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及效益分析
2015-12-19何志强岑延新陆驰黄立平
何志强,岑延新,陆驰,黄立平
(广西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港537100)
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及效益分析
何志强,岑延新,陆驰,黄立平
(广西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港537100)
为评价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在贵港市覃塘区设立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进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大田示范。通过对春植蔗田间释放赤眼蜂,甘蔗生产吨蔗成本下降12.9%,省工省时,为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甘蔗螟虫;赤眼蜂;生物防治;效益
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不论单眼复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的一种寄生性昆虫,为卵寄生蜂。赤眼蜂的利用价值在于:可以大批量人工饲养繁殖,大面积用于防治;防虫效果好且稳定。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甘蔗螟虫,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能保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的技术。而且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方法简便,省工省时,可以根据甘蔗螟虫的预测预报,确定放蜂时间,每667m2只需放2~3点,每667m2甘蔗地放蜂量应在0.8万头~1.5万头;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本较低,每次只需成本6.0元/667m2,较用化学药剂成本大大降低。
贵港市年种植甘蔗面积约在3.3万hm2,是广西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甘蔗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价值快速升值的制约,甘蔗生产管理环节中对病虫害尤其是甘蔗螟虫进行化学防治受到较大影响,而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不仅效果良好,而且省工省时,对本地甘蔗生产有重大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甘蔗品种及种植期
实施地点:2013年广西甘蔗创新团队贵港综合试验站在贵港市覃塘区六务2队移民新村设立了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面积7hm2。甘蔗品种:新台糖98-0432。新植蔗,下种时间为2013年4月中旬。
1.2 示范设计
大田示范不设小区试验,着重考察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效益。示范区甘蔗的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进行,除种植时沟施农药外,甘蔗生产前期、中期和后期均不施农药防治螟虫。近邻设同样甘蔗品种为对照,种植时沟施农药,甘蔗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根据虫情喷施农药防治甘蔗螟虫。
1.3 赤眼蜂的田间释放
赤眼蜂来源于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养虫室,根据甘蔗螟虫的预测预报,确定放蜂时间,于4月24日、6月2日、7月24日、9月3日分别放蜂,在傍晚用双面胶把赤眼蜂蜂卡粘在甘蔗叶背。
2 结果与分析
2013年12月24日进行砍收测产。在示范区和对照区分别随机选取一块蔗地,每块地选3个点,每个点砍收67m2左右,现场称重测定甘蔗产量,折算平均667m2产量;同时连续测定20株甘蔗的株高、茎径、田间锤度以及调查小区有效茎数。
同时对砍下来的甘蔗进行虫蛀株调查,示范区与对照区各调查100株,发现示范区调查的100株甘蔗中虫蛀株有8株,虫蛀率为8%,对照区调查的100株甘蔗中虫蛀株有25株,虫蛀率为25%。
从表1可以看出,示范区的甘蔗平均株高比对照区高17.1cm,示范区的甘蔗平均茎径比对照区增大0.19cm,示范区的产量较对照区提高了962.2kg/ 667m2,增幅达15.05%。
表1 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性状调查结果
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试验综合产量、效益分析,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示范区每667m2增收419.4元,吨蔗成本下降达12.9%。
表2 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植)示范效益统计
3 小结
近年来广西甘蔗创新团队对甘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已形成一整套室内人工繁殖、适时田间释放赤眼蜂的生物防治体系。在大田示范应用的结果显示:通过适时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降低虫蛀率,表明赤眼蜂能有效控制螟虫为害,不仅提高了甘蔗产量,还能使吨蔗成本下降,省工省时,在甘蔗生产上可以推广这一生物防治技术。另外,近几年广西科研部门和制糖企业对赤眼蜂生产繁殖技术的研究日趋成熟,赤眼蜂生产数量逐年提高,为推广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本试验示范对甘蔗生产有较好参考价值。
Test of Releasing Trichogramma chilonis as A Control Agent of Sugarcane Borers in Field
HE Zhi-qiang,CEN Yan-xin,LU Chi,HUANG Li-ping
(Guig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Guigang 537100)
Test of releasing Trichogramma chilonis as a control agent of sugarcane borers was conducted in spring planting sugarcane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garcane ton production cost was saved by 12.9%,and this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was good in sugarcane production.
sugarcane borers;Trichogramma chilonis;biological control;benefit
S435.661
A
1007-2624(2015)02-0061-02
10.13570/j.cnki.scc.2015.02.024
2014-09-2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甘蔗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贵港综合试验站(nycytxgxcxtd-02)]。
何志强(1974-),女,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人,本科,农艺师,从事甘蔗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