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愁都几许 妙笔花千树
——青年作家马萌印象

2015-12-16

躬耕 2015年9期
关键词:南阳文学创作

◆ 李 远

闲愁都几许 妙笔花千树
——青年作家马萌印象

◆ 李 远

知道马萌,是从他的文字开始。阅读并喜欢上马萌的作品,屈指算来,已近十五年。当我的文学之梦刚刚开始时,马萌已在南阳文学圈小有名气。

那些年,经常在《躬耕》杂志及媒体上看到马萌以笔名“闲愁”发表的文章,看后总能产生深深的共鸣。再加上其他文友对马萌为人为文的评价,内心里对这个“闲愁”神交已久。应该说,我是马萌作品的忠实读者。虽然现在马萌常唤我师弟,我称他为师兄,但在我心中,他是一位可以称得上仁兄和老师的好朋友。

很长时间,就想为马萌写篇文章,一来为马萌的为人,二来为马萌的作品。然终日琐事缠身,又不擅写评论,一直遗憾没能动笔。于是,在一个暖日洋洋的下午,我捧着马萌的小说文集《昙花就在今夜开》,还有脑海中关于马萌散落在报刊杂志文章的清晰记忆,重新细细品读,试图解读马萌。

一、文学之梦:熟读唐诗宋词,成就气质诗人

大凡作家似乎都有着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创作前期都有一段诗歌的创作期,时间或长或短,也许是诗歌朗朗上口便于传颂的原因,也许是青春时光喜欢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本人曾有过这种经历,马萌也不例外。

马萌文学天赋很高,自幼心怀文学梦想,偏爱唐诗宋词。没见到马萌之前,曾闻南阳文学圈盛传,马萌在酒至半酣之际,常能抑扬顿挫出口吟诵多首唐诗宋词,当时觉得,马萌是一个传奇。只可惜,认识马萌近十年,从没见过马萌此等心情和豪迈。我不知道,是青春岁月的静静流逝,冲淡了马萌心中曾有的豪情万丈?还是平淡日子的匆匆而过,让马萌懂得掩饰和隐藏自己心中的满腹才华?真希望有这一天的出现,希望不是喝酒的间隙,而是在品茶谈心之间,或是面对秀丽山川,马萌诗兴大发,激情依旧。

马萌网名“闲愁都几许”,笔名“闲愁”。“闲愁都几许”取自北宋著名词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抒写相思失落,幽居惆怅之心情,也许是马萌极为喜爱和推崇的语境和心境,对马萌以后的创作基调和文体风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童年大量的阅读,以及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使马萌产生了创作的念头。“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马萌诗歌创作的初期,就刻骨铭心地记住了顾城《一代人》中的名句。可见马萌对文学的迷恋和坚守,对心中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并成为马萌为人处世及文学创作的人生信条和巨大动力。

马萌成名很早。马萌第一篇诗歌作品发表于1990年,当时他还是高二的学生,署名为草明,即把名字中“萌”字拆开作为笔名,在南阳的《声屏周报》上发表了一首短诗《风筝》:“起风的日子/沉寂已久的天空/花开无声/思绪一再放长/理想总是超过不现实的高度/……/而更多的时候,风只是一种奢望/尘封的风筝宛如童年/挂在回忆的墙上/一动不动”。今日重读,虽略显幼稚和淡淡伤感,但足够清新自然。此后,马萌诗歌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在之后7年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最让马萌感到自豪,也最能体现当时诗歌创作水平的《中国月亮》,刊登在当时《星星诗刊》上:“在一面铜镜中明媚 /在一泓秋水里荡漾/在这个凄清的长夜/谁的美丽如约而来/以家乡的名义坚持思念 /以爱情的名义坚持浪漫 /月光所到之处/无不缠绕着唐诗宋词的藤蔓/逆月光而上/我注定被一种温情灼伤/东方暖色调的容器里/古典的气息四处流淌/在一面铜镜中明媚/在一泓秋水中荡漾 /在每一个有梦或无梦的长夜里/中国月亮如约升起在中国的天空上”。凄美婉约,荡气回肠,堪称经典!

《星星诗刊》是中国当代诗坛创刊最早专业诗歌刊物。创刊以来,一直保持前沿、开放的姿态,以推介中国新诗最新成果、展现诗歌文本演变为己任,见证了诗坛的繁荣和诗歌新人的崛起。是中国诗坛具有权威性、经典性的专业诗歌刊物。是很多诗人梦寐以求视为圣地的诗歌殿堂。马萌作品在《星星诗刊》的发表,在文学创作路上具有里程碑的纪念意义,同时,也为自己的诗歌创作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文学之花:优雅美丽绽放,一枝独秀芬芳

文学需要不断创新,作品需要挑战自我。一个真正的作家,就应该勇于尝试一些从没涉足的创作领域,即便同一种文体,比如散文,不仅要创作亲情散文、励志散文,还要尝试文化散文的创作,而不是自我满足和欣赏并陶醉在自己所擅长的创作文体中。

1997年起,马萌逐渐不再写诗,开始尝试短篇小说及散文创作,这是马萌文学创作道路上一次重大转变。2006年,马萌作品集《昙花就在今夜开》入选《南阳青年作家丛书》出版发行,文集主要收录了他10年来创作、发表在国内报刊杂志的小说作品。马萌以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忧伤凄美的精神观照,颇具个性的文化指向,赢得了南阳文坛和广大读者的青睐和赞赏。每一个读过他小说的人,无不为他小说中弥漫的情绪、情感和情爱所感动和感叹。

马萌作品基本上以小说创作为主,兼顾散文。青年作家、评论家张中坡曾将马萌小说创作内容基本指向三个方面:“历史(虚构)、记忆(童年)、现实(弱势群体)。”历史题材以《忧伤的八戒》、《边梁的天空》、《曼佗罗花》等为代表,彰显出作者通览史书才华横溢的无尽风采;记忆类或者说是怀旧题材,可以说是马萌小说创作的主体,对逝去的童年岁月,马萌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马萌创作并收受好评的无双系列和化纤厂系列,就是这类题材的精品和代表之作;现实类题材也是马萌所关注和倾心的对象,《谁的黑夜比白天多》、《我的眼里只有你》、《保安小武》等,在底层弱势群体小人物的身上,凝聚着作家更多的关心、同情和伤感。

马萌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细腻,以及他对古典诗词的情有独钟,造就他对前期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并对他以后小说及散文创作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帮助,尤其是在语境及意境的氛围营造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自己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马萌早期作品文字清秀,情感细腻,语言灵动,淡淡忧伤,催人泪下!后期作品文笔成熟、思想深邃、结构严谨,浓浓爱意,感人至深!著名作家行者老师在为《南阳青年作家丛书》所作总序中,如此赞誉:“马萌的小说是一种标准的青春小说,在写作技巧上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诗性的探索,这种张力和探索,为其小说的继续拓展预示了多种可能的艺术指向。”著名作家马本德老师在为马萌文集《昙花就在今夜开》作序中写道:“他的作品一如沈从文笔下的小城和马尔克斯笔下的小镇。”、“马萌的文字通着一股灵气,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会不经意流露出这种散淡而灵动的气息,很轻灵也很柔软,那种感觉是稍纵即逝的,也是令人回味的。”国内曾有编辑评价马萌作品:“思维活跃,语言诗化,文风优雅,文笔细腻,擅长古典题材,具备一定灵气和天分。”

马萌文学创作25年来,甘于寂寞,笔耕不辍,创作了一大批深受读者好评和文坛关注的作品。其中代表作《忧伤的八戒》曾在网络风靡一时,被国内多家刊物转载;《像猪一样飞翔》被选入多地中小学辅导教材;《五层楼》被南阳70后及80后奉为城市怀旧经典之作……在南阳及河南油田,马萌拥有一支比较固定的读者群。有一次,一位东北大庆油田作者在刊物看到马萌小说后,很是喜欢!专门利用出差的机会,拐到南阳几经周折找到马萌,那位作者说谢谢你的作品,让我数次落泪。虽然见面不足半个小时,但读者的认可和支持,让马萌心中倍受感动和鼓舞。

曾经有一位网友如此评价马萌:“马老师一位真心写文之人。他生活在一个不起眼的环境里,过着自己的平凡人生,却以敏锐的触点挖掘生活中的悲喜情怀,一个汉子的柔情文字,耐得住寂寞的境界,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三、文学之树:期待郁郁葱葱,希望花香满庭

人类有梦想才伟大,有梦想才有希望,才有未来,我历来尊重和仰慕有梦想的人。尽管前几年马萌因工作辛苦和繁忙,很少见到马萌作品问世,但我坚信,马萌心中的文学梦想永远没有放弃,仍不会放下手中的笔,这一点,我坚信无疑。

纵观马萌所创作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诗歌创作期,代表性作品为《中国月亮》,并以刊登《星星诗刊》为南阳诗坛增光添彩;第二个阶段则是以作品集《昙花就在今夜开》为标志,以自己而立之年出版个人文集,并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2010年至今文学创作第三阶段,也即进入创作的成熟期和旺盛期。从马萌近年来发表的作品来看,基本上还是以怀旧为主调,并开始加大关注弱势群体的创作倾斜力度,其作品悄无声息实现了作品深度和广度、容量和含量的完美转变,并开始达到“小我到大我”的创作境界,诸如《旋转木马》、《流浪猫》、《灵》、《醉卧酒场君莫笑》、《悼念堂》等代表作,可圈可点,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如其人。作为一名喜欢文学的人,我始终认为,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先做好人。这不仅是自己为人处世和文学创作所遵循的基本需要,我想,这在马萌身上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马萌是一个真正纯粹的文人,不管社会多么复杂,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也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不随波逐流,不阿谀奉承,不摧眉折腰,不迷失自我,坚持守住自己的底线,守住精神上的那份高贵。保持文人难能可贵的本色和风骨。生活中的马萌心地善良,豁达洒脱,不拘小节,坦诚待人。平时文友聚会,每次少了马萌,总觉有些遗憾。

马萌对文学的追求和坚持,决定了他今后文学创作路上的无限宽广,决定了未来一位出色小说家所应有和具备的潜力;马萌人品决定了其作品文字的质朴干净,留香存世,对远逝岁月和浓郁亲情的长久思念,对社会深深的良知和责任,让马萌的作品既接地气,又打动人心,又如甘泉琼浆滋润世间、抚慰灵魂。

2014年7月,在南阳文化网对马萌题为《闲愁一缕柔情为文的汉子马萌》的访谈中,最后以高达60余万的关注率和点击率落下帷幕。期间,在和文友之间的互动交流环节,马萌曾这样看待文学创作:“写字时,要胸怀几颗心。一是有一颗敬畏之心。文字是有灵气和生命。既然动笔,就要创造文字而不是制造文字;二是有一颗善心。要有悲悯情怀,体会到众生包括一只流浪狗或流浪猫的苦累及无奈;三是有一颗真心,写字要有真感情,虚假文字绝无生命力;四是有一颗恒心,写字既苦又累,还要忍受寂寞;五是有一颗禅心,个人修炼和文字的修炼需要同步,写的字要有灵气,有意境。”

闲愁都几许,妙笔花千树。在马萌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文学的参天大树,梦想始于童年,曾经姹紫嫣红,独具芬芳,沁人心脾。希望并期待有一天,它能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花香满庭。

猜你喜欢

南阳文学创作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创作随笔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