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在马东东地区的应用

2015-12-16张会卿黄强强娄小娟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2期
关键词:油组波阻抗砂体

张会卿,黄强强,娄小娟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在马东东地区的应用

张会卿*,黄强强,娄小娟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马东东地区板2-滨I油组为深水重力流沉积环境,储层总体特点为埋藏深、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资料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识别。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包括高频拓展处理、波阻抗反演、测井曲线分析等。通过储层预测,刻画出砂体展布形态,并结合动态资料识别出有利目标区。据此部署评价井1口,产能建设井6口。目前1口井已经完钻,取得良好效果,验证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在该区形成增储上产的有利战场。

高频拓展;波阻抗反演;储层预测

现代地球物理研究认为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同时受2个因素影响,即子波主频和有效频带宽度。随着地层深度的加深,地震波主频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地震资料分辨能力逐渐变差。针对研究区储层纵向分布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本次应用高频拓展处理、波阻抗反演等技术,刻画出深层储集层砂体展布形态。

1 概况

马东东地区位于港东主断层末端下降盘,是一个被断层切割的较完整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本区油藏埋深3800~4500m,储层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储层特点表现为砂体变化快,井间对应性差,单纯依靠井对比无法摸清砂体展布规律,亟待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而深层地震资料主频较低,如何应用低频资料开展储层预测,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

相关研究表明,地震资料目的层的厚度分辨率与目的层主频存在以下关系:

式中:Z——目的层厚度分辨率;

f——主频;

V——目的层层速度。

频谱分析发现[图1(a)],目的层主频15Hz左右,有效带宽5~45Hz,该区层速度为2800m/s。计算可得,当前地震资料只能分辨40m左右的目的层砂体,而钻井资料显示,本区砂体厚度为5~8m。现有资料无法满足储层预测要求。

2.1 高频拓展处理

拓频原理在于加强地震信号中有效反射波的高频成分,拓展地震波有效频带宽度,从而提高分辨率。常规反褶积拓频方法能够拓宽信号的频带宽度,但受噪声影响严重,数据信噪比降低;而高频拓展处理技术基于对地震子波进行压缩,在大幅度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同时,能够保持原始数据的信噪比,并使参数相对关系基本不发生改变。

拓频处理后的时频分析显示[图1(b)],频带宽度变为10~75Hz,主频上升到50Hz,目的层段频率拓宽了30Hz左右。拓频体的层速度等参数基本没有变化,相对振幅关系及波组特征得到保持。通过计算,拓频后资料已经能够分辨12m左右的砂层,分辨率明显提高。当前分辨率可以用于砂组追踪解释,但识别单砂层尚有一定困难。要进一步精细预测砂体,则必须要依靠反演方法,进一步提高纵向分辨率。

2.2 波阻抗反演

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反演地层波阻抗的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技术,是储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性方法。

2.2.1 测井曲线分析校正

测井数据是测井约束反演的基础,测井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校正。本区勘探历史较长,测井系列差别大,因此不同井或同井的不同井段的测井曲线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同一曲线的测量单位不同,二是不同仪器间的测井刻度不同。在测井数据处理时,首先要对测井数据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对其进行标准化、归一化,然后逐井分析、查看,检查其准确性。为确保测井储层参数计算精度,应该对参与计算的测井资料进行编辑与校正,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和编辑失真曲线。

图1 拓频前后时频分析

测井曲线分析是利用各种测井曲线,对完钻井的电性、物性及油气情况进行交汇,从而获知地下储层与测井、地震的敏感参数。研究区储层厚度较薄,砂体平均厚度为7.2m。从目的层段测井曲线交汇情况来看,储层的自然伽玛值总体小于90Api,密度值总体小于2.5g/cm3;通过自然伽马和密度能够有效区分大部分储层的砂泥岩界面;而储层与非储层的声波时差重叠范围较大,故根据声波时差值很难对储层进行有效区分。

2.2.2 反演效果分析

图2所示为联井波阻抗反演剖面。剖面显示分辨率较高,砂体迁移、叠置现象反映清晰,空间展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前期钻井资料及地层对比研究表明,该区板2油组储层发育,分上、下2套砂组,砂地比为31.3;板3次之,砂地比为22.2;板4油组以泥岩为主,砂体发育于油组上部,砂地比仅为15.6。从纵向来看,砂体主要发育在板2、板3油组和板4油组顶部,滨I油组主要为砂泥岩薄互层;从横向来看,BS24井为构造低点,向北和BS16X1,GS24-26井形成连片砂体,而BS24井和GS33井之间存在明显的岩性尖灭带,从而将其分割成两套油水系统,这一结论解决了井间油水关系矛盾。

图2 GS37-GS24-26联井反演剖面

为了能够在平面上对各个层系的含油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描述,需要按照不同层系的地层厚度,采用顶底层位控制的方式提取每一个砂层组单元的多种属性的平面分布图。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不同层段属性特征相差较大。钻井已揭露的岩性资料显示,砂岩特征表现为灰色、褐色厚度不等的中细砂岩、含砾砂岩,夹于深灰色、黑色砂质泥岩中,具有典型深水沉积特点;所含砾石大小不等、产状各异,系重力流整体搬运、快速沉积结果。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及岩性分析,认为马东东地区在板2-滨I时期整体受北部物源影响,发育重力流水下扇,其中东部物源不充足,导致储层变化快;西部物源充足,BS24井一线发育南北向重力流水道,其中尤以板2油组规模最大,扇体宽度200~500m。

3 成果应用

在储层预测基础上,识别出储层发育区,并进一步开展含油气评价,完成井位部署。在GS58-1井区、GS78井区部署评价井1口,产能井6口,从而形成增储上产的新战场。

目前设计井GS25-38井已经完钻,共钻遇油层5层18.8m,气层9层23.2m,油层钻遇率90%。该井的成功实施,使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验证。

4 结论

(1)高频拓展技术的应用,有效拓宽了三维地震数据的频带宽度,深层地震子波的主频提高了20Hz左右,地震资料分辨能力得到加强;

(2)应用波阻抗反演开展储层预测,井间砂泥岩薄互层中砂体识别的准确度明显提高。GS25-38井的成功完钻,充分验证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证明研究方法在该区是可行的,对同类油田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 王西文.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2):209-218.

[2]黄振凯,李占东,梁金中,等.基于马蒙算法的反演及其在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2,33(6):733-735.

[3] 侯伯刚,杨池银,武占国等.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5):553-559.

[4]吴勇,聂凯轩,任金礼,等.拓频技术在砂体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46(增刊1):80-83

[5]赵斌,明君,马奎前,等.高频拓展处理技术在渤海H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5):45-49.

[6]王西文,刘全新,周嘉玺,等.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板南5-3井区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3,42(3):389-394.

[7] 孙思敏,彭仕宓.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其在薄层砂体预测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22(1):41-44.

P631.4

B

1004-5716(2015)02-0076-03

2014-03-19

2014-03-20

张会卿(1985-),男(汉族),河北辛集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油组波阻抗砂体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低波阻抗夹层拱形复合板抗爆性能分析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
协调点分析在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中的应用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层系开发效果分析
海安凹陷曲塘次洼阜三段薄层砂岩预测
高速铁路轨道的波阻抗及影响因素研究
南图尔盖盆地SA区块河道砂体演化及定量刻画
波阻抗使用单位规范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