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坂城:自古以来好地方

2015-12-16艾贝保热合曼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西沟阿克苏

艾贝保+热合曼

早先,提及达坂城这个名字,印象中就是达坂城镇那一方天地。后来才知道,达坂城实际是乌鲁木齐县一个区(另一个为安宁渠区),除去达坂城镇,还有4乡1场,即东沟乡、西沟乡、柴窝堡乡、阿克苏乡和高崖子牧场。仿佛一个扇面,由西向北往东依次排开,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土地肥沃、牛羊成群,就像歌中所唱:自古以来人人都说,达坂城是个好地方……

达坂城镇:

大豆香、杏花艳、湿地牛羊壮

当时达坂城区公所驻地,距乌鲁木齐建国路县政府所在地85公里,区境西邻大湾和托里乡,东、南与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交界,北接芦草沟乡和阜康、吉木萨尔县。

达坂城全景

达坂城镇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南北疆之间交通要冲,很小就听爷爷讲,最早达坂城镇就是一个驿站,南来北往的人到了这里,都要停下来休整,住一个晚上。后来即便交通发达,出行都乘汽车,达坂城镇依旧是必停无疑的一站,吃一顿正宗回民家常饭,买一些土特产油炸大豆,顺便检查一下车辆,路两边一溜都是车,自由市场进出都是人,一派繁荣热闹景象。

说到达坂城的大豆,第一次品尝还是孩提时代,当时邻居家一个亲戚带来一包生大豆,说要掺和着沙子炒才好吃,邻居家照着炒了,确实又脆又香。后来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达坂城,吃大豆的机会自然多了,除去干炒的,还有油炸的,发展到后来,花样不断翻新:从口味上讲,有麻辣的、孜然的、五香的;从外形看,有去皮和不去皮的,还有一种只留中间一圈皮,美其名曰“金腰带”,直吊人胃口。

达坂城镇树多,水也多,一片一片树林子,黑压压把达坂城镇包个严实。榆树和白杨最多,还有就是杏树,到了春暖花开时节,就像一团一团粉红色太阳伞,点缀于林木丛中、房前屋后,煞是好看。

兰新线以东,312国道以西,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湿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一团一团水洼碧蓝碧蓝,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连绵起伏山脉。不时看到有骑手跨上骏马,扬着鞭子,驰骋纵横于畜群之间,白的羊群,像哈达一样散开成一条长带,红的牛群,缎子一般四处来回飘荡,风景画卷似的,让人流连忘返。还有就是那些水鸟,自由繁衍生息于此,尤其是黄鸭,嘎嘎叫着从头顶飞过,在人的心海荡起涟漪。

东沟乡:杨志新社、油菜花和虹鳟鱼

东沟乡位居天山博格达峰南坡下,离达坂城镇18公里。东沟乡这个名字,是以地处西沟乡以东而得名,下辖7个行政村,最近的是苇子村,最远的是高崖子村。

高崖子村离东沟乡政府还有10多公里路程,那一年我还在县委统战部工作的时候,和部长一起去了高崖子村。部长借了乡上的三轮摩托,我骑在后面,乡统战干事坐在偏斗里,路虽说颠簸,一路的风景却不错,四周都是山,地里长满庄稼,沿路都是榆树,渠水就从榆树底下流淌着,有好几处甚至就顺着流淌在路上,摩托车压过去,溅起一片泥水。快到村上时,摩托车陷进水沟里,怎么也开不出来,最后来了一群干活的人,挽了裤腿、脱了鞋子,齐声喊着“1、2、3”,一下子就把摩托车搬了上来。

乡政府两边当时只是一些土木结构房子,打开办公室后窗,就是河坝。一河轰隆作响的流水,泛着白色浪花,从满是鹅卵石的河床上,急速向下游流去,最后流进后沟,顺势奔向托克逊县境内。如果到了春天,从乡政府走向田间地头,满眼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蜜蜂“嗡嗡”颤动翅膀,尽情采着花蜜,蝴蝶五颜六色上下翻飞、追逐,一片鸟语花香,令人陶醉。

因为山多,沟多,水多,东沟宜农也宜牧。农业主产小麦,特产蚕豆,也种植胡萝卜,有一个优良品种,叫“新黑田五寸参”,是从日本引进的,是神内胡萝卜汁原料,农民种了增加经济效益。现在还种植温室蔬菜大棚,算是农业一大进步。

说到东沟乡农业生产,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物杨志新。乌鲁木齐县历史上两个著名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个是1954年3月18日,在芦草沟成立的章自立合作社,另一个就是1954年4月2日,在东沟乡东湖村成立的杨志新合作社。

从东沟乡往北走不远处,向左一拐,就是东沟有名的虹鳟鱼场。进得院子,几个长长的水泥池子,赫然映入眼帘,池中是自然流动的活水,水中游动着密密麻麻的虹鳟鱼,顺手抓一把鱼饲料撒向水里,就听得“噼噼啪啪”一阵响动,虹鳟鱼争着抢着跃出水面,尾巴激起水花,一下子把人的衣服都打湿了。

虹鳟鱼原产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喜栖于清澈无污染冷水中,以食鱼虾为主,为高寒冷水鱼类,生存条件要求高,属娇贵鱼种。鱼身非常优美匀称,因身体一侧有清晰彩虹样痕迹,故名“虹鳟鱼”。虹鳟鱼当时乌鲁木齐只有东沟才有,因为味道鲜美,物以稀为贵,尽管价格不菲,依然供不应求。

穿越博格达由此出发,

一日经历四季风景

西沟乡地处达坂城镇以北山沟,因沟呈南北走向,且与东面一条大山沟相对而得名。由达坂城镇出发向东不远处,就是一个道路岔口,向东去东沟、阿克苏和高崖子,往北则是西沟乡。

西沟乡位于天山博格达峰南坡,境内地势起伏,据当地老人讲,这里是古代翻越博格达峰的主要通道,有南天池自然风景区。90年代中期,区上曾组织过一次穿越博格达活动,带着行囊、帐篷和干粮,一干人骑马跟着向导,浩浩荡荡向南天池进发。听朋友回来讲,虽说一路艰辛,却饱览大自然神奇风光,从山下到山上,一日经过四个季节,不虚此行。

到了西沟乡,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天山的巍峨和变幻莫测,尤其是高耸入云的博格达峰,一会儿白雪皑皑,耀眼夺目,一会儿又云雾缭绕,若隐若现,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少女,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神秘得很。endprint

水资源是西沟乡一大财富,滋养着万亩良田、草场和林木,以农业为主,同样以小麦和蚕豆居多,但也有着相当规模的养殖业,无论是在泉泉湖,还是到了沙梁子和雷家沟,几乎家家都有圈舍和草垛,少则三五只,多的一大群,羊儿牛儿甚至马儿,成了农家人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那些年到了冬天,西沟乡还有一景,就是野兔子多得满山跑,吸引城里人趋之若鹜,不但亲近自然,呼吸到清新空气,还能猎捕野兔子,放松身心。我们几个朋友也赶时髦潇洒了一会,不过腰来腿不来,腿来气不来,大冬天浑身冒汗,却连一个兔子都没有逮着,倒是歪打正着,活捉了一只猫头鹰,灰白色的前胸,铁钩一样弯弯的喙,褐色后背上,间或有规则淡黑色羽毛,两只亮亮的眼睛,金光灿灿,忽闪忽闪的。人一靠近,双翅一扇上下翻飞,呼啦啦作响,嘴也一张一张的,不时发出“咕咕”叫声。猫头鹰爪子上套着细铁丝,看来中了猎人圈套,我们几个一商量,一致同意放生,看着猫头鹰飞向远方,一个个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阿克苏乡:

夏天骆驼奶,冬日熏马肉

阿克苏乡距达坂城镇30多公里,北和吉木萨尔交界,东南大河沿村同吐鲁番市接壤,主要以牧业为主,人口绝大多数是哈萨克族。“阿克苏”意即白水,预示水量丰沛,背靠天山博格达,面朝无垠绿草地,全凭源远流长阿克苏河。在阿克苏乡哈姆斯特沟1 850~2 000米海拔处,就曾发现多幅岩画,有野生动物图,有牧人放牧图,也有狩人弯弓搭箭狩猎图,由此印证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见证时代更迭,目睹生活变迁。

阿克苏乡有两样东西独一无二,一是夏天骆驼奶,二是冬天熏马肉。骆驼奶相对于马奶子,一是稀少,二是营养价值更高,据说对糖尿病人有着很好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有马奶子和牛奶的地方,以喝马奶子为主;有马奶子和骆驼奶的地方,以喝骆驼奶为主。喝着骆驼奶,吃着包尔萨克,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数九寒天坐在炕头上,看着一大盘子熏马肉和马肠子端上来,主人拿着刀子一边削肉,一边搅拌着盘子下面纳仁和皮芽子,于是满屋子弥漫着一种浓浓香味,让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伸手将纳仁、马肉和皮芽子抓在一起,五指一聚拢送进口中,真叫一个解馋和过瘾。

如今牧民生活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与时俱进建起独具特色的鹰舞庄园。一座座独具特色富民安居房,统一设计、统一建造,主色调为绿色,间或白色和灰色,独门独院,宽敞明亮,配之于富于变幻的哈萨克族图案,整齐划一,独特别致。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是气派的鹰舞广场,高耸的图腾柱直插云天,精美大气的群雕与之呼应,或叼羊,或赛骆驼,或体现民族团结共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遇到大型活动日,看精彩表演、听美妙音乐、尝特色小吃,阿克苏乡,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高崖子:

当地人从来都读“ai”这个音

阿克苏乡向东就是高崖子,最早1957年是胜利公私合营牧场,1979年改为高崖子地方国营牧场。就像地窝堡的“堡”字,一直读作“pu”这个音一样,高崖子的“崖”字,我们历来就念“ai”,而不是“ya”,这或许又是一个地方特色。

高崖子也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牧业是主导产业,种植少量农作物,算是当时乌鲁木齐县最远的乡(镇)场之一,来回一趟要240公里。

高崖子境内山地、丘陵占地面积大,加之一座巨大天山的不尽馈赠,春夏冰雪消融之际,昆盖苏河、高崖子渠构成了完整的灌溉体系,并为下游的东沟、西沟、达坂城乃至更远的后沟和托克逊,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

我是先知道胜利牧场这个名字,而后才知道高崖子的,主要是因为大爷的关系。大爷早先在芦草沟煤矿下巷,后来据说和领导吵架,一气之下远走他乡,从博格达峰北坡绕了一大圈,来到博格达峰南坡的胜利牧场落户。由此一来,回一次芦草沟就要费尽周折,倒好几趟车,赶到爷爷家时,或许已是第二天,人已疲惫不堪。现在多好,从乌鲁木齐到达坂城,出门就是高速公路,很快就到,即使再往高崖子,也是平整通达的柏油路,路一好,距离似乎一下就缩短了。

柴窝堡:

“巨大的风扇,把风吹到乌鲁木齐去了”

达坂城区柴窝堡乡,顾名思义就在柴窝堡,向西是柴窝堡湖,往东是白杨沟村,中间一条312国道,是达坂城距乌鲁木齐最近的一个乡。柴窝堡周围以前除了柴窝堡乡,还有柴窝堡渔场和林场。湖里有鱼,吃鱼宴是一大特色。路边还有著名的柴窝堡大盘鸡一条街,到了周末和节假日,人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吃得嘴里刮风,头上冒汗,心里却特别惬意。再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风能发电机组,像巨大风扇在半空旋转,就有吐鲁番人开玩笑说:“难怪夏天吐鲁番热得就像馕坑,原来这么多大风扇,把风都吹到乌鲁木齐去了!”

早先柴窝堡乡就一个村,名叫白杨沟,坐落于高速公路以东的山沟里。顺着柏油路一直向东,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垠的半荒漠草场。一群群绒山羊,犹如一片片白色的云彩散落其中,悠闲自得,飘忽不定。而那高大的骆驼,忽而昂首挺胸,驻足四望;忽而一溜烟纵情奔跑,驼峰不停摇晃着,憨态逗人。越是纵深,越能体验山的巍峨和气派,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峰,好像饱经沧桑的白发老人,古往今来岿然屹立于苍茫大地,高山仰止、波澜壮阔,让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肃然起敬。

白杨沟盛产各种矿藏,其中尤以石灰石最为著名。走进白杨沟,远远看见半山腰一片片白色痕迹,那就是最好的见证。有了自己的企业,手中就有了白花花的钞票,加之擅长放养绒山羊,到了刮绒季节,各路收购商纷至沓来,生活水平就有所提高。就以住房为例,当时就有不少人家盖起了砖木结构的房子,而且其他牧区学校都为没有浴室发愁的时候,白杨构学校率先建造了浴室,赢得一片赞许。还有一个很小却也是很现实的例子,那就是一到冬天,吃菜成了问题,就有人家学会了腌制咸菜和酸菜,吃着余香满口的熏马肉,就着脆生生的咸菜和酸菜,别人不羡慕才怪呢。

如今再到柴窝堡白杨沟,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道路上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来回穿梭,一排排的新式民居错落有致,除了小餐馆、修理铺和杂货店,还有人在水草丰盈的大山深处开起了旅游度假村。每逢双休日,就有城里人携家带口到此一游,平添新的亮丽风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沟阿克苏
西沟:新中国乡村典型经验的历史缩影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自治区体育局领导前往水西沟中学调研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情况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阿克苏地区对口援疆政策实施情况探讨
中国当代雕塑家——阿克苏情结城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