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

2015-12-18吴卫红

关键词:利益群众

吴卫红

(安徽理工大学 思政部,安徽 淮南 232001)

略论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

吴卫红

(安徽理工大学 思政部,安徽 淮南 232001)

邓小平一生中,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邓小平群众利益观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特点。新形势下,践行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特色;现实意义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新形势下,践行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楷模,把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自始至终都放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在战争年代,邓小平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就在于切实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他说:“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和敌人作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1]41,这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表达。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标准,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深刻体现了邓小平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事特点。

邓小平将发展生产力视为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2]22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本质的高度。同时,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为尽快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邓小平还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完成中国社会由贫穷到温饱的转变;第二步是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完成中国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第三步是到建国一百周年之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就把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了,形成了一个以增强综合国力和增加社会福利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群众利益的最大化。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邓小平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先富”、“共富”理论,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国家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从理论和实际层面最大程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刻体现了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从而造就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胜景。

综上,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内涵丰富,它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涵盖了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实现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理论观点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日益丰富生动,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二、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的鲜明特色

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酝酿于革命战争年代,以“爱民”、“为民”、“富民”[2]为特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党群路线的深刻体现。

邓小平的“爱民”群众利益观主要体现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为民族的生存而战的一场重要的战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试图灭亡中国的野心,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都在认真思考如何打赢这场战争,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人民群众的革命潜力,将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抗战作为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邓小平说:“全国人民对日寇是深恶痛绝的,只要我们采取较好的方式,去鼓励他们,必定能够使他们鼓起自动奔上前线的勇气,并动员自己的丈夫、儿子、兄弟上前线,为光荣的民族解放事业而战斗。”[1]3邓小平在此言说的“较好方式”就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入到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大扫荡”,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使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物资匮乏,老百姓生活异常清苦。在此困难时期,邓小平仍然强调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求根据地务必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照顾好群众的利益。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在太行山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邓小平的“爱民”群众利益观为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邓小平的“为民”群众利益观主要体现在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千疮百孔的旧中国亟需建成独立强大的新中国。为此,动员广大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邓小平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并将革命战争年代树立起来的“爱民”思想逐步转变为“为民”思想。1956年,邓小平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并用两句话作为概括,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年代也应该将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建设好新中国。1962年,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说:“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不是去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平等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304。邓小平这些朴实的话语,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理论财富。

邓小平的“富民”群众利益观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期,各项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推动者,邓小平在积极推动中国各项事业走向开放的同时始终关注的确是改革开放以后老百姓的利益问题。为此,他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而这“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邓小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1980年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直到今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是中国农村最重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后,1984年后,中国的改革开始逐步推进到城市,在城市掀起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彻底改变了城市的落后面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也逐步地由点到面、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展开,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互动,在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家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为富国富民打下了坚实基础。

邓小平“爱民”、“为民”、“富民”的群众利益观,是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重要体现,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胜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中国共产党非常宝贵的理论财富。

三、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群众利益观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新形势下,正确理解把握并践行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群众利益观是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胜利线、生命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都是在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而且还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的观点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最高标准,这是对邓小平民本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4]等观点,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群众利益观思想,也显示了邓小平群众利益观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效能。

邓小平群众利益观对当前全党上下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群众利益观包含了丰富的民本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意义。当前,全党正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第一批开始于2013年的6月18日,第二批开始于2014年1月20日。这是一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以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目的的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可以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从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从其内容和目的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新形势下重视民众作用、切实为民办事的活动,也是对邓小平群众利益观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正在全国开展的“反腐”工作,效果凸显,对“苍蝇”“老虎”一起打,将是继续践行群众利益观的最好保证。

综上所述,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积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党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新形势下,深刻把握邓小平群众利益观的精髓,挖掘其丰富的内容,张扬其鲜明的特色,可以多角度地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密切党群联系,夯实我党的执政之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 刘家桂. 论邓小平与时俱进的人民利益观[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5,1(2):122-125.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08/c_1112740663.htm.

[责任编辑:范 君 李 丽]

Tentative research on Deng Xiaoping's view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WU Wei-hong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Throughout his lifetime, Deng Xiaoping sets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as the top priority when thinking about problems, doing things, and making decisions. Deng Xiaoping's view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is rich in contents with distinct featur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ractice of Deng Xiaoping's view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ssume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eng Xiaoping; view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distinctive features; realistic meanings

2015-01-18

吴卫红(1966-),女,安徽安庆人,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邓小平理论。

D26

A

1672-1101(2015)04-0029-03

猜你喜欢

利益群众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I Love You, Dear China
一颗苹果的“万有引力”——农民与企业的利益结在一棵“树”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