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西生态脆弱性与生态建设对策研究

2015-12-17范耀秀常耀杰马明璐王文忠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1期

范耀秀 常耀杰 马明璐 王文忠

摘要:晋西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地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文献查找和前人成果,对该区进行脆弱性评价,并对环境退化的防治和生态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晋西地区;生态脆弱性;生态建设对策

1.研究区概况

该区在山西省包括临汾大宁,永和,冀西黄土高原,乡宁、河津,吕梁,中阳,方山,离石柳林县,临县,忻州,保德和河曲、偏关县。该区位于吕梁山和黄河东山西陕西峡谷区西部,是中国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西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是黄土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土覆盖深,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变率,使区域以外的社会因素,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就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脆弱。黄土丘陵沟壑是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综合自然区划中大部分属中纬暖温带半干旱区,在我国的综合农业区划中属黄土高原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的牧林农区[1],现代农业发展中体现为以农为主的种植业。

2.指标体系的确立

2.1.脆弱度指标选择原则

首先,综合性原则。不同地区影响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因素有许多,在选择上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选择脆弱度指标要遵循综合性原则,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和研究。

再次,主导因子原则。在选择因子时不仅要遵循综合性原则,还应该把握主要矛盾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个主导因子,然后根据与这个主导因子的关联度分析,选择关联度高的因子作为入选因子。

最后,区域完整性原则。对于生态脆弱性的等级评价是为了把这些脆弱区按一定的等级区分,为管理行政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便于这些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的实施。因此在分区时要注意区域的完整性,便于行政部门的管理,本文基本以县区为主[2]。

2.2指标因素的选定

通过对其余文献的参考,选取适合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我们从中选择了适合山西省的4个一级指标,还有20个与这四项指标相关的二级基础指标。分别是土地因素(a):人均土地面积a1、作物单产量a2、荒山荒地荒坡面积a3、水浇水田地/旱地a4、土壤有机质含量a5、坡耕地面积/耕地面积a6、垦殖指数a7,气候因素(b):降水量b1、霜凍(类型)b2、冰雹(类型)b3、大风(类型)b4、年均气温b5、大于等于10℃积温b6、作物生育期平均水分亏缺量b7,环境因素(c):土壤侵蚀模数c1、水土保持治理治理度c2、地面切割度c3,生物因素(d):森林覆盖率d1、人工草地面积d2、生物多样性(类型)d3。

2.3基础因素赋权重

对二级指标基础影响因子赋权重采取专家打分法,要求对所有基础影响因素打分的专家针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影响程度,量值或定性结论。

2.4基础因素正向化与逆向化的处理

在我们所选的各个基础因素中,每个因素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些因素有的是促进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有的是促进环境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促进环境向良性发展的我们规定其指标值为“-”,促进环境向恶劣方向发展的,我们规定其指标值为“+”。

2.5运用公式求综合指标

3.晋西地区生态脆弱性分区

根据表3晋西 地区各县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标值,并考虑到晋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拟确定晋西地区生态脆弱性的分级指标体系以及分级的指标值,将晋西生态脆弱性分为4个脆弱区:极脆弱区(<02保德、偏关)、重脆弱区(02~00河曲、兴县、柳林、石楼、)、中脆弱区(00~-02离石、临县、中阳、大宁、永和、方山)、轻脆弱区(-02~-04吉县、乡宁、河津)。

4.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的生态脆弱性分区综合指标体系和生态脆弱性分区,晋西黄土高原区中脆弱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达总面积的3903﹪,生态系统较不稳定,抗干扰能力低下。其次为重脆弱区,占总面积3141﹪,该区的比例稍小于中脆弱区,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再次为轻脆弱区,占总面积1836﹪。比例最小的为极脆弱区,占总面积1118﹪。以上的结果表明晋西地区中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区只占较少的一部分,重脆弱区及以上脆弱等级占到了7044﹪。由此看来,晋西生态环境总体情况不良,呈十分脆弱状态。

根据结果我们可知,土地因素在4个一级指标因素中占最大权重值,气候因素权重值与土地因素相差占第二位,其次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虽然一级指标中土地因素和气候因素权重值和为65,但是其包含的二级指标因素多,每个二级指标所占权重值就相对较小,因此我们选取权重值超过5的二级指标因素作为晋西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且表2中本文对各因素权重指标都赋予取值方向,将这些二级指标由大到小排序为:生物多样性(负)、森林覆盖率(负)、降水量(负)、大风类型(正)、土壤有机质含量(负)、土壤侵蚀模数(正)、垦殖指数(负)。取值为负的因子对于该地的生态恢复起促进作用,取值为正的因子对生态恢复起阻碍作用,因此在探讨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时可以以此为具体依据。

5.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探究

5.1 担当保护环境重任,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乃至全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研究与推进,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伴随人类文明进步的始终,在利益面前对大自然一味的索取造成了现在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退化。因此本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变思想以身作则。政府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从人民的思想观念抓起,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

5.2 确立生态文明目标,健全生态建设制度

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对于这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晋西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与当地的生态保护措施有紧密的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把晋西地区的各项生态成果纳入社会经济的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目标,为晋西地区矿区整合与治理、土地的科学利用与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5.3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增强自然恢复能力

根据十八大报告的指示,我们要紧紧围绕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的这一方针。历史上晋西黄土高原区就是农牧交错地带[4],畜牧业所占比例较小,种植业比例较大。科学规划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主要就是调整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利用比例,在保证区域必要耕地资源不影响人类生息繁衍的基础上,尤其减少坡耕地的面积,加快天然草原恢复,适宜树种提高单一物种现状的介绍,树木,形成灌木,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一方面降低风蚀荒漠化过程的延迟,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的大风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灾害性大风天气。给该区的自然恢复提供更大的空间提高其自然恢复的能力。

5.4 提高资源产出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晋西地区不仅是重要的农耕区,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矿区分布面积较大,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影响。一方面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港,努力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加速家庭式经营、集体式经营、合作式经营、企业式经营等共同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样就可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实现规模经营,方便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农产品的产出率,即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也使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我们也要改变传统的开采方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和利用率,减少开采过程资源的消耗量。这样就大大增大了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产出率,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对晋西地区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雷波.黄土丘陵生态脆弱性演变及驱动力分析.2013.5.

[2]王经民,汪有科.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计算方法探讨.水土保持通报.1996,16(3):32~36.

[3]趙艺学.基于水土流失态势的山西省生态脆弱性分区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3,17(4):72~73.

[4]政府十八大工作报告.2012.[10]孙锐,孙俊杰.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科技攻关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3):193~197.

[5]徐庭灿,王正果.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实践与思考振兴水土流失区经济的必由之路.水土保持通报,1995,15(2):1~5.

[6]张贵祥,王金亮.黄土高原贫困山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山地学报,2000,18(5):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