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涯混沦论的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

2015-12-16王丽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丽丽

摘要:目的:通过启发式班级团体辅导,使学生学会重新审视生涯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减轻个体生涯不确定感症状,积极接纳不确定性,从而塑造良好的生涯特质。方法:在生涯混沌论的基础上,设计启发式团体活动10次。采用曾维希(2009)《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对实验组99名大学生进行前后测。结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生涯辅导,将传统的生涯辅导方案和基于混沌论的辅导方案相结合的辅导策略可以使个体生涯不确定感所处类型向良性方向改观。

关键词:生涯不确定感;大学生;班级团体辅导;生涯混沌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65-03

生涯不确定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生涯心理学家Bright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有7O%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生涯发展受到预料之外事件的极大影响。生涯不确定状态不但会引起生涯发展迟滞,进而导致自我认定的危机,更影响其当前的生活调适。很多实证研究发现:生涯不确定学生经常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注不足、学业成绩偏低等现象和困扰。

生涯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个体对自身的原发性质素和继发性质素都有理性客观的认识,表现出高度的自我同一性,在混沌的生涯背景中以积极的心理动态平衡系统达成自组织的有序状态,最终获得自我实现。马逸伦曾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评价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体来说,大学生对学校生涯辅导的需求度较高,对生涯辅导工作的了解度、参与度较低,主动性欠缺。Peng.H曾采用团体生涯咨询对16名生涯未定向的大四女生进行生涯辅导,并设立无干预措施的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辅导结束后,学生的生涯未定向程度和状态特质焦虑程度都有显著的下降。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辅导对象的选择上,关注较多的是对毕业生生涯不确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及运用生涯混沌论指导毕业生的生涯发展,鲜有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辅导方案设计。而生涯不确定感在各年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而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以班级管理为主,班级人数在入校时定好后一般中途不会有太大变动,相比于自愿参加而组成的辅导团体,人数更加稳定。本研究旨以班级为单位对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团体生涯辅导,从自我体验入手,探讨大学生生涯认知现状,分析比较其作用过程与效果,以期达到优化辅导过程,有助于今后生涯辅导在高校的开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南京某高校1~3年级各挑选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其中大一班级人数为35人,大二班级人数为26人,大三班级人数为38人。为实验组选取同年级、同专业、同人数的班级作为对照组。

(二)工具

使用曾维希2009年编制的《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该量表共有34个条目,从认知分化性和统整性两个维度,以及个体对影响自身生涯发展的原发性质素和继发性质素的认知程度,将个体的生涯适应状态分隔出四个典型类型,分别是迷失型、冲动型、顷暂型和精虑型。四种不同的生涯适应状态有其不同的生涯体验,从个体自我报告的生涯体验入手测量出其所处的生涯适应类型。

该量表重测信度介于0.664-0.818,Cronbach ɑ,系数介于0.692-0.915,符合测量学要求,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相关拟合指标数值为:NNFI=.912,CFI=.930,RMSEA=.061,x2/df=3.17,结合量表的诊断结果和典型被试的方格技术统计分析,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同时效度,能较为理想地把握住理论构想的实质,揭示问题根源所在。

(三)方法

使用《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现场填答的方式进行实证性调研,统计分析出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现状,将此数据作为前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实验组三个班级根据设计好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辅导,每周一次,每次辅导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共计10次。每次辅导以引导、活动、分享、讨论、总结等几部分来展开,整体辅导强调个体的“自悟”,辅导者扮演引导、协调的角色。在班级团体辅导10次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测评,调查学生生涯确定状态,将辅导前测、后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所设辅导方案的可行性,考察实验组是否增强了学生对生涯相关概念内涵的了解程度,养成了良好的应变心理,减轻了个体生涯的不确定感。

(四)辅导方案

在生涯混沌论的基础上,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为依据,在辅导方案中融入了Super生涯发展理论、Holland职业人格理论、Krumboltz社会学习论、Kelly个人建构论、荣格同时性概念的介绍,使个体认识到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特征。加入各种心理测试,使个体完成对现阶段自我的了解,充分认知自我。运用签名训练、神奇事件回顾、乒乓球寓言等融合生涯混沌论的辅导技术,促进个体认识生涯混乱本质,使个体了解生涯混沌的内涵,从而能够获得应变的心理准备和相关的認知结构。加入生涯叙事、生涯家谱、生涯平衡单等非决定论的辅导范式,使干预对象加深对个体个性化的生涯阐释与理解,而非预测与决定。

(五)统计方法

所有辅导前后的量化调查结果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13.0分析。

二、结果

(一)辅导后实验组生涯不确定感总体特征

在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十周的团体辅导当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只按照学校正常教学内容进行上课与活动。当实验组完成10次辅导之后,再次组织学生以现场填答的方式完成《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对照组的学生前后测结果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实验组的学生在辅导干预后表现出显著差异。

从表1可知,经过辅导的实验组在冲动型的未定向状态上呈正偏态,自我评定均分大于2.5分者(标准参照)其检出率为2.0%。迷失型、精虑型、顷暂型三种状态的数据均呈负偏态,自我评定均分大于2.5分者(标准参照)其检出率分别是23.2%、0、3.0%。这表明通过辅导,所测实验群体中个体表现出向生涯定向的努力倾向。通过辅导学生学会开始正视自己的“不定”,努力寻求“积极的不定”,从而达到“定”的最终目标。

(二)实验组辅导前后的比较分析

1.实验组各类型在辅导前后的比较分析,见表2。由表2可见,四种类型辅导后得分均高于辅导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一名涉世未深的学生,由原来的懵懂无知到触及相关生涯知识后,会豁然发现在谈及未来时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掌控的,“迷失”感自然会增加,为尽快消除这种焦虑和困扰的情绪,会“冲动”的急于求得确定,但是在人生发展的历程当中,变化是常态,定格只是相对的,所以在经历过各种生涯探索活动后,会慢慢理解这一理论,学会正视生涯发展中的不定,逐渐理清属于自我的生涯发展方向,开始制订自我具体的生涯计划。

2.实验组各类型辅导前后差值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见表3。辅导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均是有帮助的,一年级的学生在辅导后对自己的新生活表现出“冲动”的希望;二年级的学生在辅导后更进一步的开始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迷茫感增多,相比一年级学生学会了回归现实,开始进一步寻找“顷暂”的定格;三年级的学生经过辅导后在各型上均有所下降,显示出生涯未定向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三、讨论

通过对实验组学生的辅导干预,结合实验组辅导前后生涯不确定感状况的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将传统生涯辅导技术和基于生涯混沌论的辅导技术相融合的辅导干预,使个体的生涯不确定感向良性方向显著改善。

1.经过辅导干预,总体上个体表现出向生涯定向的努力倾向。通过辅导正视自己的“不定”,努力寻求“积极的不定”,从而达到“定”的最终目标。

2.经过辅导干预,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在年级上出现某种独特的差异分布,而在性别、高中所学文理科方向和生源地分析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专业的认知度有所加深,从社会实践活动上积累的经验也在增多,从而迷失感亦会比低年级强,但已学会利用周边的社会支持帮助自己“精虑”的实现“顷暂”的定格。

3.经过辅导干预,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在各类型上存在差异分布。这表明个体生涯不确定感所属类型发生了变化,干预有所成效,个体学会正视生涯发展中的不定,逐漸理清了属于自我的生涯发展方向,开始制订自我具体的生涯计划。

4.经过辅导干预,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各类型在年级、生源地变量上存在差异,而在性别和高中所学文理科方向的变量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辅导效果显著,个体能够正确看待社会支持系统等原发性因素在生涯发展中给予自己的帮助,为理性的规划自我生涯方向提供有力的帮助。

四、未来研究方向

从混沌论的角度出发知道个体从认知到行为中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从自我认知和个人体验入手,辅导即便能对个体认知层面进行成功干预,也未必能够在个体行为层面有所变化,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次辅导立竿见影的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但随着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内在的改变终有一日会显现出来。本研究尝试性编制的辅导干预,也只是对自己心中的一些研究疑问和假设的一个探索与验证,希望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本研究没有对具有各类型生涯不确定感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团体辅导能够使个体从与他人的互动中感悟到一些道理,但是对每个个体的问题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只有依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辅导方案,融入个人辅导、团体辅导、辅导课程等多种辅导手段,才能更好、更准确的为个体解决不同生涯确定水平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3.

[2]黄蕊.高校应届毕业生生涯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探讨[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林秋贵.基于混沌论之高校毕业生生涯发展[D].广州: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曾维希.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生涯混沌论的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