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汾水长流时

2015-12-16刘亮明,刘鑫焱,周亚军

山西水利 2015年9期
关键词:汾河源头山西

夏日清晨,站在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下,但见石壁涌泉,飞珠溅玉。这里,就是汾河源头。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由源头向南纵贯山西6市45县,绵延716 km汇入黄河,哺育着山西1/4的人口,撑起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

然而曾几何时,开采过度、植被破坏、采砂排污,导致汾河“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严重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汾河治,三晋兴”,现实的教训换来山西人最深切的共识。近年来,山西全力实施“千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五水济汾”与生态修复、治污与产业转型等举措,展开了汾河治理的攻坚战。

关禁并举,工业处理,生态净化——对污染坚决说“不”

为保护汾河水源地,宁武先后关停了汾河源头附近的43座煤矿,直接经济损失30多亿。为了保护汾河,静乐同样痛下决心,先后关停近200个焦化厂和洗煤厂。

宁武、静乐就是山西的缩影。

汾河,对污染坚决说“不”!山西出台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关停汾河流域内八大岩溶泉域重点保护区626 km2内的煤矿,涉及4市15县;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汾河源头及上游地区干流河岸两侧各3 km、中下游干流河岸两侧各2 km范围,禁止新建各类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已建成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要限期改造或者搬迁。

宁武县副县长刘明亮说,宁武县曾费很大劲引进了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计划投资10多亿的生猪养殖屠宰厂就要动工,结果在立项时因为生态“高压线”被叫停。“俺县是个农民人均收入只有4000多元的贫困县,但汾河源头在这儿,保护汾河就是保护自己,保护子孙后代。”

在宁武、静乐两县的污水净化中心,只见恶臭扑鼻的污水经过层层处理,清澈地汇入汾河。监测记录显示,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部分指标达到地表Ⅲ类水质。

“在沿河乡村,不具备建立污水处理厂的,都采用生态治污,在河岸两侧建设人工湿地,充分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效果很好。”汾河中下游水务管理局局长尹荔生介绍。这些年,全省关禁并举,工业处理,生态净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汾河的治污已取得显著成效。

调引客水,用地表水,留天上水——让母亲河丰沛起来

干涸多年,清徐县清源镇平泉村几十眼泉又冒出水了!

在汾河流域,泉水是汾河基流的最大补给源。晋祠、兰村等8处岩溶大泉,每年出流量曾达9亿m3,占到20世纪50年代初汾河水量的1/3。但是大规模煤炭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泉水断流干涸。平泉复流,是汾河流域水生态恢复促使地下水位上升的结果,这得益于山西实施的“千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多次强调:山西煤长水短,水资源严重匮乏,各种要素互相叠加,互为影响,生态损害严重,要下力气解决缺水这个制约山西发展的重大问题。

缺水的另一面,是守在黄河岸边,却用不上黄河水。山西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沿黄各县比黄河海拔高出二三百米,提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山西知难而上,“五水济汾”工程的实施,形成了五路引水,水网互济的大水网格局,让汾河有了新“血液”。

“五水济汾”年最大供水能力可达到12.3亿m3,为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水量保障。其中,万家寨引黄南干线工程、禹门口提水工程、引沁入汾工程已建成使用,东山供水工程、中部引黄工程即将完工。

调引客水,优先使用地表水,让透支已久的母亲河有了休养生息之机。但山西没有停步。近几年,全省通过关井压采,恢复和重建地下水系,实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水生态。

2011年开始,山西全面实行关井压采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地下水位升降列为对各市考核的主要指标。在地表水供水覆盖区,除城乡饮水工程外严禁开采地下水,已有的地下水井全部关闭封存。同时在汾河干流沿线、支流下游和边山峪口等区域,恢复和建设了数百座能调蓄径流的“珍珠串”状的湖坝水库,蓄滞洪水,科学调配使用。仅库容1.33亿m3的汾河二库,目前年地下渗漏补水就达1亿多m3,对中下游特别是省会太原市的生态修复起关键作用。

“近3年汾河流域平均地下水位累计回升1.69m。”省水利厅长潘军峰介绍,晋祠难老泉已断流21年,但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难老泉”地下水位已从距泉口近28m回升至6.43m,近两年每年回升2m左右。“按现在的恢复进度,再用3到5年难老泉就能复涌了。”

全民动手,生态绿化,保持水土——为母亲河重披绿装

山西人说:“种活一棵树比养个娃娃还难。”为让母亲河水脉涌流,山西全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近几年,全省每年植树面积30万hm2左右,每棵深植黄土地的绿树就是一个“涵养水源的小水池”。

“这几年雨季不发洪水了,沙尘暴也没了,这都是造林种树涵养水土的好处。”静乐县副县长秦文明说,静乐一个人口小县每年造林都在0.2万hm2左右。

造林绿化,山西大力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等以煤(矿)补林的做法,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参与造林绿化。

太原西山曾是满目疮痍的不毛之地,而今已变成为绿满群山的森林公园。仅5年内太钢、康培等12家企业总投资300多亿元,实现超过0.867万hm2荒山的连片绿化,成了名副其实的“汾河保护伞”。

汾河太原段曾断流多年,河道被居民开辟成菜地。如今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近50个各具特点的景观,装点其中的人工湿地和蓄水工程,已成为城市绿肺。

走进汾河临汾城区段,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市委书记罗清宇介绍,仅城区段河道治理就新增绿地585.2 hm2,新增水面267.8 hm2,市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一路走来,凡是汾河穿流而过的地方,两岸都整饬一新,重现美丽。

绿色品牌,山水文章,湖河相映——大河要重现碧波荡漾

山西人欣喜地发现,汾河综合治理,不仅再现了清水复流的动人景象,而且一条崭新的生态经济带正在崛起。

地处汾河源头的宁武,打得一手旅游好牌,汾河源头、万年冰洞、芦芽山风景区,散落各地的景点串联成线,成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汾河中游,清徐建立县、乡、村、户四级初始水权分配体系,田间、蔬菜大棚、葡萄园,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方式得到普遍应用。

在汾河下游,临汾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北起霍州,南至侯马,沿汾6个县隆起“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十大现代农业园区、18个现代工业园区、尧庙、丁村遗址等文化旅游景区生机勃勃。

曲沃县晋之源现代农业园区,曾是“种啥都长不成的万亩盐碱滩”,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边的莲藕基地,“3500亩已见效,每亩收益万元左右;800多亩滩涂改造后蓄水养了大闸蟹,1斤螃蟹卖到60元。”园区负责人丁卫国告诉记者。

到“十二五”末,“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将分别占到全市的65%和60%;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0%提高到63%;绿化覆盖率将超过45%。

汾河治理吹响新的号角。去年,山西省长李小鹏提出“自然修复、综合施策”治理思路,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年建设、10年自然修复,在汾河流域重现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的景象,使汾河重现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李小鹏满怀信心。

猜你喜欢

汾河源头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山西叹五更
常回源头看看
汾河水韵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