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地区建筑风貌初探
2015-12-16薛梅
环巢湖地区建筑风貌初探
——以合肥三河古镇为例
薛梅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238000)
摘要:位于合肥肥西县的三河古镇存有体现明清至民国时期历史风貌的独特建筑,街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古街道等历史遗存是研究三河发展史、皖中建筑史的实物资料.以三河古镇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两方面研究分析三河古镇建筑风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索环巢湖地区建筑风貌发展演变的时代特色,提炼三河传统建筑风貌特征的相关元素,对发掘、传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皖中建筑具有积极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河古镇;建筑风貌;保护与建设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与认识不断提高,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建筑风貌是指具有一定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的建筑,并能折射出区域文化的历史和民俗传统.宏观上包括建筑的特色、历史文脉、文化发展等.微观上是指在样式、结构、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的建筑.如著名建筑师的典型设计作品,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阁楼、庙宇、作坊、商铺及名人故居等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建筑风貌的产生与发展,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或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兴衰与发展历程,不仅是作为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之物而存在,更主要的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皖中地区,建筑兼具皖北及皖南地区风貌特色,而三河古镇又是环巢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筑群之一.历史上,三河镇是宋太祖寄宿地,有李鸿章家族粮仓、杨振宁旧居等,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击败清军取得三河大捷.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建筑风貌是三河镇经济、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具有深厚的内涵.
建筑风貌之所以具有深厚的内涵,是因为其建筑的格局、建筑的特征延续了文化历史信息.三河古镇是典型的水乡古镇,始于春秋时期,发展于唐,兴于明清,古镇建筑融有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元素,可以说三河古镇建筑风貌不仅反映了合肥在历史时期的特色风貌,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反映.独特的三河环绕地形和皖中贸易中心双重背景下,促进了三河古镇建筑风貌的形成.不同的人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理念,反映在建筑风貌上就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南北文化的多元性与融合性正是三河古镇建筑的一大特征.
1三河古镇建筑风貌的形成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于肥西、舒城县、庐江三县交界处,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镇内河环水绕、圩堤交错,有五里长街,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贯其间,以桥梁相沟通”的独特地貌,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巢湖西岸和大别山东麓的一个重要商品集散中心,素有“买不尽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
三河是一座典型南北交融的皖中古镇,不仅具有皖北建筑风格,且具有皖南建筑风格.三河因地处水陆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唐宋以后,三河周围兴筑圩田,成为鱼米之乡,舒城的林产山货、亳州的传统药材、巢湖的鱼虾水产与南京的日用百货都在此流通.清光绪《舒城县志》记载:“三河镇百货交通,为庐郡南一大都会.”徽商、浙商、晋商等各路商贾汇集于此定居经商,带来了不同区域的文化.三河米饺、三河米粉、三河米酒等特色饮食,朴实的庐剧、明快的黄梅戏、优美的三河民谣及逢年过节的舞龙灯、闹旱船、跳蚌舞、划龙舟、赶庙会等三河民俗文化活动,形成了皖中地区独有的南北交融的文化特征,这也正是其建筑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历经2500多年,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青石板上的古街巷保留着历史街区原始质朴的肌理,飞檐翘角的古民居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晚清建筑群,古茶楼、古河、古桥、古圩、古庙台、古战场都佐证和诠释着三河的古老与文化.在三河镇马头墙与硬山共存,穿斗式与抬梁式各尽功能,天井与四合院并存设置.
2三河古镇建筑风貌的特征
环巢湖地区的三河古镇建筑所展现出的外貌特征,包含了建筑的空间格局与建筑的外貌特征两部分.其建筑风貌特征主要有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特征、简洁性建筑色彩特征、梁柱式建筑结构特征、质朴平常的材料特征、徽派风格的墙体装饰特征及地域文化的门窗装饰特征等.
2.1空间格局
(1)以“水”为灵魂,古镇源于水、活于水、灵于水、盛于水,水成为三河的灵魂.三河古镇的基本格局是: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临水建房、沿河延伸,呈狭长型、四周环水,三水环绕三河,河湖通航、河圩相连,所谓“枝津回互,万艘可藏.”丰乐河、小南河和杭埠河三条河流成“口”字形布局环抱古镇,街区的基本格局是以小南河为中轴,沿河成街,以码头为端点、河道为边沿,辐射状衍生成数条古商业街.
(2)以“街巷”为骨架,连接众多窄巷,串起成片民宅,街巷宅院相对规整,有中心轴,边缘界定明确.街巷体系呈树枝状,主街与支巷以“十”字连接,巧妙地利用自然特点,将古镇凌驾于三河河堤之上,中间留一条青石板路形成古街,由方向区分为南街、北街、西街三条主街,街道与支巷构成了古镇的主要交通要道.
(3)以“建筑”为节点,在古镇两端有太平军古战场遗迹城墙留存,城墙、炮台与深而宽的河道,既能供给货物,又有防御功能.现有保存完好的清末建筑,如三河商会会长刘锦堂的宅第刘同兴隆庄,建筑布局分为五进八厢共32间房,房屋结构具有皖中及徽派建筑特色,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自成体系;三河古镇的最高建筑望月阁共7层(亦称国粹楼),凭栏鸟瞰,水乡古镇特色尽收眼底,古镇的碧水、楼台、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景图;明清时期大夫第是文职官员的私宅,现为三河民俗博物馆,采用徽派风格建造,具有浓厚的古镇风貌特色,馆内将流散民间的明清家具、建筑构件收集起来,按照当年的生活方式陈列,展示民俗风情,以弘扬三河文化;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杨振宁旧居、三河最古老的鹊渚廊桥、三河镇的中心点万年台等,都是古镇极具代表性的建筑.
2.2建筑风貌
(1)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特征.三河古镇在建筑体量上一般为1~2层,一层为铺,二层为宅,多为前铺后宅,坊宅混合.古镇建筑平面布局由“合院”作为基本单元组合而成,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的合院形式,又有南方的天井院落.院落坐北朝南,布局中轴对称,平面形式主要表现为“凹”字型、“回”字型、“H”字型、“日”字型等.“凹”型平面即三间式,为三间一进楼房,天井在前,厅堂居后,左右厢房分列两侧;“回”形平面即四合式,为三间两进楼房,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的组合,天井置中,厅堂靠后,四厢房分列四角;“H”形平面即三间两进堂中间为两个三间式相背组合,天井位于南北两端,中部为两厅堂,四厢房位于厅堂两侧;“日”形平面即三间三进式,第一进与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天井,即两个“凹”形平面的纵向并置.在大户民居中,二层设有转心楼,是围绕天井的环形回廊,凭栏而立,对面及上下讲话可以清晰地听见,具有四合院式徽派风格建筑的特点.民居顶部建设有向内凹曲的庑殿顶,造型飘逸舒展,犹如大鹏展翅,这也是江淮地区古民居独有的空间形式.
(2)简洁性建筑色彩特征.色彩在装饰建筑的同时,不仅起着区分与其他建筑及组成部分的作用,还增加了建筑的可识别性.三河民居是由其特有的黑、白、灰、棕红、土黄5种颜色组成,分为室内外两种建筑色彩形式.
①室外建筑色彩主要以黑、黄、灰3种色系构成.灰黑色的瓦、灰黄的砖墙是民居外部结构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刘同兴隆庄、杨振林旧居的马头墙为避免洪水侵害,没有粉刷成白色,而是直接将毛石块裸露在外,经过岁月的冲刷,形成了灰黄色马头墙.线脚是覆瓦部分与墙体的过渡部分,常用色砖外贴,白色勾缝或直接粉饰.门罩部分主要由细砖以及砖雕作品构成,色彩多呈青灰色,门罩构成的灰色线条与灰黄色墙面相映照,对比度较低.
②室内建筑色彩主要以白、棕红、黄3种色系构成.三河人讲究财不外露,故室内墙面和屋面只做了白色粉刷,部分梁架凃栗、褐、灰色,不施彩绘、无雕刻,色调素雅明净,不显于外,有着质朴随和的文化审美观.棕红色的柱身、灰色的柱础、黄色的门窗构成了室内主要色彩,低彩度、偏暖色,给人带来温暖、稳重的视觉心理感受.
(3)梁柱式建筑结构特征.我国古代建筑木构架主要形式包括: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用途最广的便是抬梁式和穿斗式.抬梁式是北方的建筑形式,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穿斗式作为一种经济实惠的轻型构架,在中国南方各地的建筑中较多采用.而三河古镇建筑正是以这两种结构构建而成,梁架结构或择其一,或二者混合.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作为围护结构的门窗、砖墙、围栏等只作间隔之用,都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其耐久性、抗震性、安全性能较强.
(4)质朴平常的材料特征.三河古镇建筑特色为传统木构形式,屋顶、墙面、门窗、铺地等方面在材料的选择、匠作工艺上,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形式.
①屋顶.三河古镇建筑屋顶用小青瓦铺成,结构比北方的薄,也没用北方的双层瓦,做法相对简单,基本都是檐檩上等距斜置椽子,用蚂蟥钉固定,顶面板上置青瓦,仰瓦和扣瓦相结合,纵向呈一字排列,因南方雨水较多,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雨水的排出.屋脊的两坡交汇处的正脊用几层小青瓦横向覆盖,檐口处的瓦当呈扇形,粉面无装饰,下方滴水刻有几何形纹,颜色分明,显得温婉儒雅,仿佛在诉说三河人朴实淳正、温柔敦厚的性格,这正与气势恢宏的阁楼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外墙.外墙采用当地特有的小青砖,砌筑外围墙体以槛窗为界,下为实心墙,上为空斗墙.空斗墙的砖是空心砖,在中空部分填充碎砖或草泥等杂物,砌成的墙既省料、质轻、隔热、隔声.墙砖按砖面铺设方式不同分为眠砖、丁砖和斗砖,主要形式有一眠一斗式、一眠三斗式、单立砖无眠空斗式和双丁砖无眠空斗式.上下皮砖的竖缝错开,中间用白色填缝剂勾缝,清晰可见、棱角分明.如一人巷,下部为勒脚墙实砌,起到防潮、加重载荷的作用,中部为一眠三斗式自然过渡,上部为全斗式砌筑平整,转角实砌保护墙体,这样砌的原因与三河当地变化多样、旱涝频繁的自然气候有关.
③门窗.板门由数块木板拼装而成,板门上原有门钉、门俒等铁件.格扇门窗以传统木质材料为主,配以部分石材,大面积的木料让人在材料上感觉到亲切温暖,再加以雕刻装饰,艺术趣味浓烈.
④铺地.主街与支巷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铺设而成,青石板的短边沿街道走向布置,顺势而上,在一些转角和交叉口处采用较小的青石板过渡.由于年代久远,走的人比较多,青石板路面已经变得光滑滋润,散发着苍青色的古朴.
(5)徽派风格的墙体装饰特征.虽然在宏观上与徽派建筑极为相似,但没有皖南建筑的细腻与精致,古镇建筑及建筑构件上呈现出较为粗放和厚重的皖北建筑风格.
古镇古民居墙面装饰类型以白墙与灰砖清水墙为主,但墙面没有全部被粉刷成白墙,而只有在封火墙处留有白色,墙体通体为青砖以免受潮脱落.三河古镇的屋顶部分处理主要有硬山式和阶梯式两种形式.硬山式如“人”字,山墙不出头;阶梯式如“品”字,山墙少则一叠,多则四叠,表达古镇人民对读书、做官的理想追求.马头墙两端造型如鹊尾,向上挑起,构造简洁、朴素大方,飞扬翘角之状彰显出古民居的高昂气势.
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在功能上既能防火,又能隔户.而在视觉上,则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虽没有皖南徽派建筑的马头墙精致、复杂构造、高工艺要求,但有的在白墙上附以彩画,如鸟语花香、青山绿水、八仙、麒麟等吉祥图案,以二方连续和植物适合纹样为装饰设计,色彩明快、样式新颖,形成了三河古镇独特的风格.
(6)地域文化的门窗装饰特征.三河古民居的门罩、漏窗、窗棂楹柱等构件造型简单,也有个别大户居民家的门窗做工考究.完全写实手法出现的动植物纹样不多,一般都是经过夸张、变形后的装饰图案,显得较为朴拙.如刘同兴隆庄当铺中堂内部的隔扇门.格心为“井”字棂花图案;裙板装饰以圆“寿”雕刻,四蝙蝠环绕其外;绦环板上施以浮雕花卉图案,打破了整板和大面积面板的沉闷,显示出玲珑活泼的趣味;槛窗格心有冰裂纹样和井字纹样.虽没有徽派建筑中木雕、石雕与砖雕的雕琢细腻、精美绝伦,但比例合理、主次分明、色调统一,与周围的壁板、粉墙、铺地、绿化、光线相互映衬,在柔和的光线下营造出宁静雅致的居住空间.对于门窗装饰的处理,说明三河人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拥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魅力.
3结语
三河古镇历史底蕴深邃,值得开发拓展的元素很多,将传统元素与当代审美相结合,对提炼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符号及古镇的整体风貌的维修整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确立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建筑整体风貌特征为前提的规划建设思维模式,才能保存好街区的整体格局及街巷、院落的风貌,有效地传承古镇的建筑风格,建设好现代审美语境下集文化、商业、旅游和适量的居住于一体的新古镇.
参考文献:
李秉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安徽肥西县三河古镇.城市规划,2004(11):66-70.
徐仲明,曹迎春.三河镇:保护传统风貌提升城镇功能.城乡建设,2010(1):10-11.
李阳.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空间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裴英鸽.三河古镇地域性传统空间风貌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文章编号:1672-2477(2015)03-0078-04
收稿日期:2015-04-16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项基金资助项目(XWY201418)
作者简介:薛梅(1984-),女,安徽芜湖人,助教,硕士.
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A
Primary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round Chaohu Lake——A case study of Hefei Sanhe townXUE Mei
(School of Arts,Chaohu University,Hefei 238000,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some unique architectures preserved in Sanhe town located in Feixi County of Hefei reflecting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of the period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and cultural relics,ancient architecture,and ancient streets in blocks are physical information in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anhe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Anhui.With Sanhe town as the study object,this paper has mad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ing reasons of architectural style in Sanhe town from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he architectural style.With this research purpos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architectural style around Chaohu Lake,refining related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architectural style in Sanhe,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excavation,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s in central Anhui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Sanhe town;architectural style;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