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凌河农村段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2015-12-18

水利技术监督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凌河行洪控制线

王 鑫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

大凌河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流经葫芦岛、朝阳、锦州、盘锦四市,建昌、喀左、朝阳县、龙城区、双塔区、北票、义县、凌海、盘锦市等九县(市、区)。随着国家加大河流治理投入,大凌河已经形成了以宫山咀水库、阎王鼻子水库、白石水库及建昌、喀左、义县、凌海、凌海以下农村段堤防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并于2010年9月成立了辽宁省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通过系统规划、加强管理及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大凌河干流的主要防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已发展为大凌河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辽西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加大对大凌河的治理投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大凌河,探索出了河流生态治理的新思路。

1 流域概况

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呈西东向,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53'~121°52',北纬 40°28'~42°38'。大凌河上游分为南、西两支,南支发源于辽宁省建昌县要路沟乡吴坤杖子村水泉沟,西支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宋营子乡泉子沟,两支在喀左县大城子镇东南汇合后,流经朝阳县、朝阳市区、北票市、义县、凌海市,于盘锦市与凌海市交界处注入渤海。大凌河流域面积为23263km2,其中山地丘陵占89%,平原区占11%(大凌河自凌海市石窗子以下进入平原区)。大凌河在辽宁省境内面积为19998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6%,大凌河干流河道全长447km。

大凌河宫山咀水库以上地势较陡,河道坡度在5‰以上,宫山咀水库以下地势趋向平缓,河道坡度在1‰左右。流域内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洪峰涨跌迅速。据1956~2000年资料统计,大凌河凌海站多年平均降水量614mm,多年平均径流量17.91亿m3,多年平均流量52m3/s,枯水期平均流量38.1m3/s。

大凌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相对辽宁省中部地区的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滞后,城市段目前均已建有堤防,农村段堤防多集中在大凌河下游的平原区,大凌河石窗子以下有连续堤防约112.4km,中上游及支流地区多为山地,乡镇村屯一般地势较高、远离河道,重要防护对象较少,除部分零星段堤防外无大规模连续堤防。

2 大凌河河道生态治理思路

大凌河沿河城镇较多,由上至下分布有建昌、喀左、朝阳市、燕都新城、义县、凌海等城镇,为了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城市段河道多结合河道治理及城市景观建设布置了蓄水工程、湿地工程、生态景观工程等,生态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

农村段由于沿河群众开发河道耕种、乱堆乱放生活垃圾等,造成河道生态进一步恶化,加之管理不到位、资金投入力度小等原因,农村段河道生态脆弱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改善农村段河道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河道,提出了根据河道行洪重要性不同的逐级完善的生态修复方案。

具体是根据水力计算成果及不同河段的实际行洪需求,将河道断面划分为主行洪区和行洪区,近期完成主行洪区的退田还河、退田还草及必要的人工辅植工程,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支持鼓励非主行洪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农药、化肥等危害水质及生态环境的化学药品使用,同时在主行洪区边界栽植一定宽度的护岸林带,起到一定的抗冲及阻隔作用。考虑经济发展,远期逐步实现整个行洪区的退田还河,恢复河道生态,最终形成滩绿景美的绿色生态长廊。

主行洪区承担了大部分的行洪任务,主行洪区的通畅直接关系到两岸的防洪安全。由于大凌河大部分无堤,河道管理范围不清,侵占河道现象严重,部分河段主河道被耕地、林地挤占的只剩十几米宽度,造成河道自然行洪能力严重萎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拟在主行洪区进行退田还河,禁止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杆农作物,以保证主行洪通道通畅,加大过流能力,保证防洪安全;同时进行封育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根据沿河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调整,逐步在整个行洪区内实现退田还河,恢复河道天然行洪通道。

护岸固滩林除了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外,还能稳固河滩,经过林带的缓冲,通过林带的洪水流速大幅下降,减轻了因水流冲刷产生的破坏,降低洪水灾害损失。另外,护岸固滩林带也是确定河道主行洪区的外沿控制线,明确河道主行洪区范围,便于今后管理。除护堤林、护岸林以外,不得新植林木,以保证行洪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相应政策,将河道内林地逐渐退出,以保障行洪、涵养水源、恢复生态。

根据大凌河干流上下游不同河段河道实际情况,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在主行洪边界补植一定宽度的护岸固滩林带,上游河段护岸林宽度10m,中下游河段护岸林宽度20~50m,并在迎水侧堤脚外适宜段栽植灌木带,促进堤脚串沟落淤。

3 行洪线划定

(1)行洪控制线。根据各河段相应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水淹没线,并充分考虑沿河地形条件及社会经济情况,确定的洪水边界线。行洪控制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各河段平缓连接,不能采用折线和急弯,有堤防段的行洪控制线即为堤线,行洪控制线是确定河道管理范围的重要参照。

(2)行洪区。指发生标准洪水时的过流区域(即洪水淹没区域)。本次规划行洪区特指行洪控制线之间的区域。

(3)主行洪区。是指河道发生标准内洪水时承泄大部分洪水的区域。本规划按承泄70%左右的设计标准洪水进行考虑。以现状流心线为基准,考虑两岸滩地地形、地表植被等因素划定主行洪线。

(4)主行洪区划定的作用和目的:

1)确保发生标准内洪水时防洪保护对象的安全。

2)在发生中小洪水时,有利于主行洪区以外行洪区的安全。

3)是枯水时段时河流的生态通道。

4)对面源污染有显著的阻隔作用。

5)对恢复干旱地区河流健康具有主导作用。

6)是解决河流治理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有效措施。

7)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主行洪区是动态变化可调整的;行洪区是相对固定的。

不同河段行洪区特征参数见表1,具体布置见图1。

表1 大凌河干流各河段“两线、两区”特征参数表

图1 大凌河干流河道治理典型断面图

4 结语

大凌河农村段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首先,它不激进,不是一刀切工程,既考虑了生态恢复的需求,也考虑了河道行洪的需求,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伴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逐步完善的模式,利于工程的开展推进。

其次,工程一次性投入不大,有利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退田还河、退田还草可采用租用土地方式解决,由于河滩地大多为周边群众开荒地,产量不高,且经常受洪水威胁,租地成本不高。人工抚育仅在自然恢复困难的局部段采用,投入也不大。护岸林带建设树种多为当地树种,成本也不大。因此,工程建设投入不大。

再者,工程的社会效益明显,能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进而改善周边环境,利于得到周边群众支持。由此可见,大凌河农村段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是较合理的。

大凌河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是针对干旱、欠发达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的一个较先进治理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河道生态治理模式。

[1]大凌河河道治理保护规划报告[R].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

[2]崔国强.辽宁省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初探[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04).

[3]卢恩胜.辽宁省河道整治工程模式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2(04).

[4]靳大雪,刘卓也,于翔.浅谈辽宁省河道生态建设[N].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猜你喜欢

大凌河行洪控制线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一浅谈黄哗市三条控制线划定
大凌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模式研究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发布
秋辞(组诗)
某车型D19发动机控制线束图解
大凌河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大辽河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