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丘区大县如何作为?
2015-12-16蒋远胜
蒋远胜
经济新常态下,丘区大县如何作为?
蒋远胜
从仁寿经验看四川丘区县域经济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2020年四川同步实现小康的“快追赶”压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驱动力转换的具体要求,四川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尽管丘陵地区国土面积仅占全省18%,但丘区人口占全省约60%、耕地面积占全省58.7%,粮食和生猪分别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60%,对全省经济增长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名片
蒋远胜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成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咨询专家。
PART.1 经济转型重难点在丘区
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到2017年,力争一半以上县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40个左右县经济总量超过300亿元。到2014年末,四川丘陵地区县(区、市)当中应有8个县域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形成丘区经济阶段性的第一梯队。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四川经济转型发展,重点在丘区,难点在丘区。因此,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
——县域经济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重要基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丘区的城镇化率低、又是农产品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只有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才有经济基础。
——县域经济是实现丘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主渠道。丘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丘区县成为农民务工经商的新平台,也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压力。
——县域经济是丘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工资性收入一直在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占较大比例。但由于国外企业工厂向东南亚转移、资本对劳动力替代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增加面临困难。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到2014年末,四川丘陵地区县(区、市)当中应有8个县域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形成丘区经济阶段性的第一梯队。
PART.2 丘区县GDP增长较快
——经济水平增长较快,在全省的地位提升。2013 年丘陵地区县域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丘区共有70个县(市、区),2013年丘陵地区大部分县(市、区)GDP集中在100 亿-200亿元之间,地区增加值在200亿-300亿元有16个县(区、市),300亿元以上的有5个县,成都龙泉驿的地区增加值最高,达到837.06亿元,宜宾市翠屏区次之为465.49亿元,另外依次还有泸州市江阳区、简阳市和资阳市雁江区。按照大约10%的年增长率预测,2014年年末突破300亿元的丘区县将再增加仁寿县、威远县和自贡市自流井区。
2013年丘陵地区全社会固定投资为全地形区域最高,达到8450亿元,为丘陵地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2013年四川丘陵地区总体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45亿元,税收占323亿元,位居全地形区域第二位,为丘陵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等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丘陵地区产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并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由2006 年 的 35.1∶37.6∶27.4调 整 为 2013年 的18.4∶55.5∶26.1,产业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比例形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占全省总量的43%。规模以上企业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半数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活跃,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迅速。2013年丘陵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6557.3亿元,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总量的43.1%。规模以上企业为所有地形地区中数量最多的,有5846个,占全省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的45.3%。
——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较快。四川丘陵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率位居全地形区第二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地形区第二,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发展势头良好。
——人民收入和财富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十年前有了长足进步。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4元,全地形区域中位居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569元,全地形区域中位居第二。
PART.3 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尽管丘区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灾后重建小区
——丘区经济水平与全省的差距较大。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4.4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2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元。
——丘区县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低。2013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2.8∶52.6∶34.7,丘陵县产业比重:18.4∶55.5∶26.1。第一产业比全省水平高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低8.6个百分点。
——丘陵区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丘陵县受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限制,经济发展差距明显。丘陵地区总体经济水平存在县域间的巨大差距,人均GDP最高县是最低县的8.99倍。2013年,四川GDP增加值最高县是最低县的21倍,财政收入最高县是最低县的67倍,55个县GDP增速超过10%,同比最快增速是13.6%,最慢仅1.3%,1个县出现负增长,18个县GDP增速低于全省10%的平均水平。
——丘区县产业同质化较严重。丘区各县(区、市)产业特色不鲜明,规划不科学,结合上位规划思考不足。计划经济思维残留,新的县域经济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布局思维仍然存在。
——产业园区效果不佳。由于平原的工业用地不足和丘区企业规模较小,丘区的产业园区分散,许多县有3—5个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和园区带动效应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成本仍然较高。
PART.4 丘区大县仁寿的主要经验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增长变慢、结构调整任务加重和经济动力转换的压力和要求,近年来,抓住视高镇被纳入天府新区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仁寿提出“融入成都、全域发展,‘三化’联动、富民强县”工作思路,全域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空间布局、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和农业产业升级,为丘区人口大县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优化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空间布局。打造“一心四区”县域经济体系,重塑仁寿经济新版图。“一心”以县城和文林工业园区为中心,建设50万人、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形成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四区”包括以富加镇和富加化工产业园为支撑的县域副中心;以视高镇和视高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产业新城;以汪洋镇和汪洋循环经济园区为支撑的产业新城;以黑龙滩镇、龙正镇、黑龙滩风景区和龙正“三化”联动试验园区为支撑的景城一体示范区。“四区”将分别形成4个方位的片区经济增长极。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坚持把天府新区内的产业园区作为载体,把大项目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各投资10亿元的中天丹琪、恒重压缩项目竣工投产,投资18亿元的中建钢构西部制造基地、投资10亿元的中联重科、投资22.6亿元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3户,总量居眉山市第1位;在四川省首批14个工业强县示范县中有7个丘区县,仁寿县居丘区县第2位。项目建设使得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等6大主导工业产业基本形成,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升,对上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明显。
——大力促进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在发展壮大文宫枇杷、新店清见、方家花椒、彰加核桃等12个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如建设天府花海观光农业园区,完善文宫镇石家村“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旅游模式,蝶彩花卉基地、响水六坊等地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好去处;黑龙滩风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仁寿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1.6∶52.9∶25.5。
仁寿县在过去10年地区增加值由2005年的81.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15亿元,对地区增加值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工业化,第一产业的贡献显著下降,第三产业的贡献增加有限。仁寿县委县政府也曾在2013年提出要2018年实现地区增加值突破600亿元,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预期增长率下调,实现600亿增加值的时间估计要推迟1至2年。但如何培育新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而获得下一个300亿增加值,值得探讨和思考。
PART.5 总体思路下着重四点发展
总体思路是围绕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和以全民建设小康为目标,主动融入成都(或重庆)经济区,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重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突破,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先导型服务业,实现丘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再上台阶和地区增加值倍增。对于丘区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具体建议。
——优化产城相融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空间布局。一是围绕成都、重庆增长极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在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县加快融入成都和重庆经济区,提升产业园区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产城相融的格局。二是提高天府新区的入园企业的门槛,筛选产业,平衡发展川南增长极和川东北增长极,以城促产,以产带城,产城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长江上游中心城市重庆以及泸州港和宜宾港的互联互通,提升宜宾港和泸州港的物流能力和加快临港经济区发展。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一是围绕成都(或重庆)的支柱产业、主动对接天府新区或两江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如围绕重庆发展汽摩、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配套产业,围绕成都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食品生产等产业发展配套产业。二是合理利用天然油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自然资源,形成特色产业。三是推进轻纺、食品、建材、机械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四是引进和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粮油、生猪等主导产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蔬菜、水果、林竹、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加快利用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
——稳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加快发展先导型服务业。丘区大县第三产业的主体是旅游和文化产业,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等先导型、生产型服务业。电子商务要立足建立区域性电商平台和扶持地方电商企业;现代物流发展既要加强物流通道和物流园区建设,也要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同时与电商发展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