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独秀第三次思想转变原因论析

2015-12-18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陈独秀马克思主义

徐 燕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陈独秀第三次思想转变原因论析

徐 燕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实现了人生第三次思想转变,由资产阶级激进派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作为社会主义学说在华的早期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思想转变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如独特的人生经历、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五四”运动、共产国际代表的影响等。

陈独秀;第三次思想转变;原因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实现了人生第三次思想转变。检视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从陈独秀思想转变的过程论述,对转变原因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对促成陈独秀思想转变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探讨。

1 独特的个人经历

陈独秀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教育,虽先后考中秀才、举人,可考场上的怪现状使他认识到科举制度已经不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对封建文化反对至极。陈独秀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时期,陈独秀追随康有为和梁启超,成为一名资产阶级改良派,实现了人生第一次思想转变。

戊戌政变的失败对陈独秀的刺激巨大。陈独秀面对国难家丧,精神和心灵上受到重大的冲击,促使他另寻救国救民的新途径。逃亡日本后,新事物、新环境促使陈独秀由改良转向了革命,1903年陈独秀返沪后,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日报》,极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积极进行反清革命运动。1913年,因“二次革命”的失败,他再次逃亡日本。1915年,陈独秀在汪孟邹的支持下,创办《青年杂志》并担任主编,立志改造国民性,从而实现了人生第二次思想转变,成为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主张破除传统,向法兰西等西方文明学习,尤其是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极力宣扬民主主义,崇尚共和立宪制,他认为“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民之师资”[1],对法、美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崇备至。然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打破了陈独秀对西方民主的幻想,他在《威大炮》和《公理何在》中,强烈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把威尔逊称之为“威大炮”。[2]陈独秀再一次寻找新的救国良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陈独秀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开始将目光由资本主义转移到社会主义,这是陈独秀思想转变的重要转折点。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积极投身游行示威活动,为此还遭受了牢狱之苦。诚然,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陈独秀好学深思,敢于求新,与时俱进,爱国爱民的特质,使他时刻处于思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提高认识,明辨真伪,经过审慎考虑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实现了人生第三次思想转变。

2 被北大解职与被捕入狱

陈独秀刚毅勇猛的性格使他树敌颇多。1919年,由于“桃色事件”,他被委婉地解除北大文科学长职务,更令他气愤的是北大同仁的不理解与不支持,这对陈独秀个人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35年,胡适在致汤尔和的信里说到:“独秀离开北大之后,渐渐脱离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就更左倾了。”[3]此前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比较激进,而现在陈独秀作为一个无业自由人,更加可以畅所欲言了。因此,陈独秀被北大解职,是其第三次思想转变的一个契机。

随后,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研究,他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而中国现在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社会主义不会马上传入中国。陈独秀此时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高远,学派很复杂,加上中国产业革命尚未兴起,社会主义传到中国肯定比欧洲要缓慢。陈独秀虽然会在某些具体问题中谈论马克思主义,但仍保留着浓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尚未了解,只能说是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告》被北洋政府逮捕,在狱中他将目光投向了基督教精神层面。在此期间陈独秀写了《研究室与监狱》一文鼓励人们将斗争进行到底。经过三个多月的监狱生活,面对北洋官员的迫害,进一步使陈独秀心目中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产生动摇。出狱后的陈独秀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开始告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继之用马克思主义去评判民主主义。

这些对陈独秀思想和情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久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急剧左倾。在北洋政府的逼迫下,陈独秀逃回了上海,又碰到了一批搞政治的朋友,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此后,陈独秀便开始直接和北洋政府对着干了。可以说,是北洋政府的迫害把陈独秀最终推向了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道路上。

3 十月革命的鼓舞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她的胜利极大地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使很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促使他们形成初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也是其中之一。

早在十月革命前,陈独秀就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中指出近代文明的缺点乃是政治不平等变为社会不平等,君主贵族的压制变成了资本家的压制,而社会主义可以除去这类不平等与压制并且谋求社会革命。但是陈独秀还是崇尚法兰西民主制度,认为法兰西人功不可没,认为近代的三大文明都是拜法兰西人所赐,要是没有法兰西,当今世界不知是何等的黑暗。随着苏俄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以及对苏俄政权的关注,陈独秀开始同情和肯定十月革命,“吾国民所应觉悟者,俄罗斯之革命,非徒革俄国皇族之命,乃以革世界君主主义、侵略主义之命也。吾祝其成功。”[4]

巴黎和会使陈独秀看清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将其抛弃,他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社会的罪恶现象,反倒是无产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可以给人带来希望。1919年2月,他在《揭开假面》中讽刺协约国提倡的“公理战胜强权”,称到“希望这公理战胜强权的假面,别让主张强权的德意志人揭破才好。”[5]而此时苏俄提出“无割地、无赔款的和平”,呼吁民族自决,这与陈独秀长期坚持的民主自决不谋而合,与英法等国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成为陈独秀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独秀随之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革命》一文,宣称要把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可以看出陈独秀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较以前有了进步,他已认可了十月革命对于整个世界历史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及深刻影响,甚至相信世界的局势必定会由于俄罗斯革命而发生大的变动,中国也不会避免。同时,陈独秀对促使十月革命胜利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兴趣,迫不及待地加以研究和学习。此后,陈独秀倾向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

4 “五四”运动的洗礼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积极支持学生的革命活动,他在《每周评论》上开辟“山东问题”专栏,报道和评论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的经过,及时总结运动的情况和经验,指导“五四”运动的发展。北京政府对学生的逮捕激起了群众的强烈反对,也使陈独秀的革命斗志更加旺盛,他号召全世界人民站起来争取自己的幸福,揭示会议是分赃会议的丑恶性质,认为只有全世界人民都站起来才能让世界永久和平,使人类真正幸福。陈独秀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人民群众的身上,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在《告北京劳动界》中提出二十世纪的“德莫克拉西”是被征服的新兴无产劳动阶级,表明他由资产阶级民主向无产阶级民主的思想转变。陈独秀还多次会见北京学生代表,积极撰文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表示中国要想彻底推翻军阀主义,不能再走欧美日本的老路,“倘然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前途遍地荆棘。”[6]

1920年是陈独秀思想转型最重要的一年,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陈独秀撰写了大量的文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2月,他发表《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一文,指出要“打破遗产制度,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有,应归为社会的共产”。[7]陈独秀坚决否定了以私有制为核心的阶级制度,开始摆脱改良主义和资本主义民主观念,在许多最基本的政治倾向和思想观点方面接近了马克思主义。

有了理论上的支撑,陈独秀开始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协会、工会等劳动团体做调查,了解工人的状况,不断到工人中间进行实地演讲。1920年5月,他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向工人群众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5月1日出版了《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这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的标志。此外,陈独秀发表了多篇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马尔萨斯理论,认为马尔萨斯人口论为掩护资本家的本性提供了依据。陈独秀根据剩余价值学说撰写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指出资本家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夺,“实在是清平世界里不可赦的罪恶”,[8]大声为工人叫屈。陈独秀看到了无产阶级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力量,阐明了“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陈独秀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来分析中国工人的现状,关注工人阶级的利益,并指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通过这个阶段陈独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陈独秀已经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中国的社会问题,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初步转变。

5 共产国际代表的影响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不仅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大量的与共产主义理论及俄国革命相关的文献资料,而且还通过举行座谈会的方式向中国的知识分子讲述马克思主义原理,探讨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使当时的知识分子了解苏俄的情况,消除了陈独秀等人对苏俄政权的怀疑,更加热心地学习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和马克思主义。

通过对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阅读和理解,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更加鲜明,在《谈政治》一文中他表明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态度,批判了《新青年》同仁中大多数“向来决口不谈政治”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浓厚的兴趣。他说:“我对于政治的态度,一方面固然不以绝口不谈政治为然,一方面也不愿意和一班拿行政或做官弄钱当作政治的先生们谈政治”。[9]

维经斯基等共产国际代表的到来,使陈独秀能够在各种学说思潮纷杂的情况下,经过自身的实践和思辨,明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此后,陈独秀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一场大论战。陈独秀发表《社会主义批评》一文,具体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陈独秀在这场论战中是站在社会主义这一边的,解决了广大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困扰,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及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拨开了迷雾。这也表明了陈独秀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态度。

陈独秀虽然早在1919年1月就意识到组建政党的必要性,“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政党,要“依赖国民为后援”[10],但是他不清楚要建立什么性质的政党。直到1920年,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促使陈独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并且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建党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于1921年7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总书记。到此时陈独秀已经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了,实现了人生第三次思想转变。

诚然,陈独秀实现人生第三次思想转变,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乃时代的感召。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陈独秀的思想得到了洗礼,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圈子中走了出来,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世界,成为了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1][4][5][6][8] 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94,197,343,527,525.

[2] 肖清贵.试论陈独秀是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2):21—24.

[3] 胡适.胡适全集(第24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266.

[7] 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6.

[9] 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1.

[10] 李颖.陈独秀与共产国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31.

(责任编辑:李庆华)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Chen Duxiu realized the third thought transformation in his life, from bourgeois radical to a Marxist. As one of the early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en Duxiu’s thought transformation is caus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life experiences, the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ves, etc.

Chen Duxiu; the third thought transformation; reasons

2015—04—08

徐燕(1991—),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D231

A

1672—9536(2015)01—0009—04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陈独秀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