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布局“一带一路”战略
2015-12-16邹鑫
邹鑫
9月23日,“一带一路”与青岛港航物流发展对接暨2015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物流大会在青岛召开,就如何做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释放出新的发展空间,对增加区域合作的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带一路”城市国际物流现状
中国铁道经济规划研究院研究员车探来分析边境铁路口岸的运营现状,目前我国共有绥芬河、满洲里、丹东、珲春、图们、集安、二连、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山腰、凭祥11个边境铁路口岸,直接连接口岸的铁路有4367公里,2014年11个口岸(珲春除外)共完成进出口运量4812万吨,比上年下降了17.3%,是2006年以来过货量最低的一年。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近几年绝大部分的口岸过货量同比都下降了很多,同时北方主要港口后方铁路货流密度也出现了负增长。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铁路通道的发展现如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外铁路数量不足,分布较偏。目前,在我国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只有11个铁路口岸,仅与相邻14个国家中的5个国家有铁路联通,通道明显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其次,技术装备水平低,联运手续复杂,运输效率不高。在11个口岸前方铁路均为内燃,后方除满洲里、绥芬河为复线、阿拉山口为电气化外,其余也都是单线内燃铁路。而国际铁路联运涉及多个国家,两种运输体系,运输单证多、手续复杂,通关涉及多国海关和检验检疫关口,重复检查,多次换票的情况依然很普遍。虽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发展前景却依然很广阔,“一带一路”铁路连接着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涵盖近40个国家和地区30多亿人口,区域内经济发展与合作将不断升级和扩大,亚欧间的海陆运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因此陆路运输的前景依然是广阔的。
港口走出去
如今的中国作为第一贸易大国,90%以上物资通过海运完成,主要港口特别是集装箱干线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议上,来自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贾大山指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首先,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面临国内与国际产业机构调整。其次,“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44亿,经济总量约21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第三,新战略的实施以及对外投资政策优化加快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和方向。
同时,贾大山副院长还提出了我国港口业“走出去”的基本路径。首先要做的便是学习积累,引进外资,中国香港为投资地,收集信息,积累经验,网络人才。其次,探索起步,参股码头,学习国际码头经营、管理经验,最后实现稳步上升。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政策的调整,逐步走向运营、控股,央企以资金人才优势为基础,以投资经营集装箱码头为主,投资经营散货码头为辅的格局,成为我国港口企业“走出去”的引领者。
青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青岛有了成为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港口。同时,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众多的像海尔、海信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的存在,使得青岛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贸易出口需求。
“一带”与“一路”是两个概念,为什么国家提出的不是“一带”战略或是“一路”战略,而是“一带一路”战略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教授、航运系主任王鹏给出了答案,首先,“一带”指的就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一路”则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青岛的战略定位一是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深化与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西部口岸合作,搭建“青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二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节点城市。加快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建设,打造与韩国贸易交往快速通道,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部沿海延伸,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加快海陆双向衔接。三是构建海洋产业示范区。以助推海洋强国战略为目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设立东亚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东亚海洋人才教育中心,立足东亚、辐射亚太,在海洋科技、环境保护、灾害应对、海洋经贸等领域,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多层次务实合作。
总之,青岛作为“一带一路”中一个重要的港口枢纽,积极发挥城市功能完善、综合承载能力突出的优势,整合各种力量,在国际海洋合作、深远海开发、航道安全、综合信息等方面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