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雍正珐琅彩碗即将登场
2015-12-16晓璋
晓璋
即将于12月2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上演的香港佳士得本年度秋拍瓷器杂项拍卖中,一件估价待询的清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堪称本年度瓷杂拍卖的重头戏。
水墨珐琅碗可遇不可求
据佳士得瓷器工艺品部专家陈良琳介绍,雍正珐琅彩器向为收藏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宝,而其中又以画赭墨的水墨珐琅碗最为隽秀雅致,是珐琅彩中品位最高的品种,也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逸品。清代珐琅彩器长期深藏宫中,向为清帝秘藏,只受皇帝珍赏,每件均特别配置木匣及逐一订名,与一般御制陈设瓷有别。现今存世的珐琅彩器大部分典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寥寥可数在市场上出现的珐琅彩器则成为藏家梦寐以求之物。雍正珐琅彩本属凤毛麟角,极少在拍卖场上出现,雍正水墨珐琅彩碗更是从未公开拍卖过,此碗的珍稀可想而知。
据了解,此次香港佳士得推出的这件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其上以工笔描画一株梅树,枝干虯劲矫健,花瓣以淡墨细笔勾勒,凸显其洁白清高,树下几丛矮竹,双钩白描,密而不乱,次序井然,最显画家功力。碗另一半以浓墨行书写五言诗句:“月幌见踈影,墨池闻暗香。”再以金红料钤印“凤采”、“寿古”、“香清”三印。清代珐琅彩瓷发祥于康熙朝,但如此碗结合诗、书、画、印的装饰手法则是雍正皇帝亲自指挥下形成的。雍正帝对珐琅彩制作可谓事事关心,在清宫档案中不难发现其命令珐琅作制作诗、书、画、印纹样的瓷器,更要求先呈送画样让其过目,可见雍正帝对珐琅彩之重视,及其儒雅秀气的艺术品位。据介绍,此碗经英国收藏家Donald Bonney及Paul Freeman相继珍藏达30多年,此次第一次现身拍场,是藏家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乾隆海棠尊工精艺绝
本次“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中还将有一件精致珍罕的清乾隆粉青地开光粉彩四季花卉纹象耳海棠式尊亮拍。
此尊工精艺绝,传世的近似例寥寥可数,各例的纹饰大同小异,且同属乾隆年间的宫廷御瓷,但已知作品中仅两例饰四季花卉,本拍品即其中之一。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件相同之作,它与本拍品很可能原属一对。
此精美瓷尊糅合了御瓷的两大特征,即瓷胎之上施粉青釉和绘制釉上粉彩的工艺。以本尊的开光为例,描绘四时花卉的珐琅彩皆浓淡有致、美不胜收。其中一景用折枝梅花与茶花象征冬天,另一开光内绘粉红、大红和黄色牡丹。第三面开光呈现的是夏天盛开的石榴与茉莉,而第四面开光内描写的是代表秋天的白菊与金菊,衬以萱草湖石。
另一件重要拍品为10扇清宫屏风,集合了清宫造办处不同作坊中最优秀匠师的工艺,计有漆绘、缂丝、刺绣、绢本及纸本绘画、木雕和镀金,连手打造出这件华丽绝伦的工艺精品。
明宣德蓝地白花牡丹纹大盘也是本次拍卖的重点。明宣德青花瓷享负盛名,而此盘的装饰手法有别于一般常见的青花纹饰,而是在幽邃深沉的霁蓝釉上留白而成,效果格外显著突出。
泛亚洲佛教艺术品齐亮相
除了这件珍贵的瓷碗外,佳士得还将精心策划推出“大俱足—经典亚洲佛教艺术”拍卖会,呈现14件佛教艺术重器,包括来自尼泊尔、中国西藏及其他地区和日本的艺术作品和雕塑。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部门主管曾志芬表示:“如此多样化和罕见的泛亚洲佛教艺术品在一场拍卖会上亮相,实属首创。”
本次拍卖焦点是一尊北宋木雕观音坐像。此像估计来自山西北部地区,工艺精湛,妙相庄严,既是一件艺术精品,亦是一尊宗教造像。观音像较真人为大,在作品与观众之间营造了一种微妙的互动,让人心性澄明,如入物我两忘之境。本拍品源自中国古董商霍明志旧藏,曾刊载于其1930年出版的图录中。霍氏是最早于欧洲买卖中国艺术品的中国古董商之一,并积极引介中国佛像到欧洲。
同台竞技的一尊巧夺天工、可追溯至15世纪的西藏铜十一面观音立像以及一尊出自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13世纪)的鎏金铜释迦牟尼佛立像也是本次拍卖的亮点。
此外,佳士得还将在本季拍卖中首度举行“出云迭嶂—文人案头赏石”专拍,呈现一系列雅致的文人赏石。此次拍卖的拍品源自一私人珍藏,反映出藏家对供石传统的鉴赏力及理解,每件作品均经精挑细选,不可多得。焦点之作为一块刻有金农及高凤翰题字的深灰色灵璧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