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界郎中

2015-12-18赵艳

商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制琴琴师老胡

赵艳

有人说老胡无师自通是天才,短短五年就能做出音质—流的提琴来。但在老胡看来,这种一气呵成全是因为有着前40年的经历。50岁,正是制琴师黄金阶段的开始,“急功近利的人当不了制琴师”,老胡说。

制琴师老胡有一双很神奇的手。任何琴到他手里一掂量,就算是闭上眼,他也能把这把琴的质地和出处说个八九不离十。都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尤其是制琴这么复杂的工艺,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像“用手识琴”的这招儿,在别人看来神奇,但对老胡来说,不过是制琴师的基本功。

为了揭开制琴师这个职业的神秘面纱,也想亲眼看看一把提琴是如果炼成的,我们去了广西路上的那栋红房子,也就是老胡和另一个同行小韩开的“提琴门诊”里一探究竟。

自封琴界郎中,修琴之前要先学做琴

提琴门诊,是老胡和小韩给自己工作室起的谐号,而老胡就自封为“琴医”,给来自天南地北的“病号们”治病。拉琴的人都知道,要修琴就必须先会做琴,否则琴病了后你怎么知道是该看外科还是内科?我们去的时候,老胡正系着厚厚的围裙趴在工作台上刮着提琴面板做调音,他一边刮一边解释着:“这活得一口气干完,要是歇会儿再做感觉就不对了”。

紧凑的工作室里堆放着各种型号的提琴,也有一些半成品在晾干。老胡对提琴的制作技艺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琢磨跟琴有关的事儿。

老胡做把琴需要差不多一个月,但前期构思的时间却是做琴的好几倍。当然,纯手工打造的作品可比工厂里批量生产的机械琴品质高多了。当我跟他说有位意大利朋友很喜欢他的东西时,老胡哈哈大笑,他说:“全国现在有不少制琴师,但能把大中小三种提琴都做全声音还配套的,大概只有我一个。我正在研究如何让琴漆通透性更强,要是能成功,会给提琴的外观工艺带来巨大改变!”

确实,在做琴这个问题上,老胡的语气里总有一股子压不住的自信与狂放。

既然人家不让我摸,那我就自己做一把

老胡的背有些弯了,做活的时候是一副地道的工匠模样。100多道工序的制琴流程十分繁琐,单就刮面板就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之所以迷上这么复杂的手艺,老胡说都是源自年轻时的一件憾事。

50年代人的经历多带有时代印记,像老胡这样,小学没上完就出来学木工,前后跟了四个师傅。20岁不到,老胡的手艺就在街坊邻居中闻名,桌椅板凳无论啥样,只要他看过、摸过后都能做得出来。但在17岁那年,他却遇到了自己第一件不能做的东西。

当时的隔壁邻居家住着三兄弟,老大、老三学琴,老二是木工。有一天,老大带了只没刷漆的小提琴去邻居家串门,老胡也在。听老大说这琴是二弟做的时候,老胡顿生好奇,原来小提琴还可以自己做啊?他立刻伸出手想去摸—下,却被老大一把推开,怕他给弄坏。一直到后来搬家,老胡都没机会摸到这把琴。这个遗憾,又或者说是不甘心,让年轻的老胡埋下了做琴的念头。

真正决定要做了,则是在青岛首届国际小提琴的一次名琴展上。同样的,摆在展厅里的名琴更不能让人随便碰。老胡跑了好几趟,跟工作人员都混熟了,带上白手套后人家才破例让他摸了—下。“握到琴的一刻时间都静止了,”老胡形容他那天的感觉。同时,他也被手中琴的轻快闪了—下,因为世界名琴的质感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就在这一刻,深埋了几十年的那个想法突然就爆发了——我要做琴!老胡对自己说道。从琴展回来,他立刻找到了曾经一起开琴行卖琴的小韩商量这事。于是,广西路上的这栋红房子就成了他俩的工作室,制琴师的生涯正式启幕。

姜是老的辣,制琴师50岁正当青春年华

木工出身的人,照着图纸作出一把像模像样的琴不难,难的是怎么才能雕刻出大师级的声音来。一些琴师做了几十年的琴也卖不出高价来,都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虽有形,却缺乏魂。

老胡制琴的路子跟别人不同,他从未解剖过任何琴,却像有一对“透视眼”似的对提琴内部看得一清二楚;他没有学过一天琴,完全不懂音谱,却能分辨出不同质地高低好坏的琴声来。第一把琴,老胡构思了半年多才动手。第二把琴,也隔了好几个月才出炉。魂,是老胡想赋予提琴的一种内在。他要让拉琴的人一拿到他的作品,就惊叹这是把好琴。

50岁才开始制琴,跟那些音乐学院毕业的年轻琴师相比有何优势?老胡笑而不语。他从木工出身然后进单位,当领导,直到退休,50岁之前的生活看起来跟制琴毫无关系,却又好像冥冥中自有安排。

1976年唐山大地震,青岛市组织各单位派人学习抗灾抗震,老胡记了一本子的地震原理回来;然后他又自学了医学,对化学也略知一二,观摩了很多工种的流程。上班那些年,他有课就听,就讲座就去,积攒了不少的零散知识。本以为就是些打发时间的爱好,却像是上天提前做好的铺垫,让老胡后来的制琴生涯豁然开朗。

做琴的木工活就不必说了,老胡很娴熟;医学解剖中的透视原理,被他用来分析琴的内部构造;而琴弦拉动时的震动,则跟地震有着相同的原理,又被老胡拿来活学活用;决定提琴音质的木材和琴漆,又被含碳量这样的化学问题所牵制……老胡从前积淀下来的各种知识,全都派上了用场。

有人说老胡无师自通是天才,短短5年就能做出音质一流的提琴来。但在老胡看来,这种一气呵成全是因为有着前40年的经历。制琴师的工作要用到很多学科的技术,没有一定的年龄沉淀是无法担当的。50岁,正是制琴师黄金阶段的开始,老胡最崇拜的一位意大利巨匠级制琴大师就一直做到了80岁。“急功近利的人当不了制琴师”,老胡说道。因为这是在创造艺术品,琴存在的时间越久,越能显出好音色,而这种声音,可以子子孙孙一直传承下去。

不迷信权威,就爱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

带徒弟时,老胡一点也不吝啬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外人。只是哪一刀决定声音的穿透力?哪一凿决定音色的亮度?在削凿之间如何依靠丰富的经验来判断木料的最佳厚度与弧度走势?如何借助刮片砂纸的打磨把面板提炼得登峰造极?就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质成为一个好的制琴师

自学成才的老胡,往往不给行业的权威者们面子。一听国内外的大师讲制琴,或者看一些大师写的书,他就会尝试证明和推翻一些东西。“制琴这行没有固定答案,一直都是后人研究前人,然后再推陈出新。”老胡的自信很有底气,从第一把琴到现在,每做一把他都会用新路子去尝试。前阵子,他跟小韩一起把三种类型的提琴都做了一遍,还拿给专业人士试了下,三部琴在音区上的完美衔接被高度肯定。而这种音色抱团的全系列提琴,正是演奏团所需要的。

老胡在做琴之前就知道,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手工制琴师都只做一种型号,能做全系列提琴的凤毛麟角,更别说还要将三种音区顺畅衔接了,他就是爱干别人不敢想的事儿。

在制琴最初,老胡就笃信自己的琴将来会卖到—万元以上。有一回,一个朋友买了把价值—万七的意大利名琴,没过多久,老胡就把自己刚做好的琴让这位朋友试了试,朋友直接惊呼怎么比自己那把意大利琴还好?老胡的预言实现了,现在,从他手里出去的每把琴都价值不菲,而购买琴的客人,也从青岛本土延伸到了日本、加拿大。

在粘好琴头,压上琴码后,耗时近一个月的提琴制作就接近尾声。这时的老胡最喜欢悠哉游哉地捧着一杯茶,跷腿坐在门前的日光里晒太阳,构思他的下一个作品,或是对着那些慕名而来的寻琴者开出一个不算离谱的手工品价格。而那些人,要买的也正是这个差别,不是么?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琴琴师老胡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这样生活挺好
这样生活挺好
再补充几句
跟着锻炼
听懂木头的声音
断弦
文化演艺平台打造爱乐人的盛会
断弦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