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时代下高职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12-16曹璐
曹 璐
2012年,MOOC概念横空出世,与此同时,Coursera、Udacity和 EdX三座高山拔地而起。其中,Coursera仅上线四个月,就形成了100万量级的用户数,吸引了2200万美金的投资,数据之大,令人侧目。因此,《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年”。MOOC以其大数据和交互式的特点吸引了全球人的眼球,当我们还在传统的校园里埋头苦读之时,MOOC已悄然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一场学习革命的海啸正在来临。2013年11月30日,“2013高等职业教育MOOC(慕课)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引起了高职院校对于MOOC的重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高职教育领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MOOC将成为推进高职教学改革、改善教学质量、实现培养模式升级的重要契机。
一、对MOOC的认识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最初是由加拿大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两位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它是一种面向全世界所有人开放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在线课堂。“大规模”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人数上,与传统课堂的小班教学和数十人、数百人注册不同,MOOC一门课可以有成千上万名学生参与,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在线”是指通过网络完成教学活动,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开放”主要是指MOOC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向所有人开放,而不局限于特定用户。而“课程”则不是狭义的,它包括了整个教学过程,而且是实时交互的。
MOOC的主要构成仍然是课程视频,但它与以往的网络学院、网络公开课有着本质的区别。上网络学院对学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而且它是封闭的,MOOC则无门槛要求,是开放的;公开课的本质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课程提供者并不组织教学,自然不会给学习者以评价。而MOOC不仅提供免费资源,而且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评估学习进度、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①汪瑞林,张春铭:《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中国教育报》2013年第3期。
二、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课程因其职业性,技能性、区域性等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学时少、门类多、更新快的特点。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高职院校资源条件有限课程建设中各种新问题也日渐显露。
(一)教学团队薄弱,课程建设缺乏有力支撑
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是课程开发设计、建设和实施的主体。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团队,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课程建设的系统工程的。在课程建设中,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还要求教师能进行理念创新,不断用新思想、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然而,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却往往出现理念新、落实难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学队伍。
在多数高职院校中存在职称结构不合理;正、副教授很少;“双师型”教师少、教学名师资源稀缺等问题。而在教师素质方面存在校内教师理论丰富,实践经验匮乏,这就使许多基于能力本位、岗位本位的课程改革受到很大的局限。在课程建设中,教师有很好的课程开发理念,但真正落实却受制于实践能力瓶颈,眼高手低问题多,说课说得天花乱坠,实际执行的力度太小。
(二)教学方法落后,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式的“课堂接受式学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课程建设的创新,一系列的网络精品课程开始涌现。然而,这些课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的单一局面,大部分的课程也只是简单的从书本搬到网络。如何实现高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其在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凸显其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又一难题。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建设缺少高职特色
尽管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要围绕岗位 (群)突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特色。但事实上,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却没有真正的实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上,高职院校还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课程体系,而不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安排,这对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不到明显促进作用。其次,在内容选取上,高职院校由于缺乏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其课程很难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统领、整合教学内容。最后,在教学组织方面,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设计课程,使得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做想分离的情况。
(四)课程建设成果应用不广泛,观赏性高于应用性
目前,高职院校建设了很多各具特色的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但是真正为企业、学生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课程却很少。这是由于在课程建设中,教师往往闭门造车,没有很好的与企业和学生沟通,没有从学生和社会的出发点考虑如何规划课程,而更多的是从成功申报立项的角度去建设课程。课程网站主要是按照评审指标来制订的,而不是从学生、社会大众使用的角度来建设的。这样做出来的课程,申报性强而实用性不强。同时,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管理平台,使得各门课程网站各自为政,很难统一检查和管理。学生、社会人员登录网站很难按类别找到自己希望看到的课程。这也是导致课程应用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①宋丽娜:《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5期。
三、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富媒体化的MOOC——突破高职师资限制
MOOC的富媒体化不仅表现在MOOC课程的制作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上。参与MOOC网络课程的教授大多来自世界知名的学府。以 MOOC三大巨头 (Coursera、Udacity、edX)为例,它们集结了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全美国同时也是全世界最优质大学的资源,为每一位学习者免费提供优质课程。
目前,我国边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总体呈现数量不多、专业结构失调,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生师比失衡等特点,以云南省德宏职业学院为例,其在适应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实用性人才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人才匮乏,生师比不足,专业教师紧缺是难题。目前,学院教职工总数为296人,专任教师257人,其中正高级支撑的教师仅占8.6%,副高级职称教师仅占17.9%,博士研究生仅1人。(见表1)。面对教师资源短缺的严峻局面,云南省德宏职业学院可以引进MOOC课程,借助MOOC丰富的教师资源在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开发符合自己特点的课程,以此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表1:云南省德宏职业学院教师学历结构
(二)创新化的 MOOC—— “翻转”高职课堂
由MOOC引发的教学革命的巨大变革就是“翻转课堂”。传统课堂,老师在课上讲知识,学生在课下做习题;而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自学知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知识。MOOC教学法的引入,弥补了高职院校教学方法落后的劣势。
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唯一以煤矿专业为主体专业的高职院校。由于煤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煤矿专业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创新的开发了校内模拟矿井建设,为学生的实地操作营造井下仿真场景,并构建了真实的矿井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瓦斯监控系统、运输系统和采掘工作面六大系统,满足了煤矿开采技术、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等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实习实训。借助MOOC的优势,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引进MOOC中有关的课程,如纽卡斯尔大学的《采矿工程》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提前进入MOOC观看相关知识视频,而在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学生展开讨论,帮学生解疑 (见图1)。这样的“翻转课堂”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为学生争取了多的实践时间。
图1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模式①王 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三)多元化的MOOC——助推高职课程特色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MOOC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优秀的教师资源上,更体现在优秀的课程资源上。其数量之大,科目之多,领域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以MOOC三大巨头 (Coursera、Udacity、edX)为例,其课程不仅包括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等门类,也包括人文、艺术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专业的的学生对课程的需要。以医学院学生为例,自从国际上发生“炭疽粉末邮件事件”,我国暴发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北京发生SARS冠状病毒感染事件以来,全球对生物安全达到空前的关注。然而,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工作在国际上并无广泛性的开展。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可以借助MOOC发展的良机,利用MOOC平台来引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命科学的有关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据此发展成包含课程设计及主干课程的“专业设计方案”。以此强化核心专业优势,助力品牌优势。
(四)大数据化的MOOC——促进高职课程资源共享
MOOC这场从硅谷、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理想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高职院校可以借鉴MOOC模式建成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包括共享型资源管理平台、开放型自主学习平台、数字校园电视台 (包含3D虚拟演播室、课程录播发布、高清视频会议、互动式远程教学等系统)等,来搭建自己的课程资源管理平台。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在国内首次开发出了培养学生单项能力,同时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矿物肉眼鉴定”、“岩石肉眼鉴定”、“地质构造识别与制图”、“古生物鉴定与地层划分”、“矿床地质特征识别与成因分析”等能力本位课程。借助MOOC发展的契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可以把这一系列的特色课程搬上MOOC,借助MOOC的平台来搭建自己的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并以此把更优质的知识传播给全世界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