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12-17尧瑞霞黄江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设备处广东广州510225
尧瑞霞,黄江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设备处,广东广州 510225)
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尧瑞霞,黄江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设备处,广东广州 510225)
近年来,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质疑比较集中在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基本技能不强方面[1]。这种批评由外而内,对高教系统的触动非常大。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实行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其中,实践教学是一个核心指标。各高校把实践教学环节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也成为本科教学改革的热点。但当前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存在许多误区,这些值得进一步深思和探讨。
1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践教学的硬件和经费投入不足
1.1.1实验场地、实验仪器严重不足。由于扩招后实验场地建设跟不上,许多实验室变成多功能室,既是开展实验教学的课室、实验前的准备室,也可能兼任储藏室,存放许多实验器材。先进的实验仪器不足,已有大型仪器很难满足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一些基础实验室和计算机室,由于课程连排,仪器连续使用时间太长,故障率增大,几乎没有维修保养时间;一些基础实验的大型精密仪器经常是“带病”工作,无法正常保养,造成仪器的使用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1.1.2校内外实习场地严重不足。由于扩招,校内有限的空地基本上都建起了学生宿舍或教学楼,造成校内实习场地有限,只能开辟校外实习场所。一些位居中心城市的地方院校,校园面积本来就不大,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大中型企业更乐意接受重点高校的学生进驻实习,而地方院校就相对居于劣势,由此造成校外实习场地数量不多,特别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实习场地有限,校外达标的实习场地有限。
1.1.3实习经费不足。校外实习场地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地方院校把实习场所定位于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接收实习学生数量有限,能指导学生实习的企业工程师更有限。且实习经费紧张,校外实习的往返经费对学校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且实习经费是按照预算下拨,一旦事实上产生的经费超过预算,实验教师一般都只能选择放弃。
1.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匮乏
1.2.1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许多专业,特别是一些新型专业,由于缺乏专职实验教师与实验人员,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实验材料,课中指导多组学生做实验,课后还要收拾实验室,忙得不可开交。
1.2.2实践教学优秀师资不足。实践教学最需要教师的经验与实践技能。新入职的教师大都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基本没有教学经历。大量缺乏实践技能训练的新教师担任实践课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1.3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科学按照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各类课程都要编写教学大纲,用来规范教学运行,但制度的刻板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实践教学。一些农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受天气影响特别明显,一些工科专业受工厂生产的季节性,甚至国家政治(如珠三角地区许多外向型加工企业的出口订单)的影响较大,学校预定的实践教学时间很难同时满足规范制度的要求和教学资源的需要。
1.4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质量不高受部分条件制约,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中只有验证型实验、常规性实践教学可顺利开展,而探索性、创新性实验较难开展。实践教学一成不变,一些在行业生产中已淘汰的实验技术仍然出现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此外,还有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为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勉强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实践教学课程,拼凑痕迹明显,总体教学质量不高。
2原因分析
2.1部分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当前不少地方本科院校认为既然学校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实践教学就是主渠道。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说明学校实践教学需改革,就需加大在总学时中的比重。这种对实践教学的过高要求,导致实践教学“不能承受之重”。如盲目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许多实验课只能多人一组进行;许多实习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这样短期的实践教学易流于形式,走马观花,长期的实践教学易使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根本达不到训练实践能力,应用理论知识的目的。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把专业与产业完全挂钩,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是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就应与产业紧密结合。典型的做法是在课程设置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这样做优点比较明显,毕业生相对好就业,特别是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但缺点也比较显见,学生的能力培养仅围绕某一产业进行,只重视一技之长的熟练掌握,后续发展潜能有限,不符合本科培养的基本要求。
对实践教学口头重视,实际不重视。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一是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许多地方院校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作为自己的特色追求;二是社会就业的竞争,通过就业的“市场细分”和错位竞争力,培养能直接为企业所用之人才。但以上两种压力都来自外部,并不必然成为激发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在动力,因此经常出现口头上很重视,行动上不重视,文件上很重视,执行上不重视的现象。
2.2教学资源、经费和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扩招后实践教学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高校相比,经费来源渠道更加单一,只有按照招生数拨付办学经费,自身造血能力又有限,各种办学资源一直十分短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2.1历史欠账。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硬件建设一直不足,而在需要竞争申报的教育主管部门划拨的各种专项经费中,能够申报成功的可能性远小于重点院校。
2.2.2优秀师资不足。由于在硬件建设方面比不过重点院校,实验室建设落后,各种物质待遇也根本无法和重点院校相比,因此很难吸引到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来校工作。许多地方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已非博士不要,而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又不愿意做相对劳累的实践方面的教师。此外,优秀青年教师的流失一直是困扰地方高校的一大难题[2]。
2.2.3扩招后基础建设跟不上。自1997年开始的高校大扩招,重点院校扩招的规模不大,地方院校成为承担扩招任务的主力军。地方院校在“做大”还是“做强”的犹豫中,几乎都选择前者。扩大招生规模,必然要上新专业,因为原有的专业数太少,不可能容纳更多的学生[3]。许多地方院校持续扩招,学校专业增多,实验室等硬件建设却跟不上。
2.3现有的管理和分配制度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经费总量严重不足,而有限的经费在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与学校内在制度导向有关。如学校要上层次需办研究生教育,目前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有这种内在冲动,很多学校都把它明确写入学校的近期发展规划。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教学型大学,原本应该能够办好本科层次,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当前的环境下,就有点勉为其难。而有限的办学经费向科研倾斜投入,导致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不足,这也是导致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工作量化制度在许多院校都已施行,这种量化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工作重量不重质,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只能对课程质量的合格门槛进行要求。新老教师间无法发挥“传、帮、带”作用,课程质量很难真正得到提升。
2.4对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解误差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展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是近年来学校教学条件改善的直接推动力。但评估要求教学运行管理规范,而保持相对稳定是高校应对评估的普遍措施,但是这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质量。评估要求高校必须开设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但对于地方院校,是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一指标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只好通过取消基础性实验、训练性实验来拼凑所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3对策与建议
3.1改变思想观念,切实重视实践教学落实人才培养是学校与社会两个阶段完成的[4]。院校实践教学仅仅是对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的培训,不可能培养出立即为企业所需的人才。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改变时下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中存在的“人才教育”思想,即把“两阶段混为一阶段”,将学校教育的目的归结为人才培养,将文凭与学位、人才划上等号,将学校教育的层次等级对应于人才的级别,切实使实践教学回归到教学本身的目的和要求。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从提高师资队伍入手,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创造条件,在学校的制度措施上对实践教学予以倾斜,让学校的所有教师热爱并愿意从事实践教学,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真正投身到实践教学中去。要注重年轻实践教师的培养,鼓励院系构建以老带新的实践教学团队,既使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快速成长,又让老教师能够以科研带动教学,把前沿的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
3.3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一是要积极争取办学主管部门加大对地方院校经费的投入。首先学校主管部门应改变观念,认清地方院校是承担本科教学的主体,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完成者,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表现的主要特征之一。重点高校在一轮一轮的重点投入之后,硬件建设都很完备,而这时加大对地方本科院校投入的扶持力度,无论对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还是对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积极性来说,其投入产出效应都将十分显著。二是高校自身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升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没有经费投入做前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3.4完善激励机制,切实促进实践教学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制度导向要趋于合理,才能保证有限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以不断改进实践教学。制度导向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一是学校的发展问题,即学校的定位、规模是否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规划相匹配。地方本科院校如果仍定位于研究型,或者是对科研持扶持倾向,实际上就是忽视教学,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遑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二是利益分配机制。要彻底改变重量不重质的量化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教师追求教学质量的利益分配机制。
参考文献
[1] 林佳佳.江苏扬州36名大学生回炉读中专学习专业技术[N].东方早报,2006-09-028.
[2] 马丹,马玲.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流失及对策[J].交通高教研究,1998(3):26-27.
[3] 杨荣昌.中美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比较及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87-91.
[4] 励雪琴.教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4.
摘要首先归纳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在教学硬件与经费、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强调要在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完善激励机制,切实促进实践教学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Regional University
YAO Rui-xia, HUANG Jiang-hua(Department of Equipmen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hardware and funds, teachers team, management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regional universities were summarize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several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teaching, strengthen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ncrease fund investment, perfect innovative mechanism, promote practical teach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Regional university; Practical teaching; Problem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5-04-24
作者简介尧瑞霞(1968- ),女,河南安阳人,实验师,硕士,从事实验室建设装备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8-3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