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科学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思考

2015-12-16

关键词:先进性入党培育

林 晓

(闽南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群体,相对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更应该成为先进性的模范代表。近年来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为我们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党员队伍发展不平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不明显。如何培育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建立健全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系统科学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内涵和原则

系统科学,即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钱学森指出:“系统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1]党员先进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包含思想理论、思想觉悟和实践作为等方面的先进性,其发展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是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涵盖目标、主体、客体、内容、原则、方法等要素在内,并时刻与环境发生互动的统一整体。从系统科学视角探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就是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原理和方法等,认真研究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探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体制、机制、内容、方法等,充分激发各相关要素的能动性,使系统内部各要素达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理想状态,使系统与外部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互动,从而最终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系统整体性指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它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2]系统的整体性特性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要善于从整体出发,既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质量,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使各要素协调配合,同时加强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互动,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坚持整体性原则,就要着眼于整体,系统地研究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主体体系、方法体系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从整体性出发,绝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只从事物本身的整体性出发,而应包括从事物所从属的更高一级整体性出发。[4]因此,不仅要研究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自身系统,还要研究党员教育管理系统和高校德育系统等。

第二,层次性原则。系统的层次性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按照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而形成的不同质态的分系统及其排列次序。[1]系统层次性原则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事物系统时,一定要遵循其层次性规律,注意层次质量、层次数量、层次顺序等对系统整体作用发挥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坚持层次性原则,就是要认真研究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工作中不同层级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来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需要学校党政领导,院系党政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任课教师、基层党务工作者、政工队伍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金字塔”式的层级系统来加以落实。从横向来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宏观上需要依靠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党员个人的协调配合;微观上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成长背景等加以分层次有区别培育。

第三,动态性原则。任何现实的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总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系统的动态性。[3]系统动态性原则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系统,掌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遵循大学生党员思想发展变化循序渐进的规律,根据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不同阶段表现及要求,及时协调系统各要素的关系,适时调整目标、主体、内容、方法等,建立动态培育跟踪机制,使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在动态中发展。

二、系统科学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问题审视

目前,高校很重视发展党员工作,但对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着力点更多放在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阶段,对于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先进性后续培育力度显得不足。同时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主体主要还是放在学院一级,力量相对薄弱,培育存在“先热后冷”的状况,导致一些学生党员出现认识模糊化、动机功利化、责任淡漠化、角色平庸化等现象,这些已然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孤立单一的,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分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尚未将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性不强,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是一项涉及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培育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系统整体协作,使系统功能发挥最大化。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各相关部门整体配合不够,高校党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学院一级党总支等很少就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各方分工明确而又互相配合支持的统一整体。造成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划,出现各自为阵,“自己做自己的”状况,这样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不能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大学生先进性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对症下药,提高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实效性。另外教育主体的整体力量调动不充分,目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党务工作者承担,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大学生党员作为自我教育主体的自觉性不高、能力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实效性。

(二)层次性不明显,停留于模式化教育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必须遵循层次性原则。不仅主体要分层次有区别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同时也应该对作为受教育对象客体的大学生党员进行适当的分层,依据其现有思想政治状况及先进性表现的不同层级进行培育和提升。然而,目前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上,从高校内部层次看,高校党政领导,院系党政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任课教师、基层党务工作者、政工队伍等作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主体的层级结构没有合理优化,尚未建立自上而下、由高到低的一体化培育机制。在实际培育过程中,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模式化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不能针对大学生党员的实际党性意识、个性特征、认知能力、践行能力等创新分层培育模式,使得不同先进性层次的大学生党员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三)动态性不突出,教育管理缺乏持续性

人的思想意识在环境影响下会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也是如此。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党认识不断深化,党员自觉意识逐步提高的过程,由此体现出来的先进性也必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是一个层级递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用发展的眼光针对其先进性的层次设立适当的培育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更多的还是放在“入党前”,即入党积极分子阶段的培训教育,注重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对于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相对较为薄弱,整个先进性培育过程缺乏一以贯之的制度保障,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过程尚未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入党前先进并不能保证其就一定能永葆先进性,入党前觉悟不是很高的党员,通过系统的继续教育,其先进性有可能得到提升,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是否能坚持做到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先进性培育。

三、系统科学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方法与途径

201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问题,通过不断培育他们的先进性来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为党输送优秀的后备力量。从系统科学视角来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整体性原则,形成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整体合力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各相关要素的整体合力,形成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这其中必须确保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整体性。

一是教育目标的整体性。“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都起码要具备两大条件:第一,正确的教育目标;第二,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4]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进行有效培育必须建立健全目标体系,使其具备完整性,包含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思想建设目标、作风建设目标、组织建设目标等。对于高校而言,要结合党的先进性教育总体目标制定符合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具体目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培育的群体目标,也应该设立大学生党员自身的个体目标。各个目标组成一个科学、合理、层级清晰的目标体系,成为指导推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依据,同时也作为检查考评的主要标准。

二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性。要结合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目标和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对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避免内容的枯燥无味和重复性,形成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不同发展阶段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把先进性培育的目标细化融入到对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具体要求,既要有关于理想信念、党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宏观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关于学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道德修养、实践模范等涉及个人微观方面的内容,形成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

三是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要改变以往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的简单教育方式,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尤其是要大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多样化的教育方法。除了传统的理论学习外,还可以采取“案例法”、“菜单模块法”、“观摩实践法”、“情景表演法”等,依托党建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群等拓宽教育新途径,使教育方法形成完整丰富的体系。

(二)运用层次性原则,强化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针对性

一是教育主体层级优化。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主体是一个层级明显的系统。从高校层面来讲,要进一步理顺各层级组织关系,形成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具体抓,其他党政领导分工协助抓,组织部、党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联合参与,院系党组织具体抓落实的组织体系。上级教育主体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下级教育主体要强化执行力度,加强信息交流互动,使整个主体系统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配合有力。

二是教育客体科学分层。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由于其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不尽相同,在对他们进行先进性培育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其差异性,对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适当的分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觉悟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相应的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重点培育主体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使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党员都能提升先进性,并激发其自我培育先进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是教育内容分层设置。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进行分层培育还要考虑培育内容的分层,根据不同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结合党员先进性要求和其本人的认知水平、提升空间等,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如对于原来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但实践模范作用发挥不足的党员,教育内容要立足激发其党性意识,发挥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采取“压担子”履职尽责的做法,安排其到适当的岗位上去接受锻炼,通过实践促进其先进性提升。对于对社会工作尽职奉献但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党员,则要重点通过培训、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提高其思想认识,端正其入党动机。

(三)运用动态性原则,确保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发展性

一要强化入党前先进性培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要从源头上抓起,常抓不懈。要首先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严格对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把先进性作为大学生入党的本质要求,把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上,强调思想入党。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如理论学习、党校培训、组织谈话、联系人培养、党章考试、志愿服务、实践考验等锻炼其党性修养,提高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的先进性水平。

二是确保入党后先进性培育的持续性。目前,高校由于人力、物力、精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不足,使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计划性和系统性不强,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的实效性,就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长期教育机制。理论学习方面,可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真正使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履职尽责方面,对学生干部党员要督促其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要加强对其监督和考核;对一般学生党员,党组织可以结合党员个人的特长设立“党员先锋岗”,如思想先锋岗、学习帮扶岗、就业示范岗、科技创新岗、工作先锋岗、文明寝室岗等,为大学生党员锻炼、提升其先进性提供实践岗位和平台。

三要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培育和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要完善大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日常的管理考核。对先进性发挥突出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表彰宣传,扩大先进性的影响示范带动效应;对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限期要求其整改。要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党员年度述职汇报制度和党员公示制度,完善党员民主测评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注重把大学生党员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的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素质量化考评制度,细化考评内容(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工作学习实绩、获奖及表彰情况等)、考评权重(党员自评、党内互评、支部评定)和奖惩规则,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1]高奇.系统科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13.

[2]曾广容,易可君,欧阳绪清,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哲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38.

[3]常绍舜.系统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52-54.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218.

猜你喜欢

先进性入党培育
篆刻
憨娃入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蟑螂
重温入党誓词
关于毛泽东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探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我珍藏着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