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2015-12-17陆婷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信息

陆婷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试论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陆婷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在高校就业方式日益市场化的关键时期,深入采集和挖掘职业信息是高校就业工作正确定位、拓展就业渠道、毕业生正确择业、提升毕业生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同时系统介绍职业信息的搜集途径,合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达到就业目的。

职业信息 就业 重要性

一、职业信息采集的现状分析

(一)对职业信息采集的认知度不高。

很多高校毕业生对各类职业信息采集的认知,仅仅关注求职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用工形式,忽略应聘单位内在的人文精神、所在行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自身专业所潜在的职业发展路径。很多毕业生对职业信息采集的系统路径和方法感到困惑,在求职期间仅仅利用网络获取招聘信息和职业岗位信息,存在对职业信息采集的认知全面性和实际探索不足等问题。

(二)对职业信息采集的更新速度不快。

职业信息发布的形式主要有电视台、杂志、报刊、就业网站等,受时间空间限制,毕业生无法通过电视台、杂志、报刊这些媒体及时采集最新的就业信息,而就业网站由于方便快捷成为最主要的渠道,但往往这些网站发布的职业信息数量和质量良莠不齐,过期的职业信息不能快速删除,最新的用人单位招录信息又不能及时更新,给毕业生采集职业信息增加了过程和时间。另外,一些地方就业网站发布的信息量存在明显不足。

(三)职业信息采集后的传播渠道不畅和反馈度过低。

很多高校在搜集一些宏观的就业形势政策及相关的职业信息后,没有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学校宏观就业政策并落实就业指导,在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信息进行专业上的分类汇总,没有针对性地为职业信息的求职者提供方便的查询,造成毕业生在职业信息采集上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此外,职业信息采集发布后,缺少必要的反馈与跟踪。毕业生获取职业信息后,与用人单位进行面试洽谈,但学校就业部门没有及时搜集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数据,以便为今后弥补工作缺陷、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帮助。

(四)采集的职业信息系统性不强。

大部分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仅仅停留在职业信息发布的数量,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编排。比如在采集过程中,如果能将某个用人单位相关职业信息都归纳到一起,比如工资水平、保险金的缴纳额度、发展方向等,则势必会大大提高毕业生职业信息的采集效率。此外,各高校主管部门将职业预测数据(某一专业未来就业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后仅仅用于书面的工作总结,未及时发布给学生,让毕业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就业前景,这也是职业信息采集的一大盲区。

二、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合理采集职业信息是高校就业工作正确定位的重要依据。

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职业信息搜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立足点、切入点与基准点。职业信息的搜集最基础的就是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当年的就业形势制定的方针、政策,其次就是深入分析各专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用人标准、前景方向,然后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层次、就业实效的反馈意见总结形成新的职业信息再反馈给学生。总之,高校就业工作的正确定位是建立在对职业信息的深入挖掘、采集分析的基础上的,而对职业信息的分析、掌握、总结正是这一定位得以制定的重要依据。

(二)合理采集职业信息是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毕业生正确择业的重要前提。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职业信息采集滞后,就业渠道过于狭窄。调查显示,大三学生往往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嫌基层条件差,追求高工资等较片面的就业观念,而一些毕业生通过搜集职业信息这一过程,知道自身与用人标准存在的差距就会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降低自己对用人单位的期望值,实现合理就业。因此,对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合理利用是缩短高校毕业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现毕业生正确择业活生生的现实教育。

(三)合理采集职业信息有利于激发毕业生的就业热情,提升个人价值。

将职业信息的采集工作融入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工作中,指导学生直接参与采集职业信息,分析和了解每个行业领域的职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就业愿望,使之感受到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能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此外,职业信息的采集对于许多延迟就业或就业后感到不满意的毕业生来说也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职业信息可以做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便于今后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将来自主创业、自我发展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实现。

(四)职业信息的采集,保障了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从我校这几年的实践成果来看,采取有效措施采集毕业生就业所需职业信息,将信息与实际需求有机链接并加以应用,稳步保持并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率。此外,在采集职业信息过程中,高校不得不加强与外界联系推销自己,介绍自我办学特色,提升职业信息采集质量,塑造学校良好的办学形象。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良好表现,通过用人单位的及时反馈使学校良好的声誉得到传播。

三、合理搜集职业信息的基本程序

(一)筛选。

相关部门或高校毕业生收集到一定的职业信息后,须根据自身的求职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筛选,首先要对职业信息的真实性予以分析,一般来说,来自于报纸杂志或网上的职业信息的可信度相对要低一些;其次要仔细判断职业信息的时效性(即有无过期);最后分析职业信息的价值针对性,比如某些岗位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定向、爱好兴趣与发展要求等,如果符合这类信息就比较有价值,反之,就可以作删除处理。

(二)求证。

毕业生对于已经经过初步筛选过的信息,还要进行求证,以验证自己采集的职业信息的真实度、时效性和价值性的初步推断。可通过电话咨询、网上查询、亲朋好友、学长校友、实地访问用人单位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以此修正和补充采集到的有关职业信息。

(三)归类。

为了方便查询采集到的职业信息,求职者可以根据职业信息的不同属性进行分门别类,如按政策、形势、用人岗位信息等分别整理,这样既能防止就业信息有所遗漏,又能方便对职业信息的及时查阅。而对于直接与就业有关的岗位信息,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按其行业、薪资、前景、兴趣、离家远近等进行归类整理,方便查询。

(四)警惕职业信息陷阱。

首先,求职者要通过正规渠道采集职业信息。对于那些真实度不高的信息,毕业生一定要仔细辨别。其次,凡遇到要求交纳由招聘单位收取的某种费用的职业信息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以防被骗。因为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再次,在职业信息采集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个人资料泄密情况的发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高校就业工作各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信息采集的重要意义,加大信息搜集和深化职业信息分析的力度。

[1]谭明权.试论职业信息与大学生就业[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李宗玲.职业信息与职业指导浅论[J].教育探索,2008(7).

[3]相前.加强职业信息开发,促进大学生就业[J].职业时空,2010(1).

[4]刘燕青.高校毕业生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新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7).

[5]陈宇.试论高校对职业信息的有效应用[J].教育论丛,2010(11).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信息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