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梦·扶贫梦·中国梦
2015-12-18陈曦
陈曦
10月16日下午,“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青年扶贫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和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共同承办,以“青年梦·扶贫梦·中国梦”为主题,旨在促进青年参与扶贫,分享经验、献计献策、凝聚力量、共同行动。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出席论坛并致辞。工作在扶贫一线的青年扶贫实践者、青年学者、青年专家、青年企业家和青年学生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曹洪民主持。论坛向第二届大学生假期扶贫调研获奖报告学生代表颁发了证书。
本届论坛围绕青年扶贫视角、青年扶贫实践、青年扶贫机遇与挑战三个方面开展了深入讨论,内容丰富、观点多样。提出的主要观点思想性较强,既有从发展阶段阐述思路和方向的,也有从政策层面提出完善建议的,还有从逻辑层面解析具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加上青年人的活跃,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参会代表对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具体工作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激发、组织化等问题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实现了交流经验、凝聚力量、鼓励参与等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欧青平在致辞中指出,扶贫开发事业为青年建功立业、施展才华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希望贫困地区的青年要自立自强、带头创新创业,既要率先脱贫致富,更要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发达地区和城市的青年要热心帮助进城务工青年、返乡创业青年、在乡发展青年,帮他们出主意、谋思路,共同求发展。希望青年人多调研、多思考、多交流,把青年梦、扶贫梦融入中国梦,为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献计献策,为社会发展进步释放正能量。
徐晓要求各级团组织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青年创业就业、推进青年志愿扶贫、支持贫困地区青年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深入实施“青春扶贫行动”;进一步组织动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用实际行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论坛共设“青年扶贫视角、青年扶贫实践、青年扶贫的机遇与挑战”三个议题,先后有13位代表发言。北京大学杨成成、华北电力大学贾时轮、华中师大刘邦作为大学生扶贫调研优秀报告的获奖学生代表,在“青年扶贫视角”议题中谈了认识:一是青年学生要通过认识贫困、关注贫困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二是必须认识扶贫工作的长期性,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三是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和支持扶贫;四是要把扶贫调研作为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
在“青年扶贫实践”议题中,共青团中央第15批驻灵丘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兴、安徽岳西叶河村驻村干部王竹青、山东沂源县王家泉村扶贫互助社理事长王建国、山西天镇塔儿村帮扶干部赵波、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党委书记龚元建、贵州雷山南猛村“第一书记”刘为6位代表主动深入基层搞扶贫的实践者,分别介绍了经历和体会:一是到村扶贫工作要沉得下去,走到田间地头、百姓心头;要用心想办法、耐心讲道理、公心做工作。二是扶贫要与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特色,争取后发优势。三是精准扶贫工作要细化,不仅要精准识别,更要有精准规划、精准措施,操作中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四是要在观念转变、素质提升上多下功夫。大家一致认为青年参与扶贫是必要的,既符合学以致用的实践要求,更找到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最终对青年构建个人思想体系,增强对党和国家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青年扶贫的机遇与挑战”议题中,广西百色市委常委兼田东县委书记王军、贵州绿宝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智健、北师大教授陶传进、中国农大教授李小云做了重点发言。一是指出了当前农村青年扶贫存在的问题:志愿者、工作队式的扶贫经常是短期行为,容易流于形式;一些人从现实利益出发到农村扶贫,无法真正融入当地;整体设计有欠缺,经常局限于教育、产业等个别领域,过分追求短平快;农村基层青年组织软弱涣散,领导力不够。二是提出青年参与扶贫要充分依靠市场途径:和创业密切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和资源,把扶贫作为未来市场进入的新兴领域,通过专业机制提供服务。建议从提供信息技术、鼓励农民诉求、提高组织程度三方面做好服务。三是指出当下贫困地区开发式扶贫主体缺失的现实:贫困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使得开发式扶贫没有主体,老年人等实际属于“转型贫困群体”,可能长期处于贫困。四是提出青年扶贫最大潜力在于可能提升贫困地区的文化价值:青年要把现代思想观念、城市、市场这些要素带进贫困地区,给贫困地区带来正面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