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申论应试中的对策题写作

2015-12-16苏园黄璐

公务员文萃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宏观题目材料

苏园 黄璐

一、对策题的题型分析

常考的对策题题型,按不同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法。

按出现的问题进行划分:

1.善后型。申论试卷前面材料部分可能列出一些突发事件。当这类突发事件的文字材料出现在考生面前时,需要考虑如何来处置,尤其是善后。善后类对策题一定要注意按照现场善后、中长期预防的顺序来进行安排。如果只提出现场处置,是很难得高分的。

2.治理型。在行政管理中,常常要求对某问题、某事情进行管理、监督、检查,进行治理。这种情况常分机构体制建设、法律法规建设、监督惩处、思想建设等方面。在实际考试中,这种题型较常出现。

3.改进型。改进就是要破除思维定势,纠正某些传统的却在实践中暴露出弊病的做法。改进已经包含着某些创新,而要做到改进,应该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和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改进也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

另一种划分标准,即按照涉及问题的大小、是否交错复杂来看,对策题的题型又可分为宏观对策题、微观对策题、综合对策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对策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答题方式及技巧,在答题过程中都需要对材料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分析及决策能力,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及对策。

1.宏观对策题。宏观对策是指针对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如农业、城镇化、社会体系建设等,所以一般宏观对策具有宏观性和抽象性,材料内容繁多庞大,同时概念性较强。在对这些材料进行回答时要注意语言规范,抓住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集中信息,分点作答。例如一份针对“如何发展循环农业”问题的作答: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循环农业起步较晚,各地可借鉴的模式有限。但是,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农业必然同步进行。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对策应该考虑:

(1)研究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2)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经济布局;

(3)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集成体系建设;

(4)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5) 加强制度创新,为发展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由对策内容可知,宏观对策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往往具有战略性,所涉及的内容面较广,在措辞回答时是选择合适的词汇,从宏观层面来进行描述,往往用到如“制度”“方针”“政策”等比较书面的词语。

2.微观对策题。与宏观对策题相对应,微观对策往往是针对一些小问题提出对策,涉及的对策内容更为深入和具体,同时因为材料内容关键点细小繁多,所以相关的知识点更为全面复杂。很多宏观对策中的某个详细对策就可以引出大量的微观对策。而与宏观对策不同的是,微观材料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对策分析。如一篇“关于全力落实防治禽流感措施”的对策题,考生作答为:

最近,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各地必须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八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一)已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疫情,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坚决捕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二)未发现疫情的地区,要逐渐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同时完善疫情应急预案。要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大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的防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疫情。

落实防疫经费、补偿政策。对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地区捕杀家禽的损失,要给予合理的补偿,对家禽强制免疫实行免费,使群众无后顾之忧。对按规定捕杀和强制免疫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

由对策内容可知,微观对策谈论的内容较之宏观对策深入具体,特别是对于解决方案的提出,都可以落实到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停留在宏观的方针政策上。所以在很多材料中往往不涉及所需回答对策的内容,即材料内容较为宏观,此时的微观对策或者方案需要考生自己从材料中找出关键问题,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叙述,进行深刻详细的分析。

3.综合对策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对策题来说的,这类文章题目比较特殊,有的问题询问形式会比较特殊,不是常规的提出方案或者对策类询问方式。此类题目在作答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因为具有综合性,就要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这样的三段论来作答。例如2015年国考(副省级)试题题目:“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要求:(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2)观点明确,表述有理;(3)不超过500字。”

由材料可知,该对策题并非直接询问提出相关对策,而是提问对你产生了哪些重要启示。启示也就是对文中材料的整体理解后的收获,同时也需要对材料反映出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且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此类题目是综合对策中特殊提问方式的一种形式,涉及到材料对你的启示、收获、感想等等。回答时要定位于材料本身,抓住主要信息点,明确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得到对应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对策的提出。

还有一些对策类题目会设定应试者不同的身份,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对策分析,此时需要考生改变思维,从题目所设置身份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对策答案。

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试题:“给定材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材料中的问题需要考生以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所以在提出对策时需要针对自己的特殊身份,提出切合该情况下的方案。论述时要具有一定的正确立场,言辞要准确,到位。

此类对策题的要求给考生设定了一定的身份,在此身份下进行换位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往往设定的身份与政府及机关工作人员有关,所以在作答时要有政治角度的眼光和思想,即管理意识,同时要从整体入手,全面把握。不同身份对应的立场是不同的,所以对策提出时要贴合自己的身份定位。

二、对策题的作答要求

掌握基本的对策题类型之后,就需要对题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常用的答题方式,既便于自己对于材料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答案的整合。

对策题的作答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在对给定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分析概括,找出材料反映出的问题所在。确定关键问题后,明确问题的解决方式,即“对策”,而对策的提出需要结合不同层面的问题,综合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性。

1.正确性。对策对于材料所述的问题来说要是行之有效的,正确是对策提出的最基本的特性,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正确,即所提出的对策观点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吻合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二是在法律上可行,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些事情在情理上可行,但是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对策提出过程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形成正确可行的对策方法,要合情、合法、合理。

2.针对性。针对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策需要依据材料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不同的材料中所讨论的主题是不同,有的内容较为宏观,有的较为微观。在进行对策分析时,需要对宏观问题进行宏观层面的对策分析,对于一些细节性的东西要进行具体深入剖析,保证提出的对策能够切实对应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并且在实际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效地提高对策的执行力。

3.全面性。在对策论述中,不仅要考虑每个局部问题的解决方式,还要将所有局部内容联系起来,找到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有效互通。在提出对策时,对于眼前和长远的问题都要考虑,在考虑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利益。对材料中涉及问题的所有层面进行透彻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及本质所在,多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好的对策应该是丰富且全面的。

4.贴合性。在面对众多材料的时候,很多考生会准备一些基本的对策语句,如建立机制、加强管理、普及宣传等等。往往拿到问题就会直接套用固定句式,并没有准确地分析材料内容,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所有的对策回答都是基于材料的,不顾材料内容套用的对策格式在考试中是得不到高分的。对策题作答需要贴合材料内容本身,吻合题目主旨,同时提出的对策需要切实可行,表述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可落实性强,不脱离实际。

例如,2015年浙江省考A类试题部分题目:“在资料3~4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要求:概括准确,建议合理、可行,针对性强。字数不超过350字。”

由材料内容可知,个人的苦恼反映出大的社会现状,也表现出基层管理工作的困境。题目要求指出困境并且给出建议,所以首先需要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整合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继而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此对策题作答时,需要遵循上文所述的正确性、针对性、全面性和贴合性的要求。如材料中的垃圾分类和农业垃圾回收难的问题,对策提出时首先要行之有效,不仅政策上可行,且操作性强;其次,要针对问题所在,点对点提出对策,全方面解决问题内容所涉及的多方面潜在因素,对策实施范围广泛;最后,贴合材料内容,取之于材料同时要回归于材料,形成优秀的对策性回答。

三、对策题的写作步骤

对策题的写作步骤,在结合材料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可以有效把握主要问题,提高对策的严谨可行性。同时,在对策题描述过程中,结合其表述的基本特性,更好地掌握对策题的回答和书写,完善其表达方式。

1.定位材料,抓住主要问题。材料是答题之本,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基于材料而来的。在通篇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明确材料核心内容,抓住文章核心问题,分清层次,理顺关系,并标注文中的关键词汇,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构布局,进行分段叙述。掌握材料的基本观点后,需要根据题目对材料进行结构布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全文进行分段、分部分,按照每个部分的内容确定每个部分的中心观点,同时答案中也应按照这样的结构形式进行梳理。

对材料进行布局后,在每个部分内容下进行问题和对策的整理,在得到材料反映问题的同时思考其对策,问题与对策往往是相对应的。在论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将文章内容与对策同步化,并在一步步分析论述的过程中得到所需对策方案。

3.明确逻辑,完善论述顺序。开头、正文、结尾,每个段落对应文章的顺序,在写明自己的观点时,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描述。如影响、原因、结论等,每个层面都是对材料中对策观点的逐步升华。

同时对策总会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如时间先后、问题先后、解决方式先后等,不同的主体对应着不同的对策,在提出对策时要参考材料给出的逻辑顺序,分条叙述,贴合材料主旨,完善对策明细。

例如,2012年国考(地市级)试题:“‘给定材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有关部门参考。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

结合对策题作答步骤,对材料中反映的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首先需要抓住材料的主要问题,认真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中主要体现的问题是公交车拥堵以及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题目要求中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扼要的概括,其实也就是要求考生精准把握材料,理清楚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确定文章中心论点,如公交站点设置集中,布局不科学,硬件较差等等。

其次,对材料进行结构布局。文中从单个市民的角度描述了存在的问题,所以在作答时可以根据市民反映的问题顺序进行总结,同时也要按照这样的结构进行对策叙述。针对每个市民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分点叙述。

关于逻辑性,在了解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后,需要从问题、原因、对策角度进行顺序性分析,问题与对策是对应的,并且在回答中需要吻合问题内容,完善对策的多角度性。

根据上述步骤给出该问题的参考性回答:

1.公交站点设置过于集中,重叠严重,导致运行效率低,时间长,拥堵严重。2.天桥布局不科学、规划不人性,一些人宁愿违反交通规则,也不愿走天桥,安全隐患大。3.往返行程不一致,公交车线路设计不科学,增加出(下转第77页)(上接第72页)行成本。4.“最后一公里”出行难,轨道交通与路面交通衔接脱节。5.硬件设施不完善,路况差,停车成本高,“黑车”盛行。

由此回答可知,材料反映问题的整理来源于材料,针对每个市民反映出的问题按顺序总结描述,语言简练明确,便于阅卷老师批阅时对于答案内容核心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对策内容的提出。

(摘自《应用写作》)

猜你喜欢

宏观题目材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追根求源
赠送折纸材料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