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希丰:移民群众和贫困户的贴心人

2015-12-18

中国扶贫 2015年21期
关键词:同心县移民群众

在国家级贫困县宁夏中部干旱带革命老区同心县,提起马希丰,人们都会说,他是移民群众和贫困户的贴心人,是实干家。走进同心,随便到哪个移民村,在田间地头,在村头巷尾都能听到搬进新居的回汉族群众对马希丰发自内心的称赞。

马希丰1982年从部队退伍后,先后在宁夏固海扬水工程同心指挥部、原同心县下流水乡政府、原同心县城关乡政府工作。1995年6月任原同心县城关乡党委副书记,1997年5月任同心县王团镇党委副书记,1999年10月任同心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5月任同心县窑山乡人大主席,2003年8月任同心县人大常委会农业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主任,2008年4月任同心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移民办主任),2010年5月兼任同心县扬黄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2015年3月任同心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2008年负责同心县生态移民工作以来,马希丰兢兢业业,清正廉洁,不怕苦累干工作。通过他的努力,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2.6万户近11万人从大山深处搬迁出来,从根本上改变了生存环境,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干一行爱一行,最让他钟情的是移民和扶贫

同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9.8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3.7万人,占85.6%,是全国建制县中回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有贫困人口2.6万户9.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3.2%。多年来,为了解决同心县的贫困问题,先后启动实施了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退耕还林、秦巴项目等一系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受自然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这里的群众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境地。

2007年,同心县审时度势,从土地、水源、资金筹措、群众意愿、产业培植、实践经验六个方面进行反复论证,提出了“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构想。要实施好这项强县富民工程,必须有一位真心为民的实干家去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经过层层推荐选拔,大家把目光投向了长期在基层工作、熟悉农村情况的马希丰身上,认为他不但工作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且勇于开拓创新,工作作风实,工作魄力大,能干事,也能干成事,是比较理想的人选。在县人大工作时他先后到各乡镇调查,撰写了《关于中部干旱带人口转移问题的思考》、《关于加快同心枣产业发展的思考》等调查报告,为解决干旱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脱贫致富提出了可行的思路。2008年4月,县委任命马希丰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生态移民工程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移民办主任)。上任八年来,他起草了大量有关生态移民的文件材料,研究制定了《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同心县生态移民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数十项规章制度,协调解决了大量急、难、险、重问题,在规划设计、制度建设、综合协调、质量监管、督查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上,他花费了最多的心血,他盯着建设完成了全县30多个最好的村部、30多所小学,带领干部群众栽种了300多万棵树木。群众称赞说:“老马走过的地方,留下的都是一片绿荫。”马希丰忘我的工作,为全县生态移民工程和扶贫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哪里有难处,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生态移民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难度很大。马希丰不怕困难,他几乎每天都深入乡村,走家串户,不厌其烦,推心置腹地与农民交谈,设身处地地与群众算帐对比,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八年来,马希丰跑遍了全县所有的自然村,哪里有问题哪里矛盾最突出,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群众意见不统一,他的声音就在哪里响起。

生态移民不论是搬迁户还是安置地老户,都将失去一部分土地,尤其是迁入区的农民,要让他们把属于自己耕种了数十年的责任田拿出来安置移民,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之初,马希丰和迁入区的乡镇领导、村社干部,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户一户地落实。下马关靳儿庄、吴圈圈、三山井、陈儿庄、五里墩、苏家圈等几十个村庄,马希丰每周都要去两三次,与各村干部一块地一块地勘查、丈量、登记,一座坟一座坟地调查,三番五次做思想工作,办理迁坟手续。每次迁坟,他都在现场,提出要严格按照当地习俗办理,使在场的群众很感动。在他耐心细致的工作下,动迁了1268座汉族同胞的坟墓。该项目区共调整出安置移民土地近7万余亩,安置移民35000多人。在移民区发展有机枸杞种植8万亩,让移民群众走进了希望的田野,从根本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生态移民建设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矛盾,在马希丰的努力工作下一一化解了,移民群众的观念转变了,思想包袱放下了,实现了由等政府、靠政府向积极主动配合政府的转变,由被动移民向主动移民的转变,迁出区群众在遭遇连年大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积极上缴建房、土地补偿等自筹款,迁入区群众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善良品质,主动让出土地,统一开发,以实际行动配合支持生态移民工作。

视移民工程质量为生命

生态移民工程项目资金量大、渠道多。截至目前由县上实施的工程项目金额达20亿元,移民群众缴款6.5亿元。没有过硬的监管措施,就无法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生态移民工程各个项目的建设中,马希丰为指挥部研究制定完善了质量责任追究制和质量监督体系,县质量监督站、各监理公司的质量监督人员,常驻工地,跟踪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他常把“我们绝不能让移民群众从危窑中搬出,再搬进危房”挂在嘴边。马希丰在工程质量监督上,始终高标准、严要求,秉承不怕受苦、不怕受累、不怕得罪人的“三不”原则,只认一个理,就是建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工程。他每次下工地,随身都会带着一把钢卷尺和一个小锤子,随时测量尺寸,敲打混凝土部件。50多岁的他常常爬上梯子到房顶查看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房子毫不留情,让施工单位推倒重建。在他的严格监管和有力督促下,有问题的房屋都得到了及时修整,使移民房建设质量得到了保证,赢得了移民群众的好评。

把移民工程看成最大的扶贫工程

马希丰从事移民工作以来,把移民工程看成最大的扶贫工程。几年来,他吃住在一线,脸晒黑了,身子消瘦了,为全县干部树立起了好榜样。外界或许有人认为搞生态移民有项目、有资金,是一个“肥缺”,但马希丰每次去银川都是来去匆匆,有时从工地直接到银川,满身泥土,办完事立即返回。出差开会从不住大饭店,偶尔回不去就在小宾馆凑合住一晚。他对司机说:“晚上睡几个小时,花那么多钱划不来。”每次去银川,他总是安顿司机买些干粮馍带上,从不请吃请喝。他经管的资金数十亿元,他每天都在下乡,但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下乡费。他常常跟干部职工说:“个人的钱可以花到公家上,但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

他刚调到县移民工程指挥部时,正值父亲病重,面对组织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渴望走出大山的贫困群众,他未给组织提及家里的事。2008年5月的一天,在工地上的他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催他赶回,他没有离开岗位。时隔几天,老家打来电话说父亲去世了,他才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去料理父亲的后事,很快又回到移民工地上。家人和亲友们为此对他颇有看法,更多的人却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些年,马希丰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态移民工作上,并为此付出了心血和精力,由于他常常加班加点工作,过度疲劳,患上了甲亢疾病,伴有全身发抖、腿疼、尿酸过高等疾病。领导和同志们实在看不下去,再三催促他去看病,可他只用一天时间到银川检查了病情,医生让他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服药一周后,再做复查。他到县里后,医生的叮嘱全忘了,又一头扑在工作上,致使病情加重。2010年4月23日晚上,他与指挥部的领导研究移民工作时,病情发作,疼得头上直冒汗,被送进县医院急诊,检查发现他患有冠心病、胆壁间结石、不完全性肠梗阻,大夫见他疼得实在没办法,给他注射了一支杜冷丁,输了一晚上液体,第二天他又出现在了移民工地上。

2012年4月,马希丰的妻子检查出患有“透明细胞癌”,他没有因此停下工作,还是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是陪妻子外出看病期间,还天天和单位同事通电话,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相关工作。2012年11月20日,他的爱妻走了。处理完爱妻后事第三天,他又出现在移民村。

八载心血结硕果

八年多的辛勤工作,马希丰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如今,走进同心,一个个崭新的移民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截至目前,同心县共建设20个移民村(点),建设移民安置房18322套,搬迁安置移民18322户75602人,组织实施县外搬迁安置移民6575户28916人,县内外共计搬迁安置移民2.6万户近11万人。不仅圆了山区群众祖辈梦寐以求走出大山的千古梦想,而且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他们“搬进新家园,住在新农村,喝上黄河水,走上致富路”。同心生态移民取得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区内外兄弟县市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兴安盟副盟长赵云翔带领调研组专门到同心县学习考察生态移民,中卫市、固原市、灵武市也到同心县学习生态移民工作经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中国摄影协会、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社等区内外媒体多次报道同心生态移民工作。

马希丰自从事移民工作后,在《同心网》开了一个《我是一棵小草》的专贴,8年多来,他坚持每天凌晨发帖,讲解生态移民政策,回答移民网友提出的问题,记述移民工作的全过程。这个帖子在该网站成为最热的帖子,点击量超过100万次,回复达1万多次,仅马希丰自己写的内容就达1000多万字,发的图片有1万多张。对宣传移民、扶贫政策,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推进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3月5日,在机构改革时,县委研究决定马希丰出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将移民工作并入扶贫开发办公室。他上任后,就深入100个贫困村调研,及时提出了“观念+生态+产业=富民”的扶贫工作新思路,确定了“七大产业促增收,七大工程保脱贫”的精准扶贫“实施图”,带领扶贫办的全体干部职工到贫困村植树、整治环境,开展政策宣传和法制演讲。他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把“蓝天白云”作为最大的优势,设计规划同心县乡村扶贫旅游线路,全力打造龙泉山旅游景区,使该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山绿了,路通了,人的精神面貌变好了。

马希丰参加工作以来,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和记功60余次。2008至2009年他连续两年被同心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2010年被吴忠市委、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1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感动宁夏”年度人物提名奖;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干部下基层”连续六期系列报道了《老马的移民日记》,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猜你喜欢

同心县移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走进宁夏同心县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签证移民
1955—2015年同心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和陶乐镇干旱土地的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