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5-12-17司利亚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姓氏生活化文本

司利亚

(沭阳县广州路实验小学,江苏 沭阳 223600)

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司利亚

(沭阳县广州路实验小学,江苏 沭阳 223600)

语文,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是典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让语文融入生活,不然,脱离生活的语文将成为一潭死水。本文从语文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新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①然而,面对现在几本简单的教材,如何让孩子们进行语文实践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孩子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学习、积累和实践语文。在实际生活中随时对孩子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能力的培养;课堂中要随时把所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整合起来;让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回归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只有这样“语文之花”才能在生活这片“沃土”上越开越旺。最终,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的内容生活化

1.把离我们“远”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创设拉近到我们面前。

“与其让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树上未熟的桃子不知道什么味道,还不如让他亲自摘一个并咬上一口去体会那种酸涩的味道”。同样,这句朴实的话语对语文教学也蕴含同样的道理。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与生活相关,但是课文内容又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远”,教学中我们可以模拟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他们在学习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在教学《小稻秧历险记》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文中的“人物”,通过简单的场景模拟,让学生理解小稻秧与杂草们的对话内容,并产生同情小稻秧的心理;同时学生通过场景模拟学习,他们的学习可想而知。再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后,让学生续写狐狸和乌鸦再次相遇的情景。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演一演,后来得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乌鸦叼了一块石头,把狐狸的牙砸掉了好几颗,献血直流……)。把文本内容转化为孩子舞台的剧本,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演”,是对离生活“远”的课文生活化学习的有效策略。

2.把在我们面前的学习内容,直接放到生活中实践。

新课标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目标转向以生活化为主的多元化目标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些多元化学习目标的培养与达成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参与亲身实践,而实践的“阵地”就是日常生活,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更是刻不容缓,是其他所有学习内容的“先导”。例如:在教学《奶奶的菜地》一文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孩子学习本课相关的生字新词和单一的课文知识,更是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亲身来到“菜地”,感受每一棵菜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成长需求,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虫,等等,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劳,最终向农民伯伯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的最高学习“目标”。

3.通过学习民间故事这个“点”,把我们的学习延伸向生活这个“面”。

语文从生活中来,因此也必须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在我们平常设计学习方案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地把所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例如,我们在教学完民间故事《哪吒闹海》,可以让学生向家长和身边的老人询问并收集我们周边的民间故事,并逐一地在同学中交流,可以办板报,也可以搞展览,还可以办故事比赛。这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完成的学习内容,学生何尝不快乐?

二、学习的方式生活化

1.亲身体验,感受生活。

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实践新知识的重要形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学完一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时候,可以再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理解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并在参与体验后形成对文本的再度升华,从而达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问路》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课堂中模拟需要问路的场景,让学生在回顾自己平时的一些问路常识后参与到“课堂”这个“问路”的活动中,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把文明问路的几个关键要素理解与运用完整。称呼的选择、准确描述要问的路和在自己得到别人帮助后的致谢等,学生在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让他们到实际生活中再应用、再实践、再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参与活动,表现生活。

这里的活动一般都是指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或几个学生合作完成的小范围的专项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后再在自己或小范围同学当中组织这个活动,从而达到对一个已学内容的再理解。例如在教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组织一次以保护地球的绘画专题,让他们在他们的绘画世界里再次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亲身参与到爱护地球的行列中。同时通过保护地球的绘画专题,让他们身边的其他人也受到一定影响,最终能一起为保护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3.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课文的文本是生活中“美”的体现,它通过语言文学把实际生活中的物、景、事、人等这些“美”的东西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美、享受美,从而对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有质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作者游览桂林山水时的心境,从而上升到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三、作业的设计生活化

1.发掘教材生活化素材,使语文作业生活化。

现在的教材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不仅注意了基础知识的获取,更注意建构整体课程体系和联系生活课程体系;不仅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整合,更加强了这些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这些学科作业的设计上更要注重课堂向生活的延伸,以课堂中所学的内容为中心,向生活各方面发散,起到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时,为鼓励学生多认识姓氏,通过举办班级姓氏整理活动,认识班级其他所有同学的姓氏,同时认识与这些姓氏相关的汉字与词语,课后引申到了解家庭周边人姓氏等。在这样的作业设计后,学生不仅学习了常见的姓氏,更学习了与这些姓氏的来历和这些姓氏用字相关的词语,使学生的学习在兴趣中变得高效,在生活中变得更有意义。

2.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使语文作业生活化。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因此不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空间也就不同;因此,在布置语文生活化作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延伸,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生活化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意义。例如:在教学《春联》一文前,我根据当地习俗,让学生回家收集并整理自家门上贴的春联内容,课后又让他们针对课前、课中对春联的理解再写春联,并延伸到春节的时候自己亲自写春联贴到自家的门上,使当地的春联习俗和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不会觉得空洞,才会觉得更有意义。

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也处处都用到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文本与课堂才会在开放、自由和灵活的空间中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教材与文本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发掘课文中潜在的意义,才能引导孩子们在生活的大环境中理解语文,同时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更好地感受生活,最终让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和主人。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江苏:高等教育出版.2012:91.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温儒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姓氏生活化文本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姓氏从何而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