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未必是忠言
2015-12-15叶倾城
叶倾城
电话响,接起,对方是个口气很凶的女声:“你是××的机主吗?你有个奖品在我们这里,怎么还不来拿?”直觉有诈,我迟疑一下:“我不要了。”
她吼我:“你说不要就不要?我这里是有保存期限的,过时要罚款。”
我不吃这一套:“那你扔了呗。”
“要扔你自己过来扔,这是你的东西,不是我们的。我们的地址是……”我挂断电话,确定是骗子无疑。
遇上此事,老人只怕更容易上当。一定有老人接了电话后,赶去对方说的地址,掉进“关税”“滞纳金”“快递费”“罚金”等陷阱,不掏钱就脱不了身。
进美容院,小姑娘惊呼:“你皮肤的状态……啧啧啧。”斑点、瑕疵、衰老、橘皮组织……蒙着面膜的你越听越心惊,六神无主,只能依靠她推荐的产品,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中国人都是在批评与训斥下长大的,父母、老师、长辈、领导……看你哪一点不顺眼,话多半不好听。但俗话说:刀子嘴豆腐心。仿佛越难以入耳,越刀锋般把听者的自尊自信割得七零八落,越证明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真未必。
有一年,我失恋,伴随着其他人生重创,是一生中最濒临绝境的时刻。我向“朋友”倾诉,他冷冷答:“这个人离你而去取旧爱,之前有人离你而去取新欢,你需不需要反省一下自己呢?”当头一棒,狠狠击中我内心最自卑最鲜血淋漓的伤处,我心痛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话太正确,让我无言以对。我向其他朋友怯怯提起此事时,人家说:“他可能也是好意。”不,随着他一步步地落井下石,我终于确定那不是好意。不知从何时起,他已对我有血海深仇。我曾经的好心相助,他当作是施舍;我跟他分享成功喜乐,他认为是炫耀;我终于落魄,他恨不能拊掌大笑……我半生视为朋友的,不过是个阴险,J、人。
逆耳的,未必是忠言,可能是骗子言,可能是商人言,也可能是小人言。
(珍珠摘自《特别文摘》2015年第10期,图/丽娜)