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黄金一定能保值吗?
2015-12-18易宪容
易宪容
作为投资品的黄金早已经转化为一种完全的金融投资品,产品属性越来越弱,其定价基础、价格形成与运作机制及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黄金作为投资品其价格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市场预期而非其实质使用属性及供求关系。
十一黄金周,估计外出旅游是国内居民谈论最多的话题,同时,作为富裕起来的国内居民,在当前股市暴跌、房价下跌、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如何让个人财富投资保值同样是国内居民正在讨论的热门话题。有市场迹象表明,国内居民又开始把黄金作为当前投资最好的避险工具。
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最近公布的统计资料,截至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提取量从2014年同期的1380.9吨增至1891.9吨,增幅高达37%,只是今年1至8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易量就出现了150%的急速增长,两者的增幅均创下历史新高纪录。有分析认为,黄金提取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已经反映了国内居民对黄金需求的增长,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国际板和询价系统的开设,也促进了黄金流动性和交易的活跃程度。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在8月作出的预测,中国和印度2015年的全年黄金消费量预料将各达到900至1000吨。统计指出,全球黄金价格已从2011年创下的纪录高点下跌大约40‰为5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从而激发了中国和印度两国居民对黄金需求。而中国居民对黄金的需求与印度有点不同,中国更多的居民对黄金的需求是作为保值增值的工具。同时,中国政府也增加对世界黄金购买。
中国政府购买黄金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储备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国内的居民及投资者在当前的情况下购买黄金作为投资保值的工具是否合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来,国内居民把黄金作为一种投资品,当然没有什么。黄金当然是一种投资品。但是黄金作为投资品能够是保值增值的工具吗?那且不一定。对于国内居民来看,早些时候,一直都把黄金作为一种实实在在投资品,购买它就能够保值及增值,特别那黄金12年的牛市,更是让国内居民形成了投资黄金能够保值与增值之幻想。这个幻觉直到2011年才被打破,因为黄金从2011年的1920美元下跌到目前的1100美元,下跌幅度已经超过40%。但是,即使这样,国内的许多居民仍然没有放弃黄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投资品,如实体性商品一样。
但实际上,作为投资品的黄金早就已经全面的货币化、期货化及金融化之后,黄金已经转化为一种完全的金融投资品,其实质产品属性越来越弱。而黄金作为一种完全的投资金融品,它与实质性产品相比,其定价基础、价格形成与运作机制及供求关系已经发生质上的变化。即黄金作为投资品其价格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市场预期而不是取决其实质产品的使用属性及实际消费有关的供求关系。而投资者的预期既取决于当时的金融市场条件也取决当时的经济环境。如果这些市场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黄金的价格调整也是必然。
但是国内投资者就是没有认识到当前黄金性质的变化,只是看到了那些年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只是看到了黄金是一种实实在在可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因此看到黄金价格下跌这样多时,就认为黄金早有投资价值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未来黄金价格仍然会上涨,从而又开始涌入黄金市场。但实际上,当前的经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黄金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是不确定的。
因为,前几年黄金价格之所以快速飚升,主要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直把黄金作为全球金融风险主要避险工具,投资者纷纷涌入黄金市场而推高其价格。但是当美国经济开始好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逐渐平息时,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风险正在减弱,再加全球通货膨胀没有如预期那样上升,美元开始再现强势。在这种情况下,黄金避险功能不再,黄金也就失去了其投资价值,黄金价格疯狂早不成了过去。
还有,相当于其他贵金属而言,当前黄金的价格仍然是过于昂贵,加上如果金价进入全面下跌周期,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需求也减少,这必然会进一步推低金价。所以,当国际市场对黄金价格预期发生根本性转变时,黄金是否能够成为避险工具是不确定的。国内投资者想逆转这种预期估计短期内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国内的居民及投资者,不要因为国内其他投资市场不景气就把黄金作为避险工具或投资工具,而是要分析黄金未来走势。其实,当全球市场的资产都处于价格下降周期时,如果国内居民的资产要进行全球配置,这个时候投资者不是如何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而是要让自己的资产放在风险更小,或最为完全的地方。或把自己的资产放在目前最强势的货币下面。这才是正着。而黄金不具有这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