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性别理论看玛丽恩·福瑞斯特

2015-12-17王娜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凯瑟上尉弗兰克

王娜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从社会性别理论看玛丽恩·福瑞斯特

王娜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一个迷途的女人》标志着她的小说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本文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对其分析,旨在阐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性别文化制度如何作用于玛丽恩·福瑞斯特的身份建构,以及玛丽恩·福瑞斯特的自我实现与她对社会性别文化的意识与反抗息息相关。

薇拉·凯瑟 《一个迷途的女人》 社会性别 自我实现

1.引言

薇拉·凯瑟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女作家,一生共完成16部长篇小说和多部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妮娅》、《云雀之歌》、《一个迷途的女人》等。曾经有许多西方评论家把她与亨利·詹姆斯,海明威并列为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誉她为“美国建国以来一名最伟大的女作家”。《一个迷途的女人》是凯瑟于1923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它标志着凯瑟的小说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如同其女主人公一样,这部小说总能“暗示出比她自己可爱得多的东西”,以一种似乎“自相矛盾的魅力”令人揣摩不已。一直以来,批评家们从广泛的角度对她的作品做出了多样阐释。在早先某些评论家看来,玛丽恩·福瑞斯特象征着辉煌的开拓西部的创业时代的衰落和代表那个时代的道德与精神的崩溃,也有人认为她是逃脱了惩罚的不忠之妻。笔者在这部小说中读到的是一位具备独立意识的女性的沉浮一生,她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坚强的性格、自由的精神和现实的人生态度,在时世变化中寻求生存。本文旨在阐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性别文化制度如何作用于玛丽恩·福瑞斯特的身份建构。

2.社会性别理论概述

社会性别首先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如本在1976年提出的,这对西方的妇女研究有重大促进和发展。社会性别是指基于生理性别的雌雄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雌雄两性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雄性或雌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表现为社会对雌雄在生活、婚姻、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所扮演的角色的固定期待。

社会性别把两性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认为它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反映,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首先,社会性别揭示了两性关系的经济本质,认为作为基本社会关系的两性关系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其次,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深入揭示了两性关系的政治本质,即“性的政治”或“性别政治”。西方政治思想的一大特点是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二元论”和“两分法”。除了种族、等级制度或阶级之外,性别也是西方社会中的一种基本政治形式。政治是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运用权力,父权制是所有其他权力形式的根源,我们的社会和其他所有的历史文明一样,都是父权制社会。最后,社会性别理论还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分析工具,其独特之处在于从两性角度看待社会性别关系是怎样在历史中被不断叙述和塑造的。

3.《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社会性别文化的体现

3.1 理想化的女性特质对玛丽恩的影响

在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作者着力塑造一个温柔、善良、妩媚的年轻贵妇——玛丽恩·福瑞斯特,她是贵族阶层所要求的完美女性的化身。在这样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玛丽恩似乎只有保持理想化的女性特质才能达到男性的要求。玛丽恩是作品中唯一的女性,她处于故事的中心位置。其他男性角色——福瑞斯特上尉,弗兰克·艾林格及尼尔·赫伯特都把玛丽恩视为一个理想中的完美女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他们或欣赏、或赞美、或仰慕并使她保持女性特质。

对于福瑞斯特上尉来说,玛丽恩只是他婚姻的附属品。他们在婚姻上的结合给予了彼此身份。上尉成了玛丽恩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依托,而拥有玛丽恩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则证明了他作为一个男人所存在的价值。作品一开始就描述了被称为“福瑞斯特之家”的地方,这是一幢进入甜水镇第一眼看到和离开甜水镇最后一眼看到的房子,上尉的理想是在这幢舒适的房子里找一个适合他房子的女主人,其目的是让朋友们觉得这地方可爱。在他眼里,年轻、优雅的玛丽恩就是他房子的理想主人、他理想中的妻子。由此看来,玛丽恩只是他财产的一部分或是他财产的装饰点缀,他认为拥有玛丽恩的自豪与他对拥有牛群和花卉的骄傲并无二致。他喜欢妻子佩戴首饰,这些首饰“一定要说明他买得起,而他的夫人又配佩戴”。一方面,玛丽恩仍然是福瑞斯特上尉可以向外人证明他的价值的象征。另一方面,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社会性别结构对男性作用的结果。

在弗兰克眼中,玛丽恩只是一个情妇,他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玛丽恩的态度:在他需要她时,他竭尽全力地讨好她,显示出一个温柔多情成熟男子的魅力;当上尉家风光不再,而他又有了结婚对象不再需要她时,他立刻变得冷酷无情,拒玛丽恩于千里之外。弗兰克的无情背叛可以免于道德的谴责,而玛丽恩对他的恋情就要遭受人们的唾弃,这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因此,玛丽恩成了弗兰克性伴侣的附属品,他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玛丽恩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和作用。

尼尔崇拜拓荒时代的化身福瑞斯特太太。对他来说,玛丽恩从来就不是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而是一个审美理想。尼尔在她身上所寄予的美和道德理想实际上代表着贵族阶层所要求的女性美的道德标准:举止优雅,恪守妇道。二十岁那年,尼尔偶然发现了她和弗兰克之间的私情,他的理想破灭了。玛丽恩在尼尔心中的光环慢慢褪去,进而引起尼尔内心的厌烦和蔑视。

即使玛丽恩重拾作为一个女性典范所拥有的魅力,她依旧受制于男人。只有在有权有势的丈夫的帮助下,她才得以维持那令人钦佩的女性特质。因此,由福瑞斯特上尉、弗兰克·艾林格、尼尔·赫伯特所体现出的男性主宰的价值观和玛丽恩对父权制价值观部分的内化都成为她寻求自我身份路上的绊脚石。

3.2 玛丽恩对社会性别文化的意识与反抗

《一个迷途的女人》是对二十世纪后拓荒时代女性命运的一次考验。玛丽恩的生活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平静。在故事的开篇章节,她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其魅力被上尉珍惜、被尼尔仰慕,被当地的普通妇女嫉妒。然而,与一个比她大二十五岁富有的男人的这桩婚姻并没有满足她。事实上,尽管她对物质上的安全感的渴望很明显,她的内心仍然满怀对爱的渴望。玛丽恩与弗兰克的情人关系表明了她对社会传统观念的反抗。尼尔对玛丽恩与弗兰克关系的谴责表明了他根深蒂固的父权制观念。玛丽恩只是在尼尔的理想中成为他失之已久的女人,只是相对于那个上流社会的标准来说是“迷途”了。上尉过世后,她不愿意牺牲自己,不肯当这些伟人的未亡人,愿意接受任何条件活下去。即使被弗兰克抛弃、丈夫去世,玛丽恩也不放弃对快乐生活的追求,孤独和与世隔绝是她无法忍受的。她宁可被人嘲笑为“风流寡妇”,也不愿和那些恶毒的饶舌妇们来往。玛丽恩蔑视贵族阶层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无情地嘲弄她所遵循的繁文缛节,无视高低贵贱的等级思想,保持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普通妇女,她非常讲求实际,具备坚强的品性和极强的应变能力。她很清楚昔日辉煌年代的荣耀已无法护佑她,唯有理智现实地面对这个新兴的功利主义世界,才能保全她自己。不管对艾维有多么蔑视,但此时丧失了社会和经济地位,为了生存、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处境,她不得不忍受屈辱,与粗俗的毒艾维打交道,设法还清债务,重新获得自己的地位,表现出宠辱不惊、处事豁达的人格力量。

回到加利福尼亚后,玛丽恩又认识并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古怪的英国老头儿”,随他到了南美洲。她似乎又过上了想要的贵妇生活:住在自己的庄园里,参加大饭店举办的宴会,出门乘坐漂亮的法国汽车,带着女佣人,“穿裘戴皮”,“好像应有尽有”。玛丽恩重新获得了富裕和社会地位,连曾经对她很失望的尼尔都为她 “一直到死,还是受到很好的照料”而感到欣慰。

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要生存下去,而且要生存得好,坚强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素质,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心理素质。玛丽恩的坚强不仅体现在她坦然地面对爱、财富和地位的失去,而且体现在她对精神压力、人格欺辱的忍耐上。

4.结语

玛丽恩“愿意接受任何条件去生活”,不是被动地任命运摆布,更不是自甘堕落,而意味着在任何客观条件下都珍惜生命的价值,不逃避现实处境,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命运。玛丽恩的成功源自她对社会性别文化的洞察力与相应的反抗行为,最终实现自我。

[1]Karen J·Warren.Feminism and Ecology[J].Environmental Review,1987:3.

[2]James Schroeter.Willa Cather and Her Critics[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3]罗婷.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6]朱炯强.薇拉·凯瑟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凯瑟上尉弗兰克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薇拉·凯瑟地域书写中的流动主题研究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救人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救人
薇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从《驯悍记》看凯瑟丽娜的“悍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