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信箱
2015-12-16
我拍过几次车展,总是拍不好,光线暗、来来往往的人多、模特又总在动,请问拍车展有什么技巧吗?
拍摄车展的确有一定难度。正如你所说,车展人来人往、光线暗、模特不停在变换动作,这些都是拍好照片的障碍。要拍好车展,要从器材和技巧两方面入手。
器材方面,最好选用对焦快速准确、连拍速度高、镜头素质好的相机。高像素全画幅单反、无反最好。镜头方面,有大光圈广角、标准和人像定焦镜头最好,没有也可使用大光圈广角、标准和长焦变焦镜头。为应对光线暗、色温复杂的情况,可以带上一只外置闪光灯。备用的电池、卡要准备好。三脚架一般不需要,可以带上一只独脚架。
除了器材,技巧也很重要。车展中拍摄最难的一点就是拍出清晰的画面。而提高快门速度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快门速度呢?一是可以打开机身或镜头的光学防抖功能。正常情况下,效果相当于快门速度提高2~3挡。二是提高ISO感光度,这是把双刃剑,ISO感光值越高,快门速度越快,但获得的画质也越差。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慎重,特别是控噪能力普遍较弱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三是采用大光圈,但带来的问题是景深变浅,焦点的控制难度增大。如果这些方式都试了,可是手持仍然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怎么办呢?可以尝试使用电子取景器EVF取景,让脸部和左手形成L状固定相机。同时,双脚前后站立姿势和双肘支撑身体上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姿势,这样可以提高拍摄的稳定性。
光线方面,展览大厅的顶部虽然会有稳定的光源提供,但厂商为了突出自己展车的局部,往往会增加很多发光源,而这些光源的色温和亮度很多都不一样,主照明灯是白色,而一些突出气氛的射灯有的是蓝色,有的是红色,有的还是绿色,这些光线交织在一起,让拍摄者很难掌握。因此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正光,也就是展台的主要光线来进行拍摄。考虑到车身都经过特殊处理,所以反光比较严重,所以可以使用偏振(CPL)镜片来消除反光。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闪光灯来消除杂光。在测光点的选择上,如果仅仅是拍摄汽车,那么可以用中央重点测光,甚至是平均测光模式,准确率都相对较高,但如果画面中有车模出现,镜头的重点就会有所偏移,测光点就要放在模特的脸部,这时候采用点测光是最佳的。通过曝光补偿的增减调整背景的曝光,宁欠勿曝,给后期留下足够的调整空间。
最后是构图,难点在于要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镜头广角端的畸变,例如在用横构图突出车前脸的霸气,用竖构图表现车身流畅的线条。拍摄车身局部的细节,比如从倒车镜、车标、内部装饰、仪表盘时可以使用微距镜头,用小光圈、大景深拍摄。在视角的选择上,选择0度,也就是和车平行的角度去拍摄,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允许,90度的大俯视效果也很震撼。
雪后银装素裹的景象十分漂亮,但我拍了几次,效果总不理想,可否介绍一些拍摄雪景的技巧?
雪天里的场景往往很宏大,因此在镜头的使用上可选择长焦与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用来拍摄远处让人心动的角色,而广角和超广角镜头用来增加形式感,使场景更宏大。如果想拍摄雪景人像,要带着那些定焦大光圈镜头。另外遮光罩、偏振镜、相机保暖套、备用电池、镜头布,防水袋等也都要备好。
拍摄雪景容易出现3种问题: 一是曝光不准,大部分情况下曝光不足,造成画面比较暗淡;二是色彩不准,偏蓝、偏绿居多;三是拍出来白茫茫一片,不生动。针对这3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是从曝光入手。由于雪景大面积的白色会影响相机的测光效果,如果使用中央曝光或多区域曝光方式很容易造成曝光不足,因此要适当增加曝光,具体增加多少根据实际情况不同,一般增加0.5~1.5挡即可。
其次,常规的“自动白平衡”在雪天里基本不能采用,在这种模式下所得到的图片会偏蓝,色调偏冷,应该及时调整色温,试试将照相机的白平衡调整到8000K~10000K ,或者可以直接选择“雪景/阴天”的自动白平衡模式。
第二,为避免画面白茫茫一片,不生动,可采用几种办法:一是选择在合适的光线下拍摄。比如采用逆光拍摄,能营造成明暗对比,使作品更有立体感;画面中的阴影能凸显雪的晶莹质感,彰显雪地的轮廓。而在散射光下拍摄的场景,会带来一种宁静悠远与孤独神秘感。
第三,使用一些道具会为作品增色不少,通常可以用雨伞、水果、灯笼,烟火等,当然围巾手套也可以作为道具来使用,这样会显得自然清新,因为环境的原因,不发亮道具的颜色要鲜艳,这样才能造成视觉重点,而发光的道具可以在暗色的环境下立刻成为视觉中心,摆脱平淡,让作品更具吸引力。
第三是制造纵深感,采用突出前景建立视觉引导线以突出透视效果,这种场景大多用广角超广角镜头;用朦胧雾气营造透视感,或许有的摄影人觉得没阳光拍不了片,其实雾气对于拍摄雪景来说是非常有力的工具,近景清晰,远景模糊,致使画面强调了空气透视而产生错觉的强烈纵深感,同时散射光可以让整个场景变得宁静神秘。
拍摄人像时,为了突出人物,我通常会使用大光圈去营造浅景深的效果。但这样会造成背景过度虚化,如何既能突出人像,又表现环境呢?
拍摄环境人像时,可以用下面几种办法平衡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1.调节光圈、感光度、白平衡等参数。首先根据现场光线决定感光度。为了适当表现环境,不宜用过大光圈。比如采用85mm F1.4镜头,可用f/2.8-4的光圈,同时感光度适当提高一些,以保证快门速度不至于过慢而产生不必要的抖动(如果是弱光或夜间拍摄建议带上三脚架)。而白平衡则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如整体想要营造一种偏冷的气氛,可以调节色温使整体偏“蓝色”。
2.选择合适的环境。环境肖像很重要的一点是环境的表达,环境可以交代画面中人物的身处地点,烘托整体氛围。有时可以根据拍摄的人物预设出一个适当的环境。
3.添加或充分利用道具,与环境“互动”。利用道具拍摄人像将会给照片添加一些趣味性。比如图04,本身环境是在室内的窗户旁,白色的窗帘与空空的大理石地板,如果只在原有的环境下拍摄人像有点乏味,于是增加了几束花。既点缀了画面,也为整体环境添加许多浪漫的气息。
在传统思维里,我们拍摄人像照片通常会比较注重人物的姿势、表情等,以人物为主题来进行创作,而有时,我们可以考虑“主体倒置”的思维,使人充当整幅风景的“陪衬”,或许会有别样的效果(图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