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高校思想
2015-12-16陈俊金
陈俊金
随着QQ、微博、人人、微信、贴吧等网络社交媒介的兴起,移动互联的日益普及,使得高校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社交行为产生大量的互联网数据信息,高校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大数据这个新生事物,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各项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与精神困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的需求,否则会让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产生逆反情绪,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而要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就需要大数据分析这一工具。大数据正推动着信息化、个性化教学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相关理论分析
1.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的概念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咨询业巨头麦肯锡是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的机构。麦肯锡的文献报告中认为”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 )、肯尼斯·库克耶(Kenneth Cukier )通过《大数据时代》这本书,给大数据定义为是“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而不是特定的使用随机分析法。”综合已有的概念,大数据可以概括为在合理时间内收集大量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分析、使用,帮助使用者实现更有效决策的全过程。
2.分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各种工作、生活方面的信息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媒介工具进行发布,然后互联网的后台对发布的信息经过数据化处理后变成数据。目前,互联网上的大数据信息量大而且复杂,界限模糊,难以分类。本文从宏观角度根据大数据使用主体将大数据分为以下三类:(1)政府的大数据。各级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拥有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数据,城市住房规划、交通、福利政策等公共数据,电力、自来水、天气等生活数据,旅游、海关、治安等管理数据。海量的原始数据,构成社会发展与运行的基础。各级政府的单独部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可能会相对较低,但如果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所有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大数据分析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可能会成几何倍地增长。政府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大数据将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巨大的帮助。
(2)企业的大数据。企业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等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数据的有效支持,只有通过数据量化才能做到更准确,让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企业通过大数据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精准营销有效决策,提高质量、节省成本、扩大吸引、维护客户、开拓市场、扩大规模、保证利润、传递价值、增大影响、撬动杠杆,这样才能快速发展。传统企业通过大数据实现“互联网+”模式的结合,网络企业依托大数据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在现代的企业发展竞争中,大数据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然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企业数据为联通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发挥了实质性价值,而获取的外部数据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3)个人的大数据。个人能采集、储存、运用个人的一切大数据信息,通过云端、空间、社交媒介等方式建立自己的信息中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过本人授权后第三方可以进行处理使用个人相关信息相关大数据,获得个性化的数据服务。个人通过网络行为产生了互联网信息数据,比如包括:个人资料、兴趣爱好、社会关系、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购物喜好、地理坐标等一系列的个人行为数据信息。如果个人数据被医疗服务机构采集运用,可以制定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健康计划;如果被商家采集运用,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社会关系、职业等因素给消费者推送消费信息,实现精准营销。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价值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互联网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信息资源传播、知识传递、文化传承、沟通交流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信仰方面的影响。鉴于目前网络监管制度方面的缺失,很多负面、消极的信息充斥其中。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上,大学生基本都发展成熟;心理上,他们的情感、意识等相对独立;法律上,他们已经属于成年人的范畴。但是大学生的阅历还很有限,是尚未经历社会化洗礼的“准社会人”,并没有真正融入社会。开放的网络环境客观上加快了信息传递,个人思想、观点得到了尊重和传播。然而海量大数据不仅促使正确价值观的发展,也给错误价值观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大学期间是高校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树立了错误价值观,则将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
2.大数据分析在国内尚未成熟。目前大数据在国内的运用还处于萌芽阶段,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得更加少。主要是大数据的应用上还存在着许多的痛点,因为目前的大数据在高校中并没有形成规范、专业、系统的体系,仅仅只是少数的高校老师尝试运用掌握的学生信息库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收集的数据来自各方面,数据缺乏精准度。数据来源的明确导致数据分析很难有足够的可信度。
3.掌握大数据的挑战。高校学生人数众多、教育背景多样、信息传递渠道分散,信息类别复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数据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定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掌握大数据。只有解决好这个重要难题才能为定制化的思政教育提供科学的规划。
4.处理大数据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掌握大数据,必须能够具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利用的能力。要挖掘到大数据的潜在教育价值,就需要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大数据处理的困难,这样才能将掌握的大数据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点。
5.面对数据安全与隐私的挑战。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教师将学生发布在互联网媒介上的个人信息、心情状态、兴趣爱好、视频、图片、论点、交易信息、访问历史等各种信息和行为都收入到思政教育工作数据库中。但是这些信息数据包含学生的隐私信息,这对思政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教学带来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挑战。教师在使用数据库的期间要高度重视数据的隐私性,既要防范数据的外泄带来法律层面的纠纷,又要避免使用过度可能带来的学生隐私侵犯现象。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开展
1.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来源渠道。除了传统的互联网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来源渠道还应关注以下三种:一是各个平台上学生直接发布的数据信息;二是外部网站的数据信息,如搜索引擎的搜索数据、学生社交媒介上的推荐与链接数据、贴吧点击的汇总数据等;三是发布的状态下的互动留言的数据信息。
2.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IBM公司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平台InfoSphere,该平台主要包括Biglnsights和Streams。Stream可动态分析大规模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用来分析实时数据;Biglnsights兼容统计决策和文本分析等工具,同时在管理、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工具,并且与DB2、Netezza等集成。
3.数据的处理及利用率。对收集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后,教师拥有了更多的数据信息,包括学生的各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动向和触媒行为等各类数据信息,对其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作为教学的基础数据,来更好地满足日常教学和研究需求,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动态。
4.运用大数据设置课程。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按照各种指标对学生进行分班,再根据各自班级的特点定制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政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与创新》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4YB002]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