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是试金石
2015-12-19孙献涛
“课程体系”是试金石
《留学》杂志社社长孙献涛
更多由课程体系为先导的留学预科教育资源,正在加速占领那些学籍和户籍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或许只有中国才拥有复杂多变、被户籍和学籍绑架了的高考制度。北京市去年出台了一个土政策,明确规定:持有九类证明的学生,才能按照北京户籍学生对待,享受超过其他省区市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北大、清华录取率。
那些出生在北京、但无缘北京户籍的年轻孩子,像背负了原罪的使徒,多数“被劝返”,返回祖籍(非出生地,不应称为原籍),重新适应陌生的课程体系和高考模式;少数“被挤出”,出国留学。
北京是全国的影子,越是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被劝返”和“被挤出”的群体越庞大。针对疯长的、形形色色的留学预科,《留学》杂志便有必要做一番检讨,分出优劣。
考察“留学预科”们的课程体系,是分出优劣的捷径。
上期《留学》杂志刊发了雷冬冬的雄文《为什么A-LEVEL是最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引发了社内外不小的争议。本期杂志再挑事端,报道了另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预科课程GAC(global assessment certificate),就要在北航开课了。这个由ACT研发的课程,主要针对ACT的备考,属于周边产业。参加GAC的学习,内地学生和家长,可以不必再辗转香港或新加坡去考ACT,课程完成之后,可以直接申请美英加澳的一百余所大学,而且还有最多39个学分的减免。更多彩蛋,请仔细查阅内页正文。
ACT的备考过程本身,可以成就一个市场前景看好的课程体系,说起来是一个传奇,细究起来,其中的逻辑简单而清晰:GAC课程的内核,仍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术能力养成。比如数学,即便是中国特色的三角形,其内角之和也不会是181度。
联想到雷冬冬对A-LEVER课程的极力推崇,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由课程体系为先导的留学预科教育资源,正在加速占领那些学籍和户籍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留学预科教育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学制的灵活上。本期《留学》杂志介绍了在欧美寻常可见的“间隔年(gap year)”学制。该新生事物,已经在对外经贸大学生根发芽,有所收获。学生利用高中毕业后和大学入学前的这一年宝贵时间,强化学业规划,提高对大学的适应能力,这些同时也有利于你升入更好的大学。“间隔年”其实是“优化你的选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