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庆方言“可VP”型问句句法特征及其归属之我见

2015-12-17鲍红王天翊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鲍红+王天翊

摘    要: 安庆方言“可VP”型问句可表未然时体,有“可VP”和“可VP了”两种格式;可表已然时体,有“可VP着”和“可VP的”两种格式,还可用“可VP”式表中性时体,有一般性“可VP”问句、附加式“可VP”问句、混合式“可VP”问句等几种形式。

关键词: 安庆方言    “可VP”    已然    未然    中性时体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属于江淮官话的安庆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也有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反复问四种疑问句形式,但没有“吗”字是非问,却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可VP”型问句。副词“可”的功能是用在疑问句里表疑问,构成“可VP”式问句。汉语句子从绝对时角度可分己然和未然两类:事件在说话之前或说话之时已发生(过)或存在(过)的句子为已然句;事件在说话之时尚未发生的句子为未然句。“已然”和“未然”主要询问事件和状况,都具有时体性,表示静态的性质和状态的谓词性成分不具有时体性,因此无所谓已然或未然,可称为“中性时体”[1]。性质形容词描写性状,判断动词“是”用于判断或说明,能愿动词表示意愿或可能性,这些一般都不具时间性。本文考察安庆方言“可VP”型问句的各种句法表现。安庆方言为笔者母语,文中材料来自笔者的自拟或实地调查。

一、“可VP”表未然时体或中性时体

(一)表未然时体

a式:“可VP”。用来询问未发生而将要发生的事,VP为谓词性词语。句末常加语气词“哎”,“哎”会随前一音节尾音不同而发生变调,变读为“唻、歪”等音。语气词“哎”省略不影响句意。如:可走?∣可去跳舞?∣可抽烟唻?∣可叫你去哎?∣可看电视哎?

b式:“可VP了”。询问未来是否重复发生过去已发生的事或重复出现某种性状时使用此格式。如:苹果可吃了(还吃不吃苹果)?∣电视可看了(还看不看电视)?∣可去上网了(还去不去上网)?∣可恨他了(还恨不恨他)?这种用法老派用得较多,新派的中青年人常用“还V不VP”反复问形式。如“电视可看了”,说成“电视还看不看了”。

(二)表中性时体

用“可VP”,一般有句末语气词,也可省略。如:他可认得你?∣你可真去?∣你可是大学生唻?∣可拿得动哎?∣可敢去?∣可暖和哎?∣可能吃哎?∣可冷?∣她可漂亮唻?不过如果问的是情况或性状的变化,那么这些词语也就具有了时间性。

(三)表已然或曾然时体

1.表已然时体。用来询问某一动作或事件是否已发生,也可用来询问某一性状或情况是否产生或变化。有c、d两种格式。

c式:“可VP着”。如:他可去着(他去了没有)?∣可真吃着(真吃了饭吗)?∣这个问题可讨论着(这个问题讨论了没有)?∣话可讲清楚着(话说清楚了没有)?∣作业可写好着(作业写好没有)?∣水可热着(水热没热)?

“着”为表完成的动态助词,表事态变化的语气词,还是已然体语义标记。

d式:“可VP的”。如:今朝可上课的(今天去没去上课)?∣你可去唱歌的(你去没去唱歌)?∣昨个你可玩游戏的(昨天你玩没玩游戏)?∣可请他看戏的(请没请他看戏)?∣这么大烟味,你可抽烟的(你抽没抽烟)?∣在奶奶家可做事的(在奶奶家做事没有)?

d式中VP通常为动宾结构,若是连谓或兼语短语,则其中一个VP也是动宾结构。少数性质形容词也可以进入d式。VP不能为单音节动词。“的”为语气词,标记已然语义。

“着”和“的”都表已然,但有区别:①“可VP着”中的VP一般很少为动宾结构。如安庆方言通常不说“可洗澡着、可吃饭着”,而说“澡可洗着、饭可吃着”。“可VP的”中VP一般为动宾结构。②“可VP的”中VP通常不能是单音节动词,“可VP着”中VP没有这个限制。③少数动宾结构可以进入d式,也可以进入c式,但语义不同,如:可上课的?——询问去没去上课;可上课着?——询问是不是已经在上课了。④“可VP着”侧重对某一动作行为或性状的变化是否已发生提出疑问。疑问焦点为VP中某一成分。“可VP的”侧重对整个VP所代表的事件是否已发生提出疑问,疑问焦点为整个VP。原因在于“着”兼属动态助词和语气词,虚化程度不及“的”;“的”为作用于全句的句末语气词。

2.表曾然时态。用于询问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事件。句中有表经历态的动态助词“过”,句末语气词不是必有成分,加上可舒缓语气。如:老李可当过老师?∣芒果你可吃过哎?∣你可去过上海?∣他可在一中念过几年书哎?

表示中性时体的“可VP”,如果强调其动态变化就有了时体功能。如:

(1)a可敢去哎敢不敢去?

b可敢去了①还敢不敢去②是不是敢去了?

c*可敢去着?

(2)a可能吃哎?

b可能吃了①还能不能吃②可以吃了吗?

c*可能吃着?

(3)a你可是老师?

b你可是老师了①你还是不是老师②你已经成为老师了吗?

c*你可是老师着?

(4)a可讨厌他?

b可讨厌他了①还讨厌不讨厌他②现在讨厌他了吗?

c*可讨厌他着?

(5)a水可冷唻?

b?水可冷了?

c水可冷着水冷没冷?

(6)a可漂亮唻?

b?可漂亮了?

c?可漂亮着?

上例(1)至(4)中b句之所以有两种句意,是由于b①的语义背景是“原来敢去/原来能吃/原来是老师/原来讨厌他”,b②的语义背景是“原来不敢去/原来不能吃/原来不是老师/原来不讨厌他”。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心理动词表示可能、意愿、判断、说明、主观情感等,本不具有时间性,因为问的是性状或情况的变化,才具有时体性。实际口语中b句两种句意分得很清楚,若可能产生歧义,则表达b①句意时常在动词前加“还”,说“可还敢去了/可还能吃了/可还是老师了”。例(5)c句成立,b句和例(6)的b句c句一般不成立。因为“冷”是动态性质形容词,所以能用“可VP着”强调性状的变化或实现,“漂亮”是静态性质形容词。“凡是可以带时态助词或趋向动词表示时态义,同时又可以受否定副词‘没(有)修饰的,就是动态形容词,反之,则是静态形容词”[2]。

时体不同的“可VP”问句回答方式不同。如:可走?——走/不走。可走了?——(还)走/不走了。可走着?——走着/没走。可唱歌的?——唱歌的/没唱歌。

二、“可VP”附加式问句

“可VP”问句还可以附加在一句话后面,作为独立形式使用,构成“可VP”附加式问句,表达各种语用意义。吕叔湘说:“这类问句,从形式上看,是抉择问句”,“但就意义而论,这类问句和单纯是非问句没有区别。”[3]邵敬敏认为:“从本质上讲,附加问属于‘是非选择问句。称它为‘附加问是从语用角度出发的分类,它的语用意义表示:就始发句S的内容征求对方的意见或希望对方予以证实。”[4]位于附加问之前的句子一般是陈述句,安庆方言“可VP”问句常用的附加问形式有“可对、可照、可懂、可好、可信、可是的”等。如:我们一阵家去,可好哎(我们一道回家好不好/好吗)?∣晚上吃面,可照(晚上吃面条行不行/行吗)?∣你们单位加工资着,可对?∣小王“五一”要结婚,可是的?∣我讲明朝(明天)要变天,可信唻?∣管么时候(不论何时)都不能急,可懂?

这种问句有的偏重于提出某种想法或建议,用“可VP”式征求对方意见,“可”后“VP”一般为“好、照”,如一二两句;有的偏重于先陈述一件事,接着用“可VP”式询问对方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以判断是非性质,“可”后“VP”一般为“对、是的”,如三四两句。当“可”后音节的声母为不送气辅音时,“可”的声母要变读为不送气[K],其余情况一般不变调。与一般“可VP”问句相比,附加问更加口语化,语气也更加委婉。

三、“可VP”问句与其他问句形式的连用

(一)“可VP”问句与特指问的连用,如:她可跟哪个讲过这个事哎?|可打听到着他病得么样子哎?|可买点么东子哎?|老板可问你么早儿家去哎?|放假可到么落块玩玩唻?|王妈妈可问你几年级了哎?安庆方言“可VP”问与特指问的连用较常见,也较自由,但与单纯特指问及单纯“可VP”问都不同,它既包含特指问对特指疑问点的提问,又包含“可VP”问所携带的询问、征求或确认等语义,语气更舒缓委婉。

(二)两个“可VP”问句的连用,如:可有人晓得她可结婚着哎?|可问着你爸爸后朝(后天)他可出差?|明朝(明天)可开会哎可听讲着哎?|他可走着你可晓得哎?

这种形式不多见,其中一个“可VP”问的动词一般只限于“晓得、听讲、问”等词。

四、“可VP”问句的归属

“可VP”问句是指在谓词性成分前加上疑问副词(F)“可”构成的问句,普通话没有“可VP”型问句,“可VP”型问句只存在于部分方言中。安庆方言“可VP”问句有一般性“可VP”问句、附加式“可VP”问句、混合式“可VP”问句等几种形态。在安庆人的语感中,“可VP”问句跟普通话“吗”类是非问和反复问存在双重对应关系。如:“你认识老李吗?”和“你认识不认识老李?”,在安庆方言中只用“你可认得老李?”一种句式表达。

安庆方言的是非问,从形式上看,虽然有“S+啊”式(如:今天不开会呀?)、“S+吧”式(如:他明天走吧?)和“S+噢”式(如:老王他们是礼拜天来噢?)三种类型,但从语用价值上看,“S+啊”式和“S+噢”式的疑问程度很低,只是说话人把已知信息用疑问形式表述出来,要求对方作更明确的回答。“S+吧”式疑问程度也很低,说话人并不以疑问为目的,只是用问句证实自己的推测。三种形式都可以说是“明知故问”,句末都不用升调,而用降调或平调。安庆方言没有表疑问程度高的“吗”类是非问。虽然也有“VP-neg-VP”反复问,但使用频率远远不及“可VP”问句。普通话中疑问程度很高的“吗”类是非问和反复问,在安庆方言中正是“可VP”问句。因此,将“可VP”问句处理成反复问或是非问句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又不能断定“可VP”问句就是是非问句或反复问句。

关于“可VP”问句的归属,语言学界一直存在分歧。朱德熙把它看做是反复问句,认为“就其性质来说,却跟其他方言里由谓词性成分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并列起来组成的‘VP不VP型反复问句相当”[5]。赵元任把“可VP”问句定为是非问[6]。刘丹青认为朱先生认定“可VP”式问句为反复问句的三条理由不能成立,“似乎‘可VP式宜于看做是非问句,因为看作正反问句会遇到困难”[7]。游汝杰指出吴语中的反复问句,未然体可分为“F-V”“V-neg.-V”“V-neg.”三大类;已然体可分为用发问词构成的和否定词构成的两大类。他认为“F-V和“V-neg.”不是反复问句,而是是非问句,不过可以把它们作为反复问句的对应形式研究[8]。袁毓林把“可VP”型问句与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双重对应,认为不能简单地说“阿VP?”型问句是或不是是非问句,因为是非问句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类,它的内部很不一致,并进一步指出“阿VP?”跟“VP吗?”“VP不VP”双重对应,但“阿VP?”跟“VP吗?”对应得更严格,可以合称为正反问句。”在共时平面上,苏州话的‘阿VP型问句跟北京话的‘VP不VP型问句和‘VP吗型问句是双重对应的”[9]。

以上各家观点立足点不同,分析的侧重点自然不同。实际上普通话是非问、反复问和选择问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样的归类是否有点简单化?如:普通话是非问“你走吗”可以说成反复问“你走不走”,进一步考察发现还可以说成选择问“你走还是不走”,答问方式相同,都是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见,普通话是非问、反复问和选择问之间的界定本身就不是很严格。“可VP”型问句在方言中的表现也不是完全一致。本文考察安庆方言“可VP”型问句的目的主要是为“可VP”型问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新鲜的方言材料。由于安庆方言“可VP”型问句属强式疑问句式,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暂将其与是非问、特指问、反复问和选择问四种疑问句平行分类,而不给予其一个明确归属。

参考文献:

[1]王琴.安徽阜阳方言的“可VP”反复问句[J].方言,2008(2).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

[4]邵敬敏.“X不X”附加问研究[M]//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

[5]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

[6]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28(1958).

[7]刘丹青.苏州方言的发问词与“可VP”句式[J].中国语文,1991(1).

[8]游汝杰.吴语里的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93(2).

[9]袁毓林.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J].中国语文,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