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输血现状分析
2015-12-19王书锋
王书锋 杜 平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门诊办 2)放疗科 郑州 450008
肿瘤医院神经外科的颅脑手术风险较大,术中出血较多,输血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之一,而异体输血会导致受血者产生不良反应及增加感染传染病的危险。为了提高神经外科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神经外科住院的肿瘤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9—2014-09在神经外科住院,手术及治疗过程中输血792人次,血液成分均来自本地血液中心。悬浮红细胞及滤白红细胞输注每袋2U(400mL全血制备),普通冰冻血浆1袋(200mL)、机采血小板1袋(200 mL)为1个治疗量,冷沉淀6袋为1个治疗量,全血2袋(400 mL)为1个治疗量。
1.2 血清学检查 输血前对所输血液成分和受血者的血型进行双向复检,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后将血液成分发到临床使用,全部为同型输注。试验所用试剂有中山生科公司的ABO、RH(D)定型血清,珠海贝索公司的凝聚胺介质试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
1.3 方法 临床输血治疗后有不良反应的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回输血科,对所选病例的病案资料、输注的血液成分进行汇总分类。
2 结果
2.1 输血不良反应率 输血治疗792人次,发生输血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3%;不良反应者为女性,以体温升高和寒战为主要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查阅患者的病案资料发现其有多次妊娠史,对输注的悬浮红细胞产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2 血液成分和构成比 792人次所输注的各种血液成分和构成比,见表1。
表1 792人次所输注的各种血液成分和构成比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术中出血或放、化疗后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一般离不开输血治疗,有研究认为放、化疗的疗效与血红蛋白(Hb)的含量呈正相关[1],而对于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能预防出血,降低其死亡的风险;输注血浆及冷沉淀可有效补充凝血因子控制出血,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但输血后可能会有术后感染、免疫抑制、肿瘤复发等不良后果,有报道神经外科输血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性是未输血患者的5倍,输血所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是受血者抗生素耐药的因素之一[2]。
近年来,有很多报道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时采取血液保护,包括手术前自体血储备、血液稀释、术中自体血回输3种方法[3],可以减少同种异体血液的使用及输血相关的并发症。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手术前自体血储备有待探讨,姚艳琼等[4]的研究显示,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器材费用较高,环节较多,影响在临床的推广使用。姜洪刚[5]的报道认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较好,可以扩充血容量,减少术中红细胞的丢失,提高机体的耐受性,减少或避免了异体血液的输注,还有操作简单、价格低的优点,方便临床使用。
本次调查显示,临床使用的血液成分主要是普通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滤白红细胞,成分输血利于血液的各种成分发挥不同作用,提高其有效性。神经外科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13%,低于肿瘤医院的0.23%[6],可能有以下原因:(1)80.7%的输血发生在手术中,患者全身麻醉,轻微输血反应未能显示出来;(2)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用10~15mg地塞米松,用来减少患者脑水肿反应,增强了机体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7];(3)部分血液成分滤除了白细胞,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4)本院自2008年以来对备血的患者开展了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输注。
总之,神经外科患者由于病情和手术需要输血治疗,临床可以采取适当的血液保护措施,减少输血量,且输注去除白细胞的成分血,可以降低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和感染传染病的危险。
[1]蒋学兵,张丽萍,王艳菊,等.临床输血与肿瘤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18(4):1 092-1 095.
[2]保肇实,游赣,江涛.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抗生素耐药因素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1,1(1):28-36.
[3]徐启明主编.临床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5.
[4]姚艳琼,衡新华.神经外科患者675例术中输血现状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153-154.
[5]姜洪刚.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91-93.
[6]董晓峰,周健,王艳.肿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l,24(7):611-612.
[7]岳丽萍,李艳红,宋桂荣,等.简述现代输血与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9,5(9):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