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书案的前世今生

2015-12-16陈春玲

中国收藏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黄花梨材质宁波

陈春玲

宁波教育博物馆的一楼临展厅展示着慈溪郭永尧先生捐赠的明代硬木小书案一张。该小书案长75厘米、宽37厘米、高82厘米,由郭永尧先生捐赠。此案造型方正,装饰简洁,是一件典型的明代教学用具。前来参观的游客对此书案非常好奇,但不知其价值何在。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与馆藏的小书案在结构上及其相似的明代黄花梨小书案曾在2004年第4期《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上亮相过,又在2011年春拍中悄然登场,拍卖公司也重点宣传,自认是奇货可居。

原来该黄花梨小书案系清代江南织造名门“苏州夏庆记丝绸庄”创始人夏穗生及其后人所藏,夏穗生先生将其有序地传于其儿孙夏稻邨。夏稻邨先生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与苏州雷允上药店的创始人雷允上的孙女雷传珍女士结为伉俪。他们家藏有案类家具两件,解放后,雷传珍女士将其中的黄花梨画案无偿捐献给南京博物院。此案的一条案腿近上端有阴刻篆文收藏款,款字为三行、二十六字。内容为:“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假尔为凭,逸我百年。万历乙未元月充庵叟识。”另一张书案即此拍品,也有同样的铭款。

据考证,万历乙未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有铭文、款识的明清家具极其罕见。款识中的“充庵”是何许人,已不可考。从款识上看不能确认他是这件黄花梨家具制作者或是最初的主人,还是后来的收藏者。但画案、书案传至清同治年间,已归吴门夏氏收藏。

夏氏所藏小书案为黄花梨材质,木质坚硬,木纹优美,鬃眼密集,鬼脸纹清晰分布于面板及长牙板中部,牙板拐角衔接处的纹理拼接流畅,充分体现了苏作家具的精细独到之处。该书案造型简洁,通体光素典雅,体小不失大气,简约而显沉稳的品质,具有完美的形象和不同凡响大风采。整器为夹头榫结构,冰盘沿下出光素刀字型牙板,侧腿收分明显,比例谐调、线条简明圆润。珍贵木材的优良质地经特定工艺加工之后呈现出来的色泽,有“一寸之木,一日之功”的说法。此等工艺有着严格的制作程序,只有经过反复的研磨、擦透才能柔和、光洁、熟糯,予人最惬意的视觉享受和最舒心的触摸快感。在拍卖场上,这件流传有绪的小家具终于不负众望,被买家以108万元的高价收入囊中。

相比夏氏所藏的明黄花梨小书案,宁波教育博物馆收藏的明硬木小书案虽说其背后没有显赫的故事——它是郭先生2005年从江苏南通以40万元人民币购入的,但它的造型、结构、线条、气度等等,都毫不逊色,只要细心比对就可感知。浙江省文物鉴定办公室的专家柴昡华今年11月12日特意赶到宁波教育博物馆鉴定。他从其木料的浅黄色泽,清晰纹理,以及触摸手感、腿脚处的鬼脸纹等,明确判断其材质为黄花梨。这件小书案木质坚硬细腻,木纹优美,只是桌面有污点,看不清鬃眼,但桌腿的鬼脸纹清晰分布,虽历经400多年依然魅力无穷。它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它雅而致用,俗不伤雅,其现存的牙条及牙头部位采用线脚装饰,简洁悦目,加深层次,更增添了该书案优美柔和的艺术魅力。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一般而言,书案的功能有两个,一可使文人墨客站立书写,二可用于搁置文房四宝、大小书籍,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完美统一。

不过,宁波教育博物馆收藏的这款小书案存在四个缺陷:第一,是其少了一只抽屉(有抽屉口在);第二,左右两边桌面下缺少两块牙板;第三,因年代久远,中间隔层褪了色;第四,四条桌腿的腿脚原本有铜牙套,现在遗失了。

硬木家具在制作工艺上要有以下几条要求,一是家具表面不允许露出木材的横断面;二是木料之间连接不允许用钉子,不能看见透榫;三是所有拼缝、接缝严密,不允许露缝(宁波教育博物馆收藏的书案因为年代久远,出现接缝,专家以为无伤大雅);四是器表光洁,露木纹,显木质,不允许刮腻子。郭先生捐赠的明代小书案是采用夹头榫的制作方法做成的。夹头榫是从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制作案类家具的常用的榫卯结构,其特点是腿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所以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

笔者认为,家具不能唯材质论。“形、艺、韵、材” 是判断一件家具是否具有价值的四大标准。决定家具价值的第一标准是造型,最后才是材质。郭先生捐赠的明代小书案造型优美、比例协调、意韵风雅、工艺精湛,再加上材质高档,所以尽管部件有缺失,但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笔者了解,像这样的明代书案,全球存世不超过10张,更显示其珍贵。

猜你喜欢

黄花梨材质宁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遭雷击的黄花梨
刚柔并济
一图读懂宁波
黄花梨芝仙祝寿纹翘头案苏富比拍出35.28万英镑
海南黄花梨
拖起明天的希望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