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从心灵的召唤

2015-12-16朱丹枫

四川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姐姐人生生活

朱丹枫

听从心灵的召唤

朱丹枫

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刚调到宣传部,就认识了包川姐姐。当时她已经发表了多篇小说,出版了专集,可算是声名在外了。后来因工作关系,在一些文化研讨会、作品改稿会上,我们很多观点彼此一致,也就熟悉了。包川姐姐生活的七十年,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七十年,风云激荡,人世如白驹过隙,

其经历就是一部当代史的缩影。早就听说包川姐姐有打算要把这部微缩的“当代史”诉诸笔端,一直翘首企盼。今天,这本《影像故事》(天地出版社2015年版)终于要面世了,我还有幸受嘱在出版前写点体会,蒙受厚爱,自然当仁不让。

《影像故事》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包川姐姐数十年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见解。在流畅、自然、亲切叙写中,道出了许多人似曾相识的、或隐或明的人生经历和真实感受,从中可以窥见时代变迁的印辙,感受人情的冷暖。特别是记述了许多与知名作家、艺术家交结的轶闻趣事,保存下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尤为弥足珍贵,使《影像故事》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难得的历史和文学史价值。包川姐姐说,回忆过去就像重返久未居住的老屋,初时战战兢兢,再则亲切惊喜,最后感动温馨。在书中,在故事、旧交的不断闪回中,这种情感的波折和丰富性,使得本书既新鲜有趣充满人情味,又处处显出世事洞明的智慧和通达。

本书分两个部分,分别记述所接触的文艺界人物和个人生活历史。在《良师益友》这一部分,包川姐姐描述了众多她认识的文坛前辈、知己和朋友。她不仅是有建树的作家,还长期从事杂志《人世间》《四川文学》编辑工作,这使她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许多知名作家和重要的社会活动人士,见识到他们很多不为人知的真性情、大风范。个人影像故事,宽泛地讲,也属于文学范畴,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经过历史的积淀而成,所记录的内容应该远比人们习惯认定的更为广阔、复杂、丰富、久远和生动。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生,各色名人,不光是属于包川姐姐,也当属于文学。包川姐姐以她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在影像故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各个时期留下了记录,显示了对它们的深切关注。包川姐姐认为她和影像故事中的人和事都与历史、人文融为一体,对这种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场景、文学景象,应该记录它们,保留下它们的面孔。在回忆对自己文学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沙汀、艾芜、马识途等四川文艺界前辈和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致的关怀和帮助时,她着重描述他们对自己这个年轻后辈的提携,充满了浓浓的感激之情。如写沙汀密密麻麻地批注自己的作品,并当面商讨,又多次指点写作的技巧和选材,甚至到处呼吁为她的创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写马识途和艾芜第一时间关注她发表的新作,帮助她分析写作的优缺点;李致副部长,顶着巨大的压力为《人间世》的用稿承担责任;等等。虽然着墨不多,却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作者感念前辈故交的丰富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书中还记述了一些名家性情中十分可爱可

亲却不为外人知道的性格特点。如冰心的直言不讳、冯牧的平易近人、陆文夫的洒脱真诚、刘亚洲的远见卓识、贾平凹的朴实义气、莫应丰的耿直风趣、高晓声的善良多情等等,常常是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的言行举止跃然纸上,性格特点栩栩如生。品鉴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灵也会受到感染,情感也会得到升华,感到作者就是值得我们信赖的朋友,就是我们难得的知音。观《影像故事》,既有读唐人笔记小说简约古雅、恬淡精致的舒畅,也有品《世说新语》“明畅不繁”“简约玄澹”的味道。这些描述,也为文学史留下了作家研究的宝贵资料。

第二部分《往事如歌》,可以看作是包川姐姐成长史的粗略回顾,从幼年到古稀之年“长途跋涉,跌跌撞撞”“感谢生活对我的磨砺”。包川姐姐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父母都是响当当的名牌大学的学生。父亲包缄三学识深厚,踏实沉稳,母亲赵坤良娴雅古典,知书达理。书香之家,耳濡目染,让她从小就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虽常常身体乏累却享受着心灵的充实和愉悦。她一门心思要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梦想却被现实无情扼杀—当然,如果姐姐当年真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可能今天我们的地标建筑中会多一个崇尚中国清雅风格的设计家,文坛却要少一个出色的编辑、作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磨难纷至沓来,先是求学受挫,接着是父亲郁郁而终,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伤痛。父亲去世后,坚强的母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1964年包川姐姐被学校勒令退学,1968年被撵到门市部补胶鞋……一次次打击,狠狠锤炼着这个年轻的姑娘。她一度绝望得几乎崩溃,夜夜悲泣,导致全心炎直至病危。幸得益于朋友的患难情谊和多年来的学识滋养,她保持振作、清醒,把自己从一种苦痛的状态当中解救出来,笔耕不辍。卡夫卡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一只手挡着袭击而来的重物,另一只手去记录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我认为他说得对,那些生活中有价值的事,并不是生活的美丽,大都是生活的悲苦。岁月的更替、时运的变化,没有改变她用影像记录人生的进程。她的姿势始终如一,她的眼神淡定从容。1971年开始,包川姐姐有剧本相继问世并排练上演。正是凭了这“臭老九死性难改”的执着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坚韧,她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这种追求使其作品呈现出情真意纯的宽广的艺术空间,使其笔触纵横于广阔的生活天地。天道酬勤。1979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包川姐姐获得了第一个重量级文学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成为当时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事非经过不知难,国家不幸诗家幸。多舛的命运、坎坷的经历,成为她文学创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她用火一样的热情,以青春易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社会见闻、人生思考、情感追求都化作了笔尖源源不断流泻而出的一篇篇、一部部出色的小说、剧本和专著。

方寸影像一瞬间,风华缠绵七十年。本书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可以看作是包川姐姐对过去七十年的致敬:致敬生活!致敬师长亲朋!致敬自己无悔的人生!正是通过这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和画龙点睛般清雅质朴的文字叙述,我们看到了那一批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长者的多面的风采,一位年届古稀的姐姐家国天下的傲人风骨。“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影像故事》,可以当此评价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相信,《影像故事》一定会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我期待,包川姐姐笔耕不辍再出新作。

2014年12月

猜你喜欢

姐姐人生生活
Cлово месяца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认识“黑”字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独一无二的你
巧手姐姐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