开展对现代建造技术特别是对于居住房屋建造的研究。比如,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就在MIT做了关于居住建筑和工业化建筑的教学研究。除了对于居住问题的新建造体系进行研究之外,人们在1950年代开始重视对于大尺度空间的设计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学开始强调与规划、景观之间的合作。在哈佛开始强调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之后,其他学校也纷纷以此为榜样开始学习。为了应对大尺度设计,以城市空间为对象的城市设计开始出现。

8 密斯正在给四年级学生评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9 1959年哈佛建筑系学生在构造工作室中现场作业(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2])

10 富勒的作品在波士顿建筑中心进行展览(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0])

从批判包豪斯开始,二战后美国建筑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已经体现出了鲜明的美国本土化特色,建筑教育也从最初带有鲜明先锋性的欧洲模式演进到实用色彩浓重的美国现代建筑教育模式。不管哪种变体实际上都是在考虑如何在科学理性与人文思想、欧洲模式与美国传统之间取得平衡,这似乎又让人想起了100年前美国建筑教育起源与发展时的状况。与那时相同的是,融合与变异再次成为了美国建筑教育变革的主旋律,而不一样的则是人们对于明确变革方向的模糊,正像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描述的一样,建筑教育也同样显得越来越复杂与矛盾了。

3 结语

与美国的国家文化有相似之处,美国的建筑教育自起源到发展,都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融合的色彩。不管是学徒制、鲍扎还是包豪斯,这些建筑教育模式都是源自欧洲大陆,但又都在美国扎根并演化发展,并深深地烙上了美国的印迹。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建筑教育的美国特色这一问题也不断被美国的知识分子所提出。

早在19世纪,有关国家的特性问题就开始被美国的建筑师们提及。MIT建筑系的创立者威廉·威尔曾在欧洲学习建筑学,他不认为欧洲的模式能完全适合美国。实际上,他认为法国模式偏艺术化,德国偏科学化,英国偏实践化,单看任何一种似乎都存在缺陷[20]。沙利文也去过欧洲学习,他也不同意美国再继续法式体系,而仍然将学徒制看作培养建筑师的首要选择,沙利文对于建筑教育的这些理解显然影响到了他的学生赖特。20世纪初,在坚持鲍扎体系的哥伦比亚大学,有人提出“完全本土美式教育的开始”,认为巴黎不再是唯一能提供有效和艺术的训练的地方了,“我们的建筑学正在进行着不寻常的演化——它正沿着两条线前行,一是纪念性的平面和构图,这要归功于巴黎学校与学者的早期影响;还有科技的建构,源自于完全本土的美式起源”; 他还大胆地对未来进行了预测:“在未来有一天,不会是太遥远的未来,法国学生会到美国学习建筑学,寻求新的灵感,一种新的观点,一种新的激情。”[21]

正像这些人所预测的,从19世纪开始发展到20世纪中叶,在鲍扎、包豪斯等教育模式引入美国建筑教育之后,同时又经过了多种不同方向的现代化尝试,美国建筑教育逐渐自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学习欧洲开始,在经历了如此长时间对所谓美国本土特色的追求,美国建筑教育在向着成为全世界建筑院校学习的模板迈进。

[1] Mary N. Woods. From Craft to Profession: The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2] Dell Upton. Defining the Profession.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49-52.

[3] Fiske Kimball. Domestic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Colonies and of the Early Republic. (New York: C. Scribner's Sons, 1922) . Dell Upton. Architectural Books in Early America: Architectural Treaties and Building Handbooks Available in American Libraries and Bookstores through 1800. Information & Culture: A Journal of History. 2002:Vol.37. No.2:207-208.

[4] The Builder's Dictionary: or, Gentleman and Architect's Companion. London, M.DCC.XXXIV. 1734. [5] George M. Marsden & Bradley J. Longfield edited.The Secularization of the Acade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6] Laurence R. Veysey. The Emergenc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5.

[7] Michael J. Lewis. The Battle between Polytechnic and Beaux-Arts in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8] Madlen Simon. Design Pedagogy.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277.

[9] Joan Ockman.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10]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Boston. Boston Architechtural Center. 1989.

[11] John F. Harbeson .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le des Beaux-Arts on the Archit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James P. Noffsinger.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1958. Vol.17. No.2: 29.

[12] Mohsen Mostafavi, Peter Christensen ed.. Instigations Engaging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nd The City GSD 075. Lars Muller Publishers: 94-95.

[13] Walter Gropius. The New architecture and the Bauhaus, trans. P. Morton Shand. Cambridge: MIT Press, 1986.

[14] Walter Gropius, "Training the Architect," in Twice a Year: A Semi-Annual Journal of the Arts and Civil Liberties 2. Spring-Summer 1939: 143, 148,151.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21.

[15] Jill Pearlman, Inventing American Modernism: Joseph Hudnut, Walter Gropius, and the Bauhaus Legacy at Harvard.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7: 218-224.

[16] Turpin C. Bannister, ed.. The Architect at Mid-Century: Evolution and Achievement, volume 1 of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for the Survey of Educ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New York: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54. 107-8.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22.

[17] Anthony Alofsin. Challenges to Beaux-Arts Dominance.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19.

[18] Klaus Herdeg. The Decorated Diagram: Harvard Architecture and theFailure of the Bauhaus Legacy. The MIT Press. 1985.

[19] Sigfried Giedion. Mechanization takes command: a contribution to anonymous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1948: 714-23.

[20] Cecil D Elliott. The American Architect from the Colonial Era to the Present. McFarland & Company. 2002.

[21] A.D.F.Hamlin.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le des Beaux-Arts on Ou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rchitectural Record, April 1908, 244,247. Architecture School: Three Centuries of Educating Architects in North America. MIT Press, 2012: 16.

From Beaux-Arts to Bauhaus: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1)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eaux Arts, Bauhaus and other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modes. Taking the rises and falls of several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modes in America as clu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ll stages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America. Furthermore,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local development of these majo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modes in America.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Ecole des Beaux-Arts, bauhaus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4-09-10

猜你喜欢

包豪斯建筑学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百年包豪斯
当建筑师
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