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2015-12-17张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园艺顶岗校企

张晓梅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德宏 678400)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张晓梅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德宏 678400)

“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德宏师专生命科学系园艺技术专业于2010年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采用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手段,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学校入学率稳步提升,专业办学条件得到保障,取得一定的社会效果。

高职园艺技术;“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应改革原有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的要求,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1],于2010年实施了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其特殊性,注重的是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因此职业能力训练受到普遍重视[2]。该校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职业能力训练采用顶岗实习方式,以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

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针对基础知识、技术操作、综合技能等不同重点的学习,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将能力分解为基础素质能力、综合应用素质能力及专业核心能力三大方面,基础素质指的是思想政治、体能、表达、沟通能力;综合应用素质能力指的是园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外语、应用文写作等应用能力,这两部分能力培养和训练历时两年在校完成,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的综合反映,主要由在校内实验实训、见习和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完成。所有知识能力培养课程又分为五大模块完成,即通识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五部分。其中,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50%,课时占总课时的近60%。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2 “2+1”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取得的成效

2.1 缓解学校办学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课程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四个环节实施,学生主要在实验室或有限的试验场所,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技能训练,即使有见习环节,也受季节和场所约束,存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学习。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场所[4],学生在不同岗位或轮换岗位参与全年不同生产项目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劳动,参与项目覆盖面广,作业环节多,其中包括育种、种苗选育、栽培管理、促控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销售管理等产、供、销各环节的锻炼,极大地缓解了学校专业办学场地不具备、设施投入不足、实训项目单一、工学矛盾突出的现状。

2.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园艺专业同学在顶岗实习企业参与不同品种、全年不同季节的生产项目和作业环节的训练,通常经过1~2个月的训练,专业学生都可以成为某个项目的熟练工,然后不同项目组轮换交叉实习,通过不同生产项目的训练,显著提高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使专业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感,极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综合技能,满足学生就业与行业要求,实现“零缝隙”对接,2010级、2011级园艺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100%。

2.3 根据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部分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修订和实施,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符合行业和岗位需要,为专业办学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在“2+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积极征求企业意见,针对合作企业设施栽培设备及观赏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的先进性,特意将设施园艺、无土栽培、观赏植物栽培实训三门课程调到第五学期,由企业派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结合企业生产完成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有效解决园艺专业办学产学脱节的矛盾。

2.4 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获得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部分课程实施“一课双师”制有利于提高课程实践教学部分的教学效果,同时,部分专业课教师不定时到合作企业观摩学习和交流,掌握新的实用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有利于教师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3 “2+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和学校达成目标不统一企业更多关注其利润的最大化,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希望学校提供廉价用工,同时获取优秀毕业生资源,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偏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没有耐心。另外,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更多的停留在私人感情合作领域,这对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非常不利。

3.2 部分课程的教学管理难以监督在该模式的1年顶岗实习过程中,有部分课程或课程的实践部分由企业安排兼职教师负责实施,改革的初衷为减轻2年学校学习的课时压力,以及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变抽象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物讲解和能力训练,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但对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过程难以监督和检查,应建立科学、实效的校外兼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3.3 学生实习管理难度较大因为企业生产规模和项目安排,顶岗实习学生分布在滇中四县市区,距离学校较远,管理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虽然每届班级实习都指派一名校内指导教师监督管理,但监管教师是双肩挑,遥控管理,对学生生活、工作、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难免会出现管理疏漏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3.4 “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够“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一方面是利用企业资源增加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就业率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校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解决产学脱节的矛盾。但在三年的运行中,因为教学任务过重以及学校奖酬制度的制约,专业教师只是间歇性的到企业观摩学习,训练程度和培养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差距。“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

3.5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应既表现在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基础上,也表现在合作领域和合作深度及取得的成效方面。目前的合作仅表现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提高专业就业率及共同探讨课程设置、共同开发课程,企业利用学校资源保障用工需求的简单层面上。由于企业对知识产权及竞争核心力的保护,不愿意开展科研合作,制约着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持续性。

4 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4.1 提高对“2+1”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2+1”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是最适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方式。通过运行该模式,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检验自身不足并及时补充或改正,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都有利,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推广。由于尚处于实践探索过程,很多学生和家长不理解、企业不配合,因此要全方位地做好该模式的宣传工作,提高教师、学生、家庭和企业的认识,以期得到各方的密切配合。另外,可通过政府引导、媒体宣传等手段,营造企业支持教育的氛围,增强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的责任感,激发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共赢模式由于校企双方经营管理的关注点不同,为了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必须建立双方合作共赢的平台。一方面,企业为专业办学提供实践训练的场所和行业岗位内专业的、优秀的、值得尊敬的导师和技能工人,让学生觉得在企业能真正的长知识、学本事,改变学生观念里顶岗实习就是纯粹做苦力、当小工、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之爱岗敬业。因此,校企业应联合制定派出导师的监督和考核聘用的管理办法,可参照《德宏师专校外兼职教师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执行。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的学生要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和“下得去、留得住”的工作作风的训练,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条例》,以制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持续不间断地为企业提供综合素质优秀、职业能力达标的合格的专业人才,将人才培养中的“用得上”落到实处,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人才输血库,提高校企合作的源动力。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可把“双师型”教师作为职称评定、课酬、学习进修的重要条件,每学期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专业教师应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作用,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以获得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对于兼职教师的聘任,学校应有计划地从企业及社会聘请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企业家等优秀人才;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学校应该同专职教师一样对待,要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和制度约束,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4.4 转变学生管理观念解决“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困难应从转变学生管理观念入手。学生不适应、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思想出现问题。面对这一既不完全等同于在校学生,又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员工的特殊群体,必须加强管理,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三年全过程。对于一、二年级在校生,可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优秀毕业生到校做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和交流座谈,使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前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为校企合作培养的顺利实施提供思想保证。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对岗位不满意、工资待遇不满意、迟到早退、矿工、违反纪律等现象,校企要加强协调合作,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确立角色定位,做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到企业之后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园艺技术专业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可以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出贡献,为云南花卉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1] 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07(4):48-50.

[2] 邹配文.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42-44.

[3] 胡繁荣.园艺技术专业“生产过程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5-8.

[4] 章玉平.高职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23):188-190.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立项项目(A201208)。

张晓梅(1969-),女,云南龙陵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植物栽培与栽培生理及农学专业教学及管理。

2014-11-19

S-01

A

0517-6611(2015)02-379-02

猜你喜欢

园艺顶岗校企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