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走向变革的神秘邻邦
2015-12-19程宇航
在我国西南,有一个友好邻邦叫“缅甸”。缅甸、缅甸,“缅”字表示“遥远”,而“甸”在古代则指“郊外”。所以“缅甸”的意思就是“遥远之郊外”。这是古代中国西南人对这片土地的称谓。
而到现今,又有了一种新的解释。去过缅甸的人都知道,缅甸天气炎热,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停电、断点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于是有人编了个段子,说:在一辆旅游客车里,导游一脸严肃地问众游客:“知道缅甸为什么叫缅甸吗?”见无人能答,导游自解答案:“因为缅甸经常停电,‘免电呀!”话音刚落,便引得车里一阵哄笑。
这“缅甸”国名亦庄亦谐的两种释义,一个道出了缅甸历史的古远悠久,一个调侃着缅甸现今的暂时困难,给我们一种仿佛在历史长河中“穿越”的感觉,煞是有趣。
一、闻名于世的“佛塔之国”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国家,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佛塔多、庙宇多、和尚多是缅甸佛教文化的三大特色。据统计,全国有大小佛塔10万多座,故而被誉为“佛塔之国”。
1.地理与自然环境
缅甸地处东南亚,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背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西南则频临安达曼海。
缅甸形状狭长,从北到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则仅约925公里,就像一块钻石。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 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年平均气温27度,而在5月最高温度可持续在37-40摄氏度。
缅甸国土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40位,东南亚第二大国),海岸线长3200公里。首都原在仰光,2005年11月迁到内比都(曾用名彬马那),人口约115.8万。
缅甸有人口5141.9万(2014年人口普查),世界排名第24位;人口密度 73.9人/平方公里(2010年),居世界第119名。
2.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其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相传公元前200年,骠人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1824—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18日,军人接管政权。1988年9月23日,国名改为“缅甸联邦”。2008年5月,新宪法获得通过,规定实行总统制。2010年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第一任总统。
2015年11月,缅甸举行新的全国大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70%的选票,赢得大选。
3.多民族的佛教国家
缅甸下辖七个省、七个邦和一个联邦特区。“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地,“邦”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共有135个民族,68%为缅族。法定少数民族主要有掸族、克伦族、孟族、克钦族、克伦尼族、钦族、若开族以及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等(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最大的宗教为公元前3世纪就传入缅甸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
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手续十分简便,故而有“出家容易还俗也易”的说法。缅甸全国有僧侣十几万,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
二、美丽的国度,旅游的胜地
缅甸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万塔之城蒲甘、茵莱湖水上村庄以及额布里海滩等。
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旅游设施。旅游公司数量由2010年的600多家增至2014年的1000多家。2014年来缅旅游的外国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创汇约达11亿美元;外国游客在缅甸消费30亿美元,预计今年(2015)的消费额将达到50亿美元。这些收入的15%将进入国库。2010年缅甸政府实现旅游收入2.54亿美元,2011年为3.19亿美元,2012年为5.34亿美元,2013年为9.14亿美元,2014年达到11.4亿美元,旅游业在缅GDP中占比达到4.2%。入缅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2011年还不足100万人,2012年就超过100万人,2013年超过200万人,2014年达到300多万人。2015年有望超过400万人。
旅游业的发展为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4年,旅游业共为缅民众提供了80多万个就业岗位,占缅甸全国就业岗位的6.5%。
1. “花园城市”仰光
仰光地处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人口500多万。仰光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绿树成荫、鲜花常开,有“花园城市”之称。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传说是保存有佛祖八根头发的商人两兄弟建成,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塔高110米,坐落于市内一座小山上。用20516张金片贴住,表面涂有72吨的黄金;塔顶镶着4300多颗宝石,形成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整个建筑群非常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夺目而耀眼。大金塔周围有64座小塔环绕烘托,塔身贴满金箔,仅主塔就有金片近3万块,重7吨多。塔顶由黄金铸成,还镶嵌了大量钻石和宝石。整个大金塔流光溢彩、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2.文化古都曼德勒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缅甸第二大城市,人口约80多万。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其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系明东王1857年命名;又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
曼德勒是昔日缅甸皇朝的最后一个首都。缅甸历史上曾有过的多个古都中,只有曼德勒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虽然王宫是被毁后重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曼德勒山、曼德勒皇宫、摩诃牟尼佛、独一无二寺、金庙、古道陀石经院和情人桥等。
仰光和曼德勒缅甸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80%。有意思的是,在这两大城市中,仰光经济由印度人后裔控制,曼德勒则由华人后裔把持。
3.“万塔之城”蒲甘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曼德勒西南150多公里处。这里曾是古代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11—13世纪)的首都。1044年,阿如律陀王开始在蒲甘大造佛塔。在以后的250年里,后继的国王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建造佛塔及寺庙。据统计,11—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就达万余座,故蒲甘也被称为“万塔之城”,又被誉为“宗教艺术荟萃”、“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
三、艰难前行的经济
1. 丰富的资源
⑴矿产资源
缅甸地处热带,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特别是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
在缅甸内陆及沿海,石油和天然气在有较大蕴藏量。至2013年6月,探明煤储量逾4.9亿吨,大陆架石油储量达22.73亿桶,天然气8.1万亿立方英尺。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
2011-2015年,缅甸陆上及海上油气项目共产出石油2470万桶,天然气20.86亿立方英尺。近5年来,石油产量从2013财年的1529.2万吨增长到2014财年的1744.5万吨。随着产量的增长,天然气出口也在增加。2011年,缅甸天然气出口量占产出总量的78%,2015年占到81%。
缅甸盛产红宝石、蓝宝石,是世界上著名的宝石和玉石产地。缅甸翡翠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全球95%的翡翠、树化玉产自缅甸。
⑵森林资源
缅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林地面积近3000万公顷,原始森林面积逾1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52.3%。已发现8000余种植物,1347种高大的乔木树种、741种小乔木、1696种灌木、96种竹类植物、36种藤本植物和841种花卉植物。
缅甸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世界60%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被称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
缅甸还盛产檀木、灌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
⑶水力资源
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流经6个省份,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公里,总落差4,768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境内1,660公里,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经过4个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
缅甸利用水力发电潜力很大,蕴藏水力的装机容量为1800万千瓦,水利资源占东盟国家水利资源总量的40%,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 艰难前行的经济
1948年独立以来,在几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缅甸基本上都处于军政府统治下,后来又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使得缅甸的经济发展走得很不顺当。以致21世纪初的缅甸经济总体水平,并没有比二战结束时有多大的提高,甚至比二战前还低。据比较权威的一种估算,1936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121.97亿美元(当时人口1570.8万),人均年收入776美元。而据2004年11月的统计数字,缅甸国民人均年生产总值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这个数字更低,远不及二战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1987年12月,缅甸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⑴军人政府推行改革,缅甸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率。
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19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1995年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2001/2002—2005/2006年,GDP年均增长12.8%,经济总量增加1.83倍。2010年GDP总额为383亿美元,人均GDP约648美元。外债累计67亿美元,外汇储备约40.41亿美元(2008/2009财年)。
⑵确立市场经济为中心
自1996年以来,缅甸政府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中心,优先发展农业,积极引进外资等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1996—2001年,GDP年均增长8.5%左右,2001/2002—2005/2006年,年均增长达到12.8%,经济总量增加1.83倍。
2008、2009年,由于被迫疏远美元及西方金融体系,在全球金额危机中,缅甸所受直接影响甚微。2008年缅甸GDP约271.82亿美元,2008/2009财年缅国民的人均收入超过49.8万缅币。但缅甸仍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经济结构以农业、林业为主,其产值GDP的约一半,工业产值仅占10%。缅甸主要的制造业活动都与加工自然原料有关,基本上是农业资源、天然气开采、石油提炼,其中食品和饮料生产占到整个工业产出的75%。
⑶新政府推行政治经济变革
2011年2月,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第一任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新政府开始推行“三步曲改革”。2011年底缅甸先行政治改革:释放政治犯、媒体解禁、推动政治和民族和解,众多举措令世界刮目相看。
2012年以来,缅甸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014-2015财年缅甸吸引外资创新高,达81亿美元,是2009-2010财年的25倍。缅甸经济有望在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31日)和2015财年实现7.8%的经济增长。缅甸的改革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环境的改善,缅甸与东盟国家的互动也在加强,因此2015-2016财年缅甸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以上。
缅甸的政治改革的确可谓步子大、动作快、成果多,颇受国际社会赞许。缅甸也由此改善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收获是绝大多数的经济制裁被解除。这为缅甸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好条件。
2012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发表题为《转型中的缅甸:机遇与挑战》的经济报告,预测在未来20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至8%,并将在203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也就是说,从2011年的700~800美元增长到20年后的2000~3000美元,届时晋身中等收入国家梯队。
⑷“变天”给未来带来希望
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全国大选。结果,诺贝尔奖获得者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70%的选票,赢得大选,一直是军人掌权或者由军方在背后支持的缅甸政局,这回真要变了。
缅甸大选的结果顺应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大势,顺应了缅甸人民争取民主、支持改革、期盼发展的强烈要求,国内外两股潮流的合力下,缅甸一定能够走上一条健康的民主、改革、发展之路,走向民富国强的明天。
[作者简介]
程宇航,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